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熟练开展多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隐蔽小切口侧方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巨大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观察的结节,首先是非常小的,比如大约3mm,甚至更小。其次,这些结节是单发的,并且位于甲状腺腺体的中央。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并且在穿刺后基本确认为良性,可以考虑随访观察。然而,如果结节位于甲状腺的边缘,比如甲状腺的前被膜,肿物很容易突出被膜。一旦肿瘤长出被膜,其复发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因此,对于长在甲状腺前被膜的肿物,不适合观察,而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甲状腺癌患者需要遵循低碘饮食,因为过量摄入碘可能会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进而增加甲状腺癌复发的风险。 因此,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应避免食用海带,并且减少含碘食物的摄入,如海带、紫菜和加碘盐等,这些都是含碘量较高的食物,需要少吃。
甲状腺癌的切除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通过手术切除后,患者还需要接受内分泌治疗,并进行严密的定期随访复查。不能在切除甲状腺后就认为万事大吉,因为甲状腺癌可能存在复发的风险。 因此,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甲功和进行B超检查。
随着技术的发展,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即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 当甲状腺肿瘤较大或没有手术机会,以及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极差时,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适合的靶向药物,这时患者可能会服用靶向药物。此外,对于术后容易复发且具有高危因素的甲状腺癌患者,需要进行碘-131治疗。在没有手术机会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接受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
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并不是几乎为零,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随着现在体检意识的增强,很多单位都会进行甲状腺B超的筛查,每年都会去筛查。 所以在每年做体检的过程中,早期的微小癌可能很早就可以被发现。早期发现后,患者可能会去到专科的科室进行治疗。这时候我们就会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种情况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一般不会发生死亡。 然而,如果每年并没有体检,发现的比较晚,来的时候已经没有手术的机会,像这种情况,死亡率是大大的增加。尤其是预后比较差的病理类型,比如未分化性癌或者是髓样癌,它们的转移非常厉害。所以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根治,或者就医比较晚,一样会发生死亡。
甲状腺癌的形成时间通常较长,但其进展速度取决于病理类型。例如,乳头状癌的进展速度相对较慢。然而,其他病理类型,如微分化癌或髓样癌,其进展速度则相对较快。 因此,具体分析甲状腺癌的进展速度需要依据病理类型。
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主要针对中危和高危患者。 对于这些患者,碘-131治疗是必要的。而对于低危患者,术后不需要进行碘-131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如果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较多,例如超过5枚,或者肿瘤侵犯到甲状腺壁膜之外,这些属于相对高危因素,需要进行碘-131治疗。
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越高,分化越差,患者越可能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 例如,甲状腺未分化性癌是甲状腺癌中最恶性的一种,因此,一旦患者患上甲状腺未分化性癌,其体质会迅速恶化,体重下降会非常严重。
甲状腺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后,其整体预后与未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情况大致相同。然而,一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因此,在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情况下,术后随访复查时,优甲乐的剂量可能需要适当增加。
目前,微创消融技术主要适用于良性肿瘤。 对于甲状腺癌,通常不采用微创消融治疗,因为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多样,预后情况也各不相同。有些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预后相对较好,而有些则相对较差,甚至非常差。此外,甲状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在术前很难通过B超检查发现。有时,一些微小的转移可能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切除并进行病理切片化验才能被检测到。 因此,对于甲状腺恶性肿瘤,消融术并不被推荐。
老百姓通常把甲状腺癌称为“幸福癌”,这主要是因为甲状腺癌的治愈率相对较高,治疗手段多样,且病情进展速度可能较慢。尽管如此,被称为“幸福癌”并不意味着甲状腺癌就是完全安全的。甲状腺癌有四种分型: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性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最多的可能是乳头状癌,其预后相对较好。 然而,并非所有甲状腺癌的预后都乐观,比如未分化性癌,患者的生存期通常很短,一般不会超过一年。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甲状腺癌就是一种幸福癌或惰性癌,而应该根据其病理类型来对症治疗。
甲状腺癌的起因有很多,其中碘含量的不均衡是一个重要因素。平时食物中含碘量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导致甲状腺肿物的发生。除了碘含量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青少年时期接触过放射史、甲状腺癌的家族遗传史或者甲状腺癌的基因突变,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甲状腺癌。在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以前食用的咸盐含碘量较低,因此当地会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这些情况通常是良性的。 当然,也有一些因缺碘而引起的甲状腺癌,这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甲状腺术后,对于复发风险为中危、中高危或高危的患者,通常会进行碘-131治疗。而对于低危患者,一般不进行碘-131治疗。碘-131治疗的目的在于,尽管一些病灶可能已经通过手术达到了肉眼可见的切除程度,但术后可能存在中危、中高危或高危的复发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碘-131治疗。 碘-131实际上是一种巩固性和预防性的治疗手段,用于防止甲状腺癌的转移,但它并不是根治性治疗。根治性治疗仍然需要通过手术来实现。 因此,对于中高危患者或复发风险较高的高危患者,会进行碘-131治疗,以预防未来的复发,并将甲状腺癌的复发率降至最低。
甲状腺癌是一种需要关注的癌症类型,不能因为它相对温和就忽视它。如果不加以处理,甲状腺癌可能会变得不温和。 特别是对于转移率较高的甲状腺癌,如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性癌,一旦发现就必须立即处理,不能拖延。
甲状腺癌通常不会导致喉癌。喉癌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甲状腺癌晚期侵犯周围组织,例如侵犯外周器官或甲状软骨板。 随着肿瘤的发展,它可能进一步侵犯喉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甲状腺癌侵犯到喉腔。目前,这种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因为随着人们就医频率的增加和体检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癌转移到喉部或侵犯喉结的几率相对较小。
甲状腺癌的分期并不是依据B超的分级来诊断的。早期甲状腺癌为1期,中期为2期,中晚期包括3期,而晚期则是4期。甲状腺癌的诊断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对于55岁以下的患者,即使淋巴结有转移,通常也被认为是1期。然而,对于超过55岁的患者,如果有淋巴结转移,可能已经到了中期或中晚期。4B类型主要指的是患有甲状腺癌的可能性比例,大约在50%到60%之间。因此,4B是初步筛查是否患有甲状腺癌的影像学指征。
甲状腺癌手术后,患者可以在术后第一天就下床活动,并且能够正常饮食和喝水。通常,术后休息2到3天就可以出院。回家后,患者需要休息大约1周左右,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休息到2周。 总的来说,休息1到2周后,患者基本上可以恢复正常工作,这是没有问题的。
甲状腺癌在怀孕期间复发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复发病灶的位置和大小。如果病灶非常小,且仅局限于不重要的组织或器官位置,可以选择严密随访。等到怀孕期结束后,宝宝出生后,再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如果在怀孕期间发现甲状腺癌已经复发,并且病情较为严重,例如出现了远处转移或病灶侵犯到重要器官,这时则需要终止妊娠,并积极通过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术后,患者通常会进行一系列复查,以监测病情和评估治疗效果。 首先,我们会复查甲功,这包括甲状腺球蛋白、T3和T4的检测。 其次,我们会进行B超检查,主要是为了观察术后术区是否有新结节生长,或者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 最后,我们会复查CT,CT检查通常每年进行一次,其主要目的是评估甲状腺术区以外的周边远处情况,以及肺部是否有异常。这些复查项目共同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甲状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通常会进行规范化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这包括气管旁的6区淋巴结清扫,以及2区、3区、4区和5B区的侧方淋巴结清扫。 因此,甲状腺癌一旦发生转移,第一时间需要处理的就是淋巴结的清扫和甲状腺的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