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不会导致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很多时候是因为梗阻,比如胆总管梗阻,或有结石、肿瘤,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堆积到胆囊里才会出现淤积的状态,导致胆囊里的胆汁变得非常黏稠,这种状态叫胆汁淤积。 所以严格来讲,胆囊息肉一般是不会引起胆汁淤积的,因为胆囊息肉附着在胆囊壁,不会造成远端的梗阻。
肝硬化容易出现黄疸是因为,肝脏细胞被大量破坏,不能有效地处理血液当中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胆红素,最后就会形成黄疸。 肝硬化出现黄疸通常都是发生在肝硬化较晚期时,叫肝细胞性黄疸。对于肝硬化来讲,普通人更容易出现黄疸,特别是在肝硬化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的情况下,黄疸发生的概率就相对比较高。
早期肝硬化很难发现一些很明确的症状,表现不明显。 很多时候肝硬化早期是通过体检或检查时发现的,早期症状一般不是很清楚,但有可能会出现比如食欲减退、厌食油腻、解黑便或偶尔的呕血症状。这些症状大部分都是在肝硬化比较晚的时候出现,早期一般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肝硬化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以下几个项目: 1、物理检查:普通筛查比如彩超检查。 2、甲胎蛋白:有乙肝的人群还可能会查乙肝或乙肝病毒DNA。 3、肝功能: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4、血常规:要看血小板并处理血的情况,观察患者肝功能变差之后凝血功能是否出现障碍。
胆囊息肉严不严重,我觉得单纯从高回声或低回声来判断是没办法辨别的。 它们的严重程度要做增强CT、磁共振或超声造影,看是否有血流信号。如果有血流信号,怀疑有恶变倾向或胆囊息肉比较大,做完以上检查后还要做病理检查。 只有报告显示是胆囊癌的才严重,其他99%都是假性息肉或胆固醇性息肉,是不严重的。
肝硬化患者预防肝性脑病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在饮食上:要尽量减少高蛋白饮食的摄入,这时如果大量吃肉,就会加重肝性脑病的负担,提倡进食优质蛋白或短肽类的口服液,以补充人体的能量。 2、平时要避免感染:不要引起细菌性腹膜炎,导致肠道菌群移位。 3、避免诱因:比如病毒,特别是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
肝硬化的危害有以下几种: 1、消化功能肯定会受到影响:包括出现门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甚至有的人可能因为消化道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2、造成肝癌:肝脏的质地变差之后,肝癌的发生率就大大增加。 3、引起腹水:肝脏代谢功能变差会导致肝脏里产生大量腹水,病人表现为腹胀。
目前来讲,胆囊息肉和肥胖的因果关系不是那么明确。 很多息肉是胆固醇性息肉(假性息肉),这类假性息肉实际上就是在做完手术后发现是一类胆固醇的结晶、堆积、贴在胆囊壁上而形成的,这类息肉和肥胖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如果人体太胖了,就容易长结石,也容易形成胆固醇结晶,这就是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
蜂蜜是不会引起肝纤维化的,没有任何研究证据证明蜂蜜可以引起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主要是由肝炎引起,比如甲、乙、丙、丁、戊肝病毒,或酒精引起的肝炎,最后导致肝纤维化。所以,蜂蜜是不会引起肝纤维化的。 蜂蜜是一个高能量物质,它是糖类代谢物,若长期、大量地摄入蜂蜜的话,那么身体会发胖,就有可能导致脂肪肝。
肝血管瘤是不容易破裂的,但是一旦破裂,就有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肝血管瘤破裂之后,它的出血是不受控制的,当人体大量失血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如果这时不进行及时的干预,病人就可能会因为瘤体的破裂而导致死亡。 但是不要担心如果长了肝血管瘤就会破裂,它是非常不容易破裂的,因为它是一个海绵体病变。
肝纤维化本身不会传染,但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乙肝、丙肝病毒是可以传染的。 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传染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另外一个人会不受控制地复制病毒,最后导致肝纤维化。所以,确切来说,不是肝纤维化本身导致的传染,而是引起肝纤维化的病原体能够传染。
肝血管瘤不是因为生气引起的。 特别是女性朋友,觉得自己在家里受气太多,肝上就会长血管瘤,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根据肝血管瘤目前的研究来讲,它主要是和雌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关系,并且肝血管瘤的生长通常是在妊娠期间,那么血管瘤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就会刺激它的生长。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它是不会生长的。
肝血管瘤没有血流信号的原因有: 1、做过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可能表现为坏死,没有血流信号。 2、对于大血管瘤或长满了血栓。也会没有血流信号。 3、诊断错误。如患者本来是肝囊肿,被误诊为血管瘤,也可能没有任何血液信号。 肝血管瘤在临床上是做增强CT看到的,呈现快进慢出的效果,它是一定有血流信号的。
肝纤维化并不等于就是肝硬化。严格来讲,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表现。 如果肝纤维化进行了发展,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就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的程度就可能随着肝纤维化进展的程度进一步加重。 肝脏的病变通常是不可逆的病变,平时要注意不让病情进展,要找到解决方法来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
肝纤维化的分级,主要是根据做彩超检查到的肝纤维化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没有肝纤维化、轻度、中度和重度这四大类。根据它的弹性值去判断肝脏的硬度,进行相应的分级。 所以,要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还是要做彩超,到B超科室做肝纤维化检查,通过这样一个指标才能进行区分。
肝血管瘤伴坏死一般在临床上非常不常见,引起的原因可能是有的患者做过介入栓塞术,那么有可能导致部分肝血管瘤出现缺血,从而引起坏死。 肝血管瘤伴坏死在临床上是非常罕见的,几乎看不到,它本来是一个富含血供的组织。 所以,坏死通常是临床上通过别的手段进行干预之后才会出现。
肝上长血管瘤要注意一点,就是坚持每年进行常规检查,做肝胆胰脾肾的彩超,看血管瘤是否在进行性生长。如果血管瘤长到很大就进行干预,如果血管瘤小的话,每年进行体检即可。 对于肝血管瘤,首先要明确肝血管瘤是一个良性病变,目前肝血管瘤的发病原因是不清楚的,只是受到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可能对它有刺激作用。
严格来讲,肝纤维化是不会有肝掌的。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变,而出现肝掌是因为肝硬化对雌激素的灭活受阻,引起对激素灭活的异常,从而导致肝掌出现。所以,只要肝纤维化患者的肝功能正常,一般不会出现肝掌的特征。 肝纤维化主要是由肝炎引起,比如甲、乙、丙、丁、戊肝病毒,或酒精引起肝炎,最后导致肝纤维化。
肝血管瘤不容易破裂。 在临床过程当中,有部分人发生车祸后导致肝脏碎裂,患者会认为肝血管瘤可能很容易破裂,导致危及生命。但血管瘤是不容易破裂的,因为它是一个海绵体病变,破裂的概率是相对比较小的。 肝血管瘤只会在极端情况下才会破裂,比如受到外界巨物的撞击或挫伤。若肝血管瘤破裂,患者会有一定的生命危险。
当乙肝发展为乙肝肝纤维化的时候,是比较严重的。 如果乙肝患者长期没得到正规、有效的治疗,乙肝病毒不停地复制,破坏肝细胞,肝脏对机体的保护措施,导致很多纤维结缔组织的产生,相当于肝脏上长了一个疤。 乙肝发展为肝硬化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过程。所以,这个时候要进行相应的控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