在临床上行胆囊切除及手术治疗主要是胆囊结石直径超过三公分,或者发现胆囊结石病程超过十年,或者是反复发生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影响工作和生活,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胆囊切除以后恢复良好。 在胆囊切除以后再次出现胆区疼痛需要考虑两种情况可能,第一种情况就是胆囊切除以后,胆管继发结石,通常需要需要进一步行B超、甚至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对于继发胆管结石诊断明确时通常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或者ercp取石。 第二种情况比较少见,因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过早的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所谓胆囊术后综合症,行B超CT甚至胃镜检查完全正常,一般采用对症治疗。
胆结石的患者可以吃豆制品,因为胆结石,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胆汁酸与胆固醇溶解失平衡、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或者是继发胆道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胆囊结石。 一般来说,对于胆结石患者需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以及油腻的食物,也就是高脂肪食物,避免因为胆汁酸不足而引起脂肪类食物无法充分的消化,甚至诱发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的可能。 豆制品主要成分是植物蛋白,并不会导致胆汁酸胆固醇溶解的平衡可能,也不会引发细菌感染,所以胆结石的患者可以吃豆制品。
胆囊结石作为胆道系统最常见的两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与胆道系统细菌感染,胆囊收缩功能障碍,以及胆汁酸与胆固醇溶解失平衡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于1.7公分以上的胆结石,目前采用药物或其他治疗必定无效,最终必然采用手术治疗。 对1.7cm的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时机,目前在临床上采用的是择期手术,也就是一般来说,发病时间超过十年之内,如果没有反复发作急性和慢性胆囊炎可以定期复诊,每半年到一年左右复查胆囊B超,或者反复发作急性和慢性胆囊炎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治疗。
原发性肝CA也就是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上是相对于继发性肝癌而言的,因为在临床上,继发性肝癌通常是胃肠道,或者其它组织脏器癌症,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到肝脏,而出现了肝脏肿块。 对于继发性肝癌,治疗首先治疗原发性的肿瘤疾病,而原发性肝癌,是指单纯在肝脏上出现恶性肿瘤,可以不出现远处脏器或组织转移,也可以到晚期时扩散到远处组织或脏器转移。 其病因通常是乙肝病毒感染、或者黄曲霉素破坏肝脏细胞,引起肝脏肝细胞增生癌变所表现的临床疾病。
胆囊息肉是胆道系统非常常见良性疾病,根据息肉的成分,通常包括胆囊真性息肉与假性息肉,如果行B超检查提示胆囊息肉,直径超过一公分。 如果这次是真性系数,一般来说真性系数在B超影像学上表现为胆囊息肉不随体位的变动而变动,是原发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肿瘤性增生,有继发癌变的可能。通常组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并同时送送冰冻病理检查,排除胆囊可能。 而对于胆囊,假性息肉,也就是胆固醇的单项水结晶,在做B超检查时,胆囊假型息肉可以随着体位的变动而变动在没有出现胆囊炎症状情况下,一公分的胆囊假型息肉可以暂时不做处理,密切观察,定期复诊低脂饮食,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逆转甚至消失。
正常情况下胆管内包括肝内胆管及肝外胆管,其中充满胆汁不会有任何气体,如果行B超或CT检查发现胆管积气,说明其来源是肠腔内的气体反流进入胆道,肠腔内的气体可以进入胆道,同样肠腔内含有大量的细菌会进入胆道定植生长繁殖,所带来的危害也就是出现胆道感染,而表现为急性胆管炎出现腹痛、黄疸、畏寒、发热的症状。 严重的时候会出现休克与精神症状等中毒性休克的症状,可以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而危及到病人的生命,通常需要急诊手术,胆道引流,并配合抗生素才有获得治愈的可能。
胆总管占位只是一种影像学上的描述,那么占位的性质可以包括结石、息肉和肿瘤也就是胆管癌,那么一旦发生占位通常会出现梗阻性黄疸必须手术治疗才有可能获得治愈。 那么胆总管占位究竟能够存活多久,一般来说如果是胆管结石或者是胆管良性息肉,通常行手术解除梗阻以后可以获得治愈。 对病人的生命或者说寿命不会造成影响,而如果是胆管癌,即使行胆管根治切除手术治疗那么其存活时间或者说治愈率主要取决于疾病等分期。 疾病分期越早那么获得治愈的概率越高,分期越晚那么存活时间越短。
胆管一旦出现息肉比胆囊息肉要严重,因为胆管息肉是炎症性的或者肿瘤性的息肉,导致胆管黏膜上皮细胞增生 甚至癌变。 通常会伴有胆汁排出不畅继发梗阻性黄疸,继发细菌感染以后甚至会引起急性胆管炎,甚至出现畏寒发热休克精神症状。 胆管息肉必须要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验, 证实为胆管恶性肿瘤时,通常还需要进一步做胆管癌根治切除手术治疗。
如果体检发现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对于20岁左右的患者,也就是青年患者,需要进一步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了解肝内胆管结石发生的部位与数目。 一般来说,肝内胆管就是除了散发的结石有可能排除以外,多发结石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其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将胆囊切除,然后胆总管切开。 一次手术时可以通过胆道镜尽可能的取尽肝内胆管结石,然后在胆总管留置t管,六周以后再次行胆道镜取石治疗,一般来说,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容易反复发作。 需要二次或三次,少数甚至需要行胆肠内引流手术才有可能获得治愈。
人体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系统以及肝外胆管系统,肝内胆管系统包括毛细血管、二级胆管和一级胆管,肝外胆道系统通常包括胆囊,胆囊管,肝总管以及胆总管。 肝外胆管,最容易出现的疾病首先是胆囊结石,其次是胆管结石或者是胆管肿瘤,包括胆总管或者是肝总管结石或者是肿瘤,对于肝总管或者胆总管出现结石或肿瘤容易出现梗阻性黄疸症状,从而出现畏寒发热,黄疸、腹痛等胆管炎症状,甚至有可能引起胆源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