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硬疼痛不一定是怀孕,有可能是乳房病变。 怀孕后由于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升高,乳头可能会发生变化,表现为乳头较敏感、易勃起、乳晕增宽变黑,但通常不会出现乳头疼痛不适。要明确是否怀孕,通过血尿HCG检查即可。 如果经常出现乳头疼痛、乳头硬等症状,需要检查乳腺B超明确是否有乳腺疾病,也有可能是乳头皲裂等因素导致,确诊后需要积极治疗。期间避免过度刺激乳头,以免加重疼痛不适症状。
唐筛高风险不一定是发生在二胎,一胎也可能检查提示有异常。 唐筛是初步筛查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患病概率。高风险说明胎儿患病概率相对较高,与一胎或二胎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二胎检查提示为高风险,即便一胎分娩出正常婴儿,同样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尤其有高危因素,比如高龄、家族遗传病史等。可以通过无创DNA进一步筛查或者直接选择产前诊断加以明确。 总之,高风险不代表确诊,以产前诊断为确诊的金标准。
早期唐筛结果参考标准是NT数值不超过2.5mm。 唐筛包括早期唐筛以及中期唐筛。早期唐筛通常是做NT检查,通过B超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等可以评估胎儿患有染色体疾病的患病概率。正常情况下,NT数值不超过2.5m。数值越高,说明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概率越高,需要进一步筛查。 如果仍然为临界风险或者高风险,建议直接做产前诊断,包括羊水穿刺或者脐带血检查等加以确诊。
孕晚期尿血严重,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孕晚期有尿血,检查尿常规明确是否有尿路感染,尤其是合并有尿频、尿急、尿痛者,确诊后积极抗炎治疗,炎症控制后通常可以改善。有明显肾区疼痛,检查泌尿系B超提示有泌尿系结石,严重者需要通过手术取石,以免引起肾积水等。 密切观察双下肢情况,有双下肢水肿,还需要检查明确是否有肾功能损害,确诊后及时规范用药治疗。
孕检肝功能偏高,需要根据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比如随诊治疗、药物治疗等。 孕检时如果检查肝功能提示胆红素或者转氨酶偏高,但数值偏高不多,没有临床症状,定期复查即可。有可能是近期不规律饮食、过度熬夜等因素导致。 如果数值偏高明显,说明肝功能受损,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比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确诊后需要通过护肝、降酶、抗病毒等药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危及母婴生命安全。
流产主要的症状是腹痛、腰酸腰胀、阴道流血等。 流产分为早期流产以及中期流产,怀孕28周以前出现流产症状,比如自觉下腹部胀痛、腰骶酸胀疼痛,伴有阴道流血,均属于先兆流产症状。需要及时检查明确原因并保胎治疗,保胎成功则症状会逐渐好转至消失。 如果治疗失败,有可能会引起完全流产,即孕囊完全排出,需要通过检查子宫附件B超了解宫腔内情况。流产后有较多残留,必要时需要清宫处理。
怀孕4个月小便见红,有可能是先兆流产,也可能是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等。 怀孕4个月属于孕中期,小便时见红,需要明确出血的部位。是阴道出血,尤其是伴有腰腹酸胀疼痛,考虑是晚期先兆流产,需要积极保胎治疗,密切观察出血情况。保胎有效,通常出血会逐渐减少至消失。 尿道出血,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需要检查尿常规、泌尿系B超等明确是否有尿路感染,或者肾结石等病变,确诊后及时治疗。
剖腹产后也是能再顺产,但风险相对较大。 剖腹产后形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风险也相对较大,比如瘢痕妊娠、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怀孕后随着子宫增大,尤其是临产后有规律宫缩,有可能会引起先兆子宫破裂甚至子宫破裂风险,诱发产后出血的风险较大。 部分孕妇剖腹产后也能顺产,尤其是经产妇宫颈条件良好,可以阴道试产,但需要随时做好手术准备。一旦出现异常,比如子宫下段压痛、有病理性缩复环等记录,需要及时转剖宫产结束分娩。
女人需要怀孕20几天以后抽血查出来,如果是验尿或B超,通常需要怀孕30天以后。 要检查明确是否怀孕,可以通过抽血检查、尿妊娠试验以及B超检查。抽血检查是最早的检查方式,同房10天后即怀孕20几天即可以检查出来。尿妊娠试验通常建议在月经推迟一周左右检查。 如果平时月经周期规律,基本可以明确是否怀孕,明确怀孕后在怀孕35天左右检查子宫附件B超,可以明确是否为宫内妊娠。
产前阵痛主要表现为规律、渐强渐密的子宫收缩。 有规律并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是临产前的重要标志。如果出现阵痛,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持续30秒或以上,间隔5~6分钟,随着宫缩增强,疼痛持续时间会延长,疼痛间隔时间会缩短。有规律宫缩后通常会伴有宫颈扩张,需要通过内检了解宫口开大情况,随时做好接生准备。 如果宫缩疼痛不能耐受,经检查评估没有麻醉禁忌症,可以选择分娩镇痛缓解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