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李锋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疗三区

擅长:鼻咽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头颈胸部恶性肿瘤

概述 出诊时间 联系方式 口碑评价
视频 文章
食管癌放疗:治疗优势与潜在风险全解析
食管癌放疗:治疗优势与潜在风险全解析

食管癌放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点有: 1、局部控制肿瘤,对于早期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放疗可以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可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分期,使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有可能获得手术机会。 2、保留器官功能,与手术治疗相比,放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食管的生理功能,避免了手术切除食管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和对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 3、缓解症状: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疼痛等症状的食管癌患者,放疗可以快速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放疗也有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放疗不良反应:照射区域内的正常组织如食管、肺、心脏、脊髓等会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从而产生放射性损伤。可能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心脏损伤等。也可以导致全身不良反应如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2、可能存在肿瘤复发:尽管放疗对食管癌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肿瘤复发,尤其是对于一些对放疗相对不敏感的肿瘤细胞。

鼻咽癌精确放疗是怎么回事?
鼻咽癌精确放疗是怎么回事?

鼻咽癌精确放疗是一种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旨在更精准地对鼻咽癌肿瘤进行照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以下从技术类型和优点进行介绍: 一、主要技术类型: 1、三维适形放疗:利用三维影像技术,精确勾画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照射范围更适形。 2、调强放射治疗:在3D-CRT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仅能使照射野形状与肿瘤一致,还可调节每个照射野内不同区域的射线强度,让肿瘤内部及周围不同部位都能得到理想照射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3、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结合了IMRT和旋转照射技术,治疗时直线加速器围绕患者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持续调整射线的强度、剂量率和照射角度等参数,可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治疗,同时保证治疗的精确性和效果。 4、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放疗过程中,利用CT、MRI、锥形束CT(CBCT)等影像设备,实时获取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的位置和形态信息,与治疗计划图像相对比,及时发现并纠正位置变化和运动导致的误差,确保放疗精准性。 2、优势:提高肿瘤控制率:能够更准确地将高剂量射线集中在肿瘤部位,使肿瘤细胞接受足够的辐射剂量,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损伤,减少了放疗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揭秘鼻咽癌放疗:副作用全解析
揭秘鼻咽癌放疗:副作用全解析

鼻咽癌放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会对身体正常组织和器官产生影响,引发一系列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局部副作用及全身副作用,局部副作用包括: 1、口干:放疗会损伤唾液腺,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患者会出现口干症状。 2、口腔黏膜炎: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疼痛、溃疡、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也可影响营养摄入。 3、鼻黏膜干燥:放疗可使鼻黏膜腺体受损,分泌功能下降,出现鼻黏膜干燥,易引起鼻腔出血等。 4、鼻窦炎:放疗后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破坏,鼻窦引流不畅,容易引发感染,导致鼻窦炎,出现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 5、放射性中耳炎:可引起中耳腔积液、感染,导致耳部闷胀、听力下降等不适。 6、耳鸣:部分患者放疗后会出现耳鸣症状,表现为耳内嗡嗡声或其他异常声音,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不适。 7、皮肤:放射性皮炎:照射区域的皮肤会出现红斑、色素沉着、瘙痒等,严重时可出现皮肤破损、溃疡,增加感染风险。 8、全身副作用:鼻咽同期放化疗可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放化疗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如白细胞低下、血小板降低等血液学毒性。

肿瘤患者什么时候需要放疗
肿瘤患者什么时候需要放疗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约有60%-70%的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需要进行放疗。 一、按治疗阶段 1、术前放疗:对于一些局部晚期的肿瘤,如直肠癌、食管癌等,通过术前放疗降低肿瘤分期,使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有可能获得手术机会,提高手术切除率。 2、术中放疗:对于胃癌、胰腺癌等手术,由于肿瘤位置特殊,周围有重要的器官和血管,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干净,或者切除后瘤床复发风险高,术中放疗可以在直视下对肿瘤或瘤床进行一次性大剂量的精准照射,消灭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局部复发的可能性。 3、术后放疗:如果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切缘阳性,或者存在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等高危因素,术后放疗可以针对可能残留癌细胞的区域进行照射,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二、按治疗目的 1、根治性放疗:对于一些对放疗高度敏感的肿瘤,如鼻咽癌、淋巴瘤等,放疗可以作为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在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通过给予足够剂量的放疗,有可能完全消灭肿瘤细胞,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早期肿瘤患者,如早期肺癌、前列腺癌等,放疗可以作为替代治疗方法,通过精确放疗技术给予肿瘤高剂量照射,以实现与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 2、姑息性放疗:可缓解疼痛,解除压迫,控制出血,如对脑转移灶进行放疗可减轻神经系统症状,对骨转移灶放疗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突破:放疗如何显著提高生存率?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突破:放疗如何显著提高生存率?

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于因身体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可给予肿瘤高剂量照射,局部控制率较高,5年生存率与手术治疗相当。 2、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患者,同步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模式。同步放化疗后可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选择免疫治疗或者靶向治疗进行维持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 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肺癌在全身治疗有效的情况下,对转移灶进行局部放疗可控制局部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于出现骨转移、脑转移等引起的疼痛、神经压迫等症状,放疗能够起到很好的姑息治疗作用,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放疗患者辐射风险全解析:体外与体内放疗的区别
放疗患者辐射风险全解析:体外与体内放疗的区别

放疗的病人是否有辐射取决于放疗的方式: 1、体外放疗:体外放疗是通过体外的放疗设备,如直线加速器等,产生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在放疗过程中,患者本身会受到射线的作用,但在离开放疗机房后,患者身上并不会残留辐射,对周围的人没有辐射危害,可以正常接触。 2、体内放疗:体内放疗是将放射性粒子或放射源直接植入到肿瘤组织或肿瘤附近,或者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将放射源放入体内进行照射,如宫颈癌的腔内放疗。如果是放射性粒子,根据所使用的放射性粒子的半衰期不同,在放射性粒子没有完全衰变前,患者会有一定的辐射,但辐射强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出院后短期内可能仍需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特别是儿童和孕妇,以确保安全。如果是腔内后装放疗,腔内放疗结束后,患者身上并不会残留辐射,对周围的人没有辐射危害。

鼻咽癌放化疗后肿物多长时间消失?
鼻咽癌放化疗后肿物多长时间消失?

鼻咽癌放化疗后肿物消失的时间因人而异,主要受肿瘤分期、病理类型这两种因素的影响: 1、肿瘤分期:对于早期鼻咽癌,通常肿瘤体积较小,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对放化疗敏感度较高,放化疗后肿物消失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放化疗结束后的1-3个月内,肿物可能会明显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对于中晚期鼻咽癌:肿瘤体积较大,可能已经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或出现了区域淋巴结转移,放化疗后肿物消失时间会相对较长。一般在放化疗结束后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肿物才会逐渐消失。 2、病理类型:如未分化型非角化癌,这是鼻咽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对放射线相对敏感,放化疗后肿物缩小和消失的速度通常较快。而对于其他类型,如高分化鳞癌、腺癌等,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肿物消失时间可能会延长。

揭秘:放疗见效时间大不同,肿瘤类型是关键
揭秘:放疗见效时间大不同,肿瘤类型是关键

放疗起效时间根据不同治疗目的以及对放疗的敏感性,时间有所不同。 一、姑息性放疗: 1、缓解疼痛: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一般放疗3-5次后,即1周内疼痛可能开始减轻,部分患者可能需要2-4周甚至更长时间。 2、解除压迫或控制出血:如食管癌导致的吞咽困难、肿瘤引起的出血等,通常在放疗2-4周后,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善。 二、根治性放疗或辅助性放疗 对放疗敏感的肿瘤:像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等,放疗2-4周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肿瘤明显缩小,相关症状也会随之改善。对放疗相对不敏感的肿瘤:如高分化的腺癌等,可能需要放疗4-6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肿瘤有较明显变化,肿瘤缩小速度相对较慢。

揭秘放疗后皮肤瘙痒的3大原因,你中招了吗?
揭秘放疗后皮肤瘙痒的3大原因,你中招了吗?

放疗后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主要与皮肤受辐射损伤、皮肤干燥及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 1、皮肤受辐射损伤:放射线会直接作用于皮肤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这两种细胞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受损后会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刺激皮肤内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瘙痒感。 2、皮肤干燥:放疗会对皮肤的附属器官如皮脂腺和汗腺造成损伤,使其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导致皮肤变得干燥、粗糙,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从而容易引发瘙痒。 3、过敏反应:在放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对固定模具、皮肤防护剂等物品产生过敏,从而引发接触性皮炎,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

揭秘:肺癌放疗的4大方案及其适应证
揭秘:肺癌放疗的4大方案及其适应证

肺癌常用放疗方案按治疗目的分类:1、根治性放疗方案:适用于早期因身体状况等原因不能手术的肺癌患者,以及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通过高剂量的放疗来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通常给予肿瘤较高的总剂量,一般为60-70Gy,分30-35次进行,每周照射5次,持续6-7周。2、姑息性放疗方案:主要用于晚期肺癌患者出现的骨转移、脑转移等引起的疼痛、压迫症状等,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主要目的。如对于缓解骨转移疼痛,可给予30Gy/10次或8Gy/1次等方案;对于脑转移,可采用30Gy/10次或全脑放疗联合局部推量等方式。3、术前新辅助放疗方案:适用于局部晚期可切除的肺癌患者,通过术前放疗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一般给予40-50Gy的剂量,分20-25次照射,为后续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4、术后辅助放疗方案:用于肺癌手术后存在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等高危因素的患者,以消灭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局部复发风险。通常给予50-60Gy的剂量,分25-30次进行照射。以减少肺癌复发转移的风险。

揭秘:肿瘤术后放疗的最佳时机
揭秘:肿瘤术后放疗的最佳时机

肿瘤手术后放疗的最佳时间因肿瘤类型、手术情况及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而异,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评估. 如果为根治性手术后,手术切缘阴性,没有明显的术后并发症,一般建议在术后4~6周开始放疗。如果存在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等高危因素,可能需要在术后4周内放疗,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一般建议在术后2~4周开始,因为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需要尽快进行综合治疗。

鼻咽癌放疗全攻略:4大注意事项,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鼻咽癌放疗全攻略:4大注意事项,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鼻咽癌放疗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 1、放疗前的口腔处理:治疗龋齿、牙周病,必要时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 2、放疗期间需要进行皮肤护理:放疗区域的皮肤要保持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沐浴露,不要用力擦拭、搔抓放疗部位的皮肤,以免导致皮肤破损。穿着柔软、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同时注意防止晒伤。 3、放疗期间进行口腔护理:放疗可能会导致口腔黏膜受损,引发口腔炎等问题。因此要坚持使用专用的漱口水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也可根据医嘱使用促进黏膜修复的药物,如康复新液等。 4、放疗后还需进行长期随访,定期复查,继续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张口练习预防颞颌关节纤维化,同时进行颈部活动锻炼。通过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

鼻咽癌放疗效果怎么样?
鼻咽癌放疗效果怎么样?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综合治疗理念的推广,鼻咽癌放疗的效果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鼻咽癌患者,能够通过放疗获得长期生存和较好的生活质量,不同分期的鼻咽癌其放疗效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早期鼻咽癌:对于早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通常能达到90%左右。因为早期肿瘤体积较小,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放疗能够较为彻底地杀灭肿瘤细胞,实现临床治愈。对于中晚期鼻咽癌: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效果相对早期稍差,但通过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也能取得不错的疗效,5年生存率可达50%-70%左右。

鼻咽癌治疗:化疗还是放疗?关键因素大揭秘
鼻咽癌治疗:化疗还是放疗?关键因素大揭秘

鼻咽癌的治疗选择先放化疗还是单纯放疗,需要根据肿瘤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 首先,根据肿瘤分期。对于早期鼻咽癌,单纯放疗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通常会选择先行诱导化疗及同步放化疗,有时还会结合辅助化疗。因为中晚期肿瘤体积较大,同时出现了区域淋巴结转移,单纯放疗难以完全控制肿瘤,同步放化疗可以进一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 其次,考虑患者身体状况。身体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能够耐受放化疗的不良反应,那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患者,一般会优先推荐同步放化疗。但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如年老体弱、合并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这种情况就会选择单纯放疗,以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肿瘤。

揭秘放疗的副作用:不同部位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揭秘放疗的副作用:不同部位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放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除了放射性皮炎,皮肤色素沉着等皮肤反应之外,不同部位放疗副作用有所差异。 头颈部放疗可出现口腔黏膜反应,如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疼痛等不适,后期因唾液腺受射线影响,可出现口干等症状;。胸部放疗可出现放射性肺炎,如患者会出现咳嗽、气短、发热等症状,还可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等副作用;腹部放疗可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盆腔放疗可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以及放射性直肠炎,可出现腹泻、里急后重、便血等直肠刺激症状。 故放疗期间需充分评估正常组织的限量,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进一步保护正常组织。

食道癌术后放疗决策:个体化方案与风险评估
食道癌术后放疗决策:个体化方案与风险评估

食道癌手术后是否需要放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多学科MDT团队(包括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医生)共同讨论决定,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可分为以下情况: 1、肿瘤分期:早期食道癌患者,若为根治性手术,切缘阴性,术后可不进行放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但如果存在一些高危因素,如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等,即使是早期,术后也可能需要辅助放疗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后通常需要进行放疗,放疗可以进一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手术切缘:如果手术能够达到R0切除,即显微镜下切缘无癌细胞残留,但存在肿瘤外侵、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等高危因素时,术后放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进一步巩固手术疗效。若手术为R1切除(显微镜下切缘有癌细胞残留)或R2切除(肉眼可见肿瘤残留),是需要术后放疗。 3、患者一般身体状况:如果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较差,合并有严重的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放疗的副作用,那么可能不适合进行术后放疗,需要综合评估风险和获益。

放疗会损伤很多正常细胞吗?
放疗会损伤很多正常细胞吗?

放疗使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γ射线、质子束等,这些射线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来破坏细胞的DNA等生物大分子。在照射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细胞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射线照射,尤其是处于射线照射路径上的正常细胞,同样可能发生DNA损伤等情况,正常细胞在受到放疗损伤后,一部分细胞可以通过自身的DNA修复机制来修复受损的DNA,同时身体还会启动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分化等,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对于一些增殖能力较强的正常组织,如皮肤、黏膜等,在放疗后通常能够较快地进行自我修复和更新,恢复相对较好。如果损伤程度超过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就可能导致细胞死亡或功能异常。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怎么办?3大方法助你缓解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怎么办?3大方法助你缓解

鼻咽癌放疗后出现的口干症状是可以治疗或改善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和措施: 1、一般治疗:保持口腔清洁至关重要,以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预防口腔感染和龋齿,这有助于缓解因口干引发的口腔不适。鼓励患者多喝水,每日饮水量可保持在2000ml左右,以湿润口腔黏膜。避免食用酸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毛果芸香碱等药物可以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唾液流量,从而缓解口干症状。当口干症状较为严重,通过自然分泌唾液难以缓解时,可使用人工唾液来湿润口腔。一些中药方剂或草药可能对缓解口干有一定作用。如枸杞、麦冬等中药也有一定的生津作用,可适量泡水饮用。 3、物理治疗:在放疗后适当进行腮腺按摩,有助于促进唾液腺的血液循环,刺激唾液分泌。

揭秘放疗的5大技术:如何精确打击肿瘤,保护正常组织
揭秘放疗的5大技术:如何精确打击肿瘤,保护正常组织

放疗主要分为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两种方式,每种方式又包含多种具体的放疗技术。 一、体外照射 1、三维适形放疗(3D-CRT):利用CT等影像学技术获取肿瘤及周围组织的三维图像信息,通过计算机计划系统,将放疗剂量集中在肿瘤靶区,从而提高肿瘤照射剂量,同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 2、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3D-CRT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仅能使照射野形状与肿瘤一致,还可调节每个照射野内不同区域的射线强度,让肿瘤内部及周围不同部位都能得到理想照射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3、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在放疗过程中,利用CT、MRI、锥形束CT(CBCT)等影像设备,实时获取患者肿瘤及周围组织的位置和形态信息,与治疗计划图像对比,及时发现并纠正位置变化和运动导致的误差,确保放疗精准性。 4、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结合了IMRT和旋转照射技术,治疗时直线加速器围绕患者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持续调整射线的强度、剂量率和照射角度等参数,可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治疗,同时保证治疗的精确性和效果。 5、质子重离子治疗,质子和重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进入人体后,在特定深度会形成一个尖锐的能量高峰,称为布拉格峰。从而在肿瘤部位释放出高剂量的能量,对肿瘤进行精准打击,而肿瘤前后的正常组织受量极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更小。 二、体内照射 近距离放射治疗,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肿瘤组织内或肿瘤表面、体腔内进行照射,如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部(粒子植入治疗),或通过宫腔管、阴道施源器等将放射源放入宫腔、阴道等部位对肿瘤进行照射。适用于宫颈癌、前列腺癌、食管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

保乳术后放疗豁免条件:高龄患者与低风险基因检测
保乳术后放疗豁免条件:高龄患者与低风险基因检测

一般来说,保乳术后都需要进行放疗,不放疗可能会增加局部复发风险,但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豁免放疗: 1、如果患者年龄大于70岁,且肿瘤为T1期(肿瘤最大径≤2cm),病理类型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腋窝淋巴结无转移,并且切缘阴性,可接受规范的内分泌治疗的情况下,这部分患者可以考虑豁免放疗。 2、过多基因检测工具如Oncotype21基因检测等查出患者复发风险低者,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并综合评估后,也可以不进行放疗。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