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腹壁疝外科、甲状腺和乳腺良恶性肿瘤、肛肠疾病的诊治等。

手术疤痕淡化,像现在每个人都爱美,如何让手术疤痕淡化得更快更平整,关键要做好清洁、保湿、防晒,合理使用去疤的产品。手术后伤口愈合的初期,必须要保持伤口的干结,避免刺激,这是减少疤痕深层风险的重要措施。当愈合后,一般是拆线后1~2周,可以用去疤痕的药物、去疤膏去封堵一下,填一下伤口表面,这样可以起到减少水分的丢失,抑制胶原过度增生,让疤痕更加平整。 日常要严格防晒,减少紫外线对伤口的刺激,让疤痕变浅。外出可以戴遮阳帽,涂一些防晒霜。如果疤痕出现比较明显,这种可能是疤痕体质。如果是对美容要求很高的,可能要找美容的整形医生,他们可能会给推荐相关的治疗,来减轻疤痕的形成。

CT检查和胃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检查手段,它们各有各的长处,不能简单说哪一种更加准确或哪一种更好。 对于胃病本身,尤其是黏膜性问题,胃镜是当之无愧的金标准,比CT准确很多。CT可检查到胃壁以外的结构,或者周围脏器的问题,以及万一是胃癌,可以对胃癌的肿瘤进行初步的分期。胃镜就像小相机,通过管子伸到胃里进行实地拍摄考察,可高清看到胃黏膜微小病变,如微小炎症、小溃疡,甚至是早期的胃癌。最关键的作用是可以钳下一块小组织进行病理化验,这也是确诊是不是胃癌、溃疡或其他疾病的唯一方法。而CT更像是给胃及整个腹部做三维断层照片,它最擅长看胃壁有没有增厚,肿瘤向胃以外侵犯有多深,周围有没有淋巴结肿大,肝脏或其他腹腔脏器是否有占位压迫到胃,引起在胃镜中看到压迫性的病变。缺点是看不到黏膜的细微改变,也没有办法取活检,没有定性的检查。 诊断胃病首选是胃镜检查,它能看清楚胃里面的情况,而CT一般来说是在胃镜发现或确诊胃癌后,进行术前分期或评估。

如果乳房出现酒窝征或橘皮样改变,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信号,需高度警惕乳腺癌的可能,尤其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伴有乳房肿块的时候,就要尽快就医。 酒窝征就是乳腺癌肿瘤侵犯到乳房的悬韧带,也叫Cooper韧带,导致韧带缩短挛缩,牵引到皮肤形成酒窝征。橘皮征是癌细胞堵塞了乳房下的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受阻,皮肤水肿,毛囊处的凹陷,像橘皮样的改变。这两种情况往往都意味着乳腺癌已经侵犯到乳房周围的皮肤和组织,已经处于比较偏晚期的情况。酒窝征可能在早期就会出现,出现这情况不能掉以轻心。 发现乳房皮肤有酒窝征或者橘皮样的改变,千万不要犹豫,赶紧去医院乳腺专科诊检查。

乳头溢液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生理性变化,也可能是乳腺疾病的信号。像血性溢液,如果呈鲜红、暗红或咖啡色,这种情况需要警惕,可能是乳腺癌或导管内乳头状瘤。 生理性溢液与激素波动有关,如怀孕期间或哺乳期,分泌增多;月经前少量清亮淡黄色液体,通常是双侧发生,量较少,不需要特别处理。病理性溢液则需小心,如乳腺导管扩张,因排泄不畅,分泌物积聚导致淡黄色或棕色溢液,可能伴有乳房疼痛。乳腺增生与内分泌有关,溢液多为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常伴有乳房胀痛。乳腺癌则因癌细胞浸润到导管,引发单侧乳腺出现血性溢液,可能伴有乳房肿块、皮肤橘皮样改变。一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或利尿剂也会导致乳头溢液。 发现乳头溢液后,不要慌张,但也不要拖延检查,首先要观察颜色,是否单侧或双侧,是否伴有肿块或乳房皮肤改变。如果溢液是血色、浆液血性或水样,持续不缓解且反复发作,应立即就医。医生建议做彩超、钼靶或乳管镜检查以明确病因。

上厕所的习惯对预防痔疮至关重要。关键要做到三点:不要久蹲,不要过分用力,不要分心。 养成好的排便习惯能极大地减轻肛门的压力,从源头上防止痔疮发生和加重。首先要控制排便时间,每次排便尽量别超过5分钟,久蹲久坐会持续增加肛门血管的压力,导致血液淤积。其次就是不要猛用力,拼命用力去解大便。如果是出现排便困难,不要硬憋,可以走一下、喝点水,或者用一些开塞露去辅助,等有便意或者是用了药以后,就顺畅了润了再去拉,不要用蛮力拼命的去拉大便。最后就是要专心致志,上厕所不要带着手机、带报纸,这是避免延长排便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把上厕所当做一件需要专注而有效率的事来做。 如果长期受便秘困扰,这是导致痔疮的主因,应该要去看医生,要从根源上解决便秘的问题,而不是依赖泻药。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再加上不要久坐,要勤做提肛运动,这是守护肛门健康的重要方法。

如果突然出现剧烈的胃痛,千万不要硬扛,可能不是简单的胃病,可能是好几种要命的急腹症,比如急性胰腺炎,或者是胃十二指肠穿孔,或者是胆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也会表现为上腹部的剧痛。 简单区分一下,如果是刀割样腹痛,肚子硬的像板一样,碰一碰都会跳痛得跳起来,高度怀疑消化性溃疡穿孔。如果是持续的左上腹疼痛,剧烈的疼痛放射到腰背部,伴有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后腹痛又不缓解,就要怀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右上腹阵发性的绞痛,放射到右侧肩背部,可能是胆囊结石嵌顿引起。如果是胸口窝压榨样痛,或者是放射到左侧上肢,或者左侧肩部,就要排除有没有心肌梗死。如果是突如其来的剧痛,要赶紧打120,或者尽快去急诊科,让专业的医生进行判断,不能自己乱吃止痛药,或者是自己在家硬扛,而不去就医,这样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延误,出现严重的后果。

养胃的好习惯当然是有的,养胃不在于吃多贵的补品,而是在于实实在在的好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最关键有四条:规律的饮食,细嚼慢咽,吃对东西,管理情绪。坚决做好这些比吃什么都管用。 咱们具体说怎么做:规律的饮食就是一日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不要饥一顿饱一顿,避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就是,每口饭最好嚼20~30下,把食物充分磨碎,能大大减轻胃的负担;吃对的东西,就是多吃温和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山药、南瓜,软烂的面条,远离辛辣油腻、生冷和太甜太酸的东西;管理情绪就特别重要,焦虑压力大会直接让胃不舒服,要保持乐观,给自己找适合的减压方法,比如散步、听音乐。养胃是个慢功夫,贵在坚持。 如果胃部出现明显不适,那就不要拖着,要先去看医生,排除有没有器质性的问题,而且还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才是真正给自己的胃减压。还有最好的胃药,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好心情。

如果腋窝下面摸到肿大的淋巴结,确实可能与乳腺疾病有关。腋下分布了很多的淋巴结,它们就像乳腺区的哨兵站一样。当乳房出现炎症感染,或者常见的乳腺增生时,这些淋巴可能会接收到战斗信息而肿大。这种免疫反应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但也可能是乳腺癌的征兆,因为癌细胞会通过淋巴管转移到腋窝的淋巴结。 一旦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确实应该引起重视。淋巴结肿大与乳腺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即乳腺的炎症或增生,淋巴结会肿大,这种一般淋巴结活动度较好,质地较软;另一种需要警惕,淋巴结肿大后不痛不痒,质地很硬,而且固定在腋窝,推不动,甚至同时发现乳房有肿块,乳房皮肤有橘皮样改变,乳头有溢液,这种要高度怀疑是乳腺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浆细胞性乳腺炎确实是一种疑难杂症,它是一种特殊非细菌性的慢性乳腺炎症。说它是疑难,是因为它非常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它的症状,如乳腺包块、皮肤红肿、乳头内陷,甚至是乳头有溢出像牙膏一样的脓性分泌物,和乳腺癌都有相似之处,但治疗方式却完全不一样。本来不是癌,它是一种良性的疾病,只是会反复出现,治疗起来手尾比较长,比较棘手。具体来说,这个病的根源不是细菌的感染,而是乳腺导管内的分泌物堆积,漏出后引起乳腺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大量的浆细胞来围观并且参与到炎症过程中,就起了浆细胞性乳腺炎这个名字。它好发于非哺乳期的中年女性,尤其是乳头先天性凹陷的人群。它的病程是非常磨人的,因为会反复发作或突然间急性发作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非常难愈合的瘘管或窦道,让人反反复复的治疗,身心疲惫。总而言之,这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乳腺外科医生进行处理。 一旦有怀疑,首先要通过超声、钼靶,甚至穿刺活检去排除是不是乳腺癌的可能,千万不能随便用抗菌药物、抗生素去治疗,这样非但无效,而且会导致菌群的异常。

这三种胃镜检查各有优劣点,取决于自己的具体需要和身体状况、耐受情况。普通胃镜性价比较高,费用便宜且无需麻醉。无痛胃镜舒适感好,因在麻醉下没有任何不适感。胶囊内镜最轻松,无需麻醉和插管过程,但只用于筛查,不能做活检且价格昂贵,有漏诊的可能。普通胃镜检查时间短,适合能耐受恶心感或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无痛胃镜通过静脉全麻,过程无痛,适合对胃镜紧张或无法耐受普通胃镜疼痛、恶心呕吐感的人群,但需家属陪伴和术前麻醉评估。选择胃镜类型应听从专业医生建议,并根据自身情况和耐受情况决定。

首先不要自己吓自己,一饿就痛吃点东西就好了。这种典型的节律性疼痛,是一种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的征兆,而不是胃癌的首发或典型表现。 胃和十二指肠会分泌胃酸来消化食物。在空腹时,胃酸会直接刺激溃疡表面,引起疼痛。吃东西后,食物中和了部分胃酸,相当于给溃疡面贴创可贴,疼痛可能得到缓解。这种饥饿痛或空腹痛是消化道溃疡的经典症状。虽然某些胃癌也会引起疼痛,但这种疼痛一般是没有规律性的,同时也会伴随消瘦、黑便、呕吐等预警症状。 如果出现空腹痛的症状,是身体提醒你胃或十二指肠出现问题,要赶紧去看消化科医生。最关键的是要做胃镜检查,看清楚是否有病灶,是良性还是恶性的病灶。

乳腺癌术后预防和缓解手臂的淋巴水肿,关键是通过抬高患肢、适当活动、避免受压以及皮肤护理等综合措施,来促进淋巴的回流。 术后应将患肢抬高,如在睡觉时在手臂下垫枕头,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避免患肢长时间受压,不要提重物,不要戴过紧的首饰,也不建议在患侧进行血压测量、抽血或吊针。适度运动也很重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握拳、伸展、旋转等轻度活动,或进行爬墙、甩手等运动,增强肌肉泵作用,促进淋巴液回流。 皮肤护理方面,保持患肢清洁干燥,避免蚊叮虫咬、割伤烫伤,做家务时要戴手套,防止手受伤感染。术后要密切关注手臂变化,如果出现肿胀、疼痛或皮肤紧绷感,就要及时就医。

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不是一回事。虽然经常被一起提及,但它们是两种不一样的概念。 简单来说,乳腺增生就像弥漫性的背景,是乳腺组织的一种良性、不均匀的状态。而乳腺结节是在这个背景下长出的小疙瘩,是个比较局限的肿块。这个概念本身不涉及良恶性,有可能是良性的乳腺结节,也有可能是恶性的乳腺结节。乳腺增生一般是良性病变,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导致乳腺结构变得混乱、增厚,可能同时会觉得乳房胀痛,尤其是月经前特别明显。乳腺增生本身就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理状态。乳腺结节是在增生的基础上形成的孤立肿块,或是B超上才能看到的小病灶。这种结节有可能是良性的,比如乳腺纤维瘤或囊肿,但也有可能,极少数情况下是恶性的。要根据彩超或者钼靶的结果进行分级。增生是广泛的地基,结节是表面上的建筑物。 最重要的是,一旦自己摸到有肿块,或者B超发现有结节,一定要去看医生。医生会根据超声的分级或钼靶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单纯从胃的角度来看,典型的胃痛多位于中上腹,也就是心窝的位置。而左上腹或右上腹疼痛,虽然可能与胃有关,但更可能是胃的邻近器官出现问题。左上腹疼痛时,要重点怀疑胰腺、脾脏或结肠;右上腹疼痛则要怀疑肝脏或胆囊。胃的主体大部分在左上腹,但常出现问题的胃窦或胃体有炎症、溃疡,可能引起上腹部正中不适。胃溃疡的疼痛与进食相关,而右上腹疼痛通常与胃的幽门或十二指肠有关。如果这些部位出现溃疡,疼痛通常与饥饿有关,进食后疼痛会缓解。但右上腹突发剧痛可能与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有关,疼痛可能放射到右侧肩背部,这种情况可能与胆石有关,而不一定与胃相关。 腹痛的位置是初步线索,但不能仅凭疼痛位置判断疾病。需要经过专科医生问诊、体格检查,进一步做B超或胃肠镜检查,才能明确病因。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基因突变者、长期接受高水平雌激素刺激者(如月经初潮早于12岁或绝经晚于55岁、长期用雌激素类药物的人群)、未生育或生育后未哺乳者、患有某些乳房良性疾病(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患者、长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及长期饮酒的人群。 首先,有家族史的人群因基因变异等因素,患癌风险显著增高。长期雌激素刺激乳腺细胞,增加癌变几率,也会显著增高。未生育或生育后未哺乳的女性由于乳腺缺少孕激素保护和生理性调节,这类情况也会增加患癌几率。乳腺良性疾病如果伴有细胞异型性改变,也会逐渐进展为乳腺癌。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和肥胖都会刺激乳腺细胞异常增生。 对于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乳腺自查和体检,日常要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减少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一旦发现乳房有肿物或皮肤有橘皮样改变、乳头溢液等异常情况,就应及时就医。

如果是胃镜检查,发现有息肉,不一定都要立刻进行切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建议进行切除。息肉像长在胃里面的小肉疙瘩,虽然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也有部分潜在恶变的风险。切掉它既能明确诊断,更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具体切与不切,主要看息肉的长相和类型。最常见的胃底腺息肉,通常跟长期吃抑酸药有关,它的癌变几率是极低的。如果是很小数量又不多,可以定期的观察。但如果是腺瘤性的息肉,这种是明确的癌前病变,就像坏的种子种在胃里面,时间越久癌变的几率会越高,一旦发现,就要必须立刻赶紧切除。此外就是增生性的息肉,如果长得比较大,一厘米以上,或者医生怀疑是恶变的可能,也是建议赶紧切除以绝后患。 发现息肉后不要过度紧张,要听从消化医生专业的判断,根据情况,做内镜下的息肉的摘除,做病理的检查来明确诊断。而当内镜下切除了息肉以后,也要定期做复查,戒烟戒酒,戒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预防息肉再长。

如果摸到乳房有硬块但不痛,需要去看医生。不要因为不痛就忽视它,很多乳腺问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乳房硬块不痛可能是乳腺增生,与内分泌有关。乳腺增生形成硬块但不痛,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加重,增加患癌风险。乳腺纤维瘤也是常见原因,通常是良性肿块,好发于年轻女性。若硬块边界清楚、活动度高,不必过于担心,但也可能恶变,尤其是快速增长时需小心。乳腺癌早期可能无痛,硬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甚至可能有乳头溢液或皮肤改变。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进展为晚期乳腺癌,情况严重。 总之,摸到乳房质硬包块,无论痛不痛都应重视,尽快去医院乳腺专科检查,通过彩超等明确硬块性质和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喝酒上脸不仅不是代表能喝,反而是危险的信号,说明身体代谢酒精的能力有先天的缺陷。这样的人喝酒会比别人更伤肝,也更容易患有食管癌等风险。 因为酒精乙醇进入体内,主要是经过肝脏等两种酶来代谢,先由乙醇脱氢酶转换成乙醇,再由乙醛脱氢酶把乙醛转变为无毒的乙酸。喝酒上脸的人,是因为体内缺乏第二种高效的乙醛脱氢酶,这就导致有毒的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会使血管扩张,让人脸红,心跳加快,恶心难受。乙醛的毒性比乙醇本身大得多,能直接损伤肝细胞,长期下来容易导致酒精性肝炎,以及肝硬化、肝癌。如果身边的人一喝酒就脸红,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尽量不喝,或者严格控制饮酒量,这不是锻炼就能好的事,这是基因决定的。 为了肝脏健康一定要管住嘴,如果是应酬无法避免,或者是完全不能戒酒,也切记不要空腹喝,要慢慢喝少喝,定期体检注意肝功能的情况,关爱自己的肝脏。

如果经常出现胃痛、胃胀、反复烧心这些症状,可能性较大,最常见是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的问题,比如慢性胃炎、胃食道反流,或者是消化道的溃疡。 虽然听起来都是老生常谈,但这是导致不适最常见的原因。需要做哪些检查,咱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如果烧心和反酸特别明显,平卧或者弯腰会加重的,一般是胃食道反流疾病,可能性比较大,是胃酸跑到食管里面去了。如果是上腹部隐痛、胀满,跟吃饭没有什么关系,这可能是慢性胃炎,或者是消化性不良。而如果是疼痛变得非常有节律的,好像饿的时候会痛,吃点东西就会好一点,饭后一段时间会痛,警惕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能。当然,如果症状经常重叠,就不能单凭感觉而下定论。 总之,这个症状虽然非常常见,也不能老是忍着,或者是自己乱吃胃药。最简单可靠的方法,就是找消化内科医生看看,看要不要做胃镜明确诊断。

每年的体检是非常重要的,是健康的一道防火墙,能帮助早期发现疾病,评估风险趋势,并进行早期的干预。很多严重的疾病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但通过体检,却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从而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体检的好处有三个方面:第一,揪出沉默的杀手,比如早期的高血压、糖尿病或者血脂的异常,甚至是早癌,这些早期都没有任何感觉,但后果会是非常严重的;第二,追踪身体的变化,通过对比每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健康指数的动态趋势,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让自己的身体状况心中有数;第三,纠正不良的习惯,医生会根据你的检查结果给出个性化的健康建议,督促你改善饮食或加强运动。 总之,不要把体检作为一种负担或者是走过场,它是主动管理健康最有效的方法。建议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并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家族史或既往史来选择个性化的体检套餐。如果是拿到报告后发现有异常,要找医生解读,不要瞎猜,也不要自己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