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能在一定程度上补钙。 抗骨质疏松首先的是需要补充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50岁以上中老年、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人群推荐每日摄量为1000-1200毫克。 在日常生活中,300克的牛奶和酸奶约提供300-360毫克钙。
骨质疏松的危害如下: 1、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骨折。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髋部等,这些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疼痛、残疾甚至死亡。 2、椎体骨折可能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加速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发展,影响手术结局。
骨质疏松患者可以适度饮用咖啡。 有一些研究表明,摄入大量咖啡因可能与骨密度下降有关。咖啡因可以影响钙的吸收,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的风险。 然而,适量饮用咖啡通常不会对骨质疏松产生严重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需要确保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保持适度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骨质疏松需要早期诊断以及治疗。 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会使骨折和再骨折风险增加。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髋部等,这些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疼痛、残疾甚至死亡。 早期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对于减轻疼痛、减少骨折风险和维护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原因具体如下: 1、骨质疏松早期阶段通常没有任何疼痛或不适,使得许多人不自知自己患有这一问题。 2、骨质疏松通常无法通过症状观察,而需要进行骨密度测定才能明确诊断。 3、骨质疏松增加了骨折的风险,严重时可能导致持续性疼痛、残疾,甚至是死亡。
目前骨质疏松的检查主要是骨密度检测。符合以下三者之一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1、髋部或椎体在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脆性骨折; 2、骨密度测量的中轴骨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3骨密度的T-值≤-2.5; 3、骨密度测定显示低骨量(-2.5<T值<-1.0)以及合并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的脆性骨折。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怀疑得了骨质疏松: 1、背部或腰部持续性疼痛,在行走或站立时加重,而在休息时缓解。 2、在轻微的创伤或摔倒后骨折。 3、驼背:椎体骨折还可能导致后凸畸形,俗称驼背。 4、无明显原因的身高变矮,平均变矮3-6厘米。
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不是一回事。 骨量减少是指骨头中的骨密度降低,骨头变得较薄,但尚未变得非常脆弱或容易骨折,可能是年龄增长、营养不良、运动不足、其他疾病等因素引起。 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轻微跌倒、颠簸、打喷嚏或突然运动都可能导致骨折。
老年人很有必要定期检查骨密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快速攀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我国已经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老年人很有必要定期复查骨密度,调整抗骨质疏松方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针剂根据用法的不同大致以下几类: 1、皮下注射:地舒单抗、特立帕肽、鲑降钙素。 2、静脉输注:患者在首次输注药物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等流感样症状,多数在一到三天内缓解,予非体类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
确诊了骨质疏松补钙依然有用。 钙剂作为骨健康基本的补充剂,充足的摄入对获得理想峰值骨量、缓解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有益。 尽可能通过膳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但值得注意的是,单纯补钙不可以替代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