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黎旭光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普外科

擅长: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腹壁疝外科、甲状腺和乳腺良恶性肿瘤、肛肠疾病的诊治等。

概述 出诊时间 联系方式 口碑评价
视频 文章
久坐的人群患结肠癌几率大吗?
久坐的人群患结肠癌几率大吗?

久坐人群患结肠癌的风险确实会更高,多项研究证实长期久坐,特别是每天超过6个小时的人群,结肠癌风险会增加30%到50%。相对于平时活动较多的人群,久坐的时间越长,风险就越高。即使定期锻炼,如果是每天都是经常坐在那地方不动的,风险仍然会高于活动多的人。 其机制可能包括坐在那里不动,肠道蠕动就会减慢,这种情况就会延长致癌物质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炎症的水平也会升高。久坐容易出现肥胖、糖尿病等相关的代谢紊乱的疾病,这种就会使免疫受到抑制,增加肠癌的风险。还有活动不足,削弱免疫监测的功能,影响清除异常细胞能力。久坐是结肠癌的可干预的风险因素,完全可以通过增加平时的活动、调节饮食、还有定期筛查去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即使工作需要久坐,但也可以把这个时间成为碎片化的运动,就是坐一段时间就要站起来走活动一下身体,抵消这部分的危害。动起来是对肠道最好的保护。

脱肛自测指南,怎么判断自己脱肛了?
脱肛自测指南,怎么判断自己脱肛了?

脱肛即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或肠壁全程从肛门脱至体外。 如何判断脱肛?首先,观察肛门是否有突出物,特别是在排便或用力时,肛门是否有柔软物脱出,早期可能自行回缩,后期可能需手动回纳。其次,排便后检查肛门脱出物,若脱出物为直肠粘膜,呈粉红色环形皱褶,或为较厚的全程肠管且可见肠腔开口,则为直肠脱垂。肛门不适,久坐久站后局部瘙痒、潮湿,排便异常,如排便不尽感、便秘,严重时可能出现出血、粘膜糜烂。若腹部和盆腔有下坠感,严重时可能影响排尿。 怀疑脱肛时,应及时就诊检查,以免病情加重,如长期出血可能导致贫血或嗜血性休克。平时应注意保持大便软化,避免久蹲用力,可做提肛运动以改善肛提肌功能。

直肠脱垂会引起直肠癌吗?
直肠脱垂会引起直肠癌吗?

直肠脱垂和直肠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发病机制完全不一样。 直肠脱垂不会直接导致直肠癌,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直肠脱垂会增加直肠癌风险或两者有直接相关性。有些症状可能会相互混淆,部分直肠癌患者由于肿物靠近肛门口会脱出到外面,被误认为是脱肛,导致延误诊断。直肠肛管癌可能整块脱出,有些人误以为是脱肛。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排查是否患有直肠癌。便血颜色如果是暗红色,或者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体重下降、贫血,肿物脱出比较硬,或看到脱出的直肠粘膜有溃疡且经久不愈,这种情况就要做肠镜排查是否有肿瘤。

是否患有急性阑尾炎?自查方法来了
是否患有急性阑尾炎?自查方法来了

自查阑尾炎需要结合症状观察和简单体格检查,但最终需要就医去明确。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转移性的右下腹痛,疼痛多始于脐周和上腹部,且以隐痛、钝痛为主。一般过了6~12个小时后,会转移至右下腹,疼痛会变为持续,而且会加剧,特别是在走路、咳嗽或者按压的时候疼痛会加重,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常在腹痛之后出现。严重还会出现发烧,如果是高热,可能提示已经出现穿孔,或者是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简单体查是按压右下腹这位置,如果松开,疼痛是会加剧的,这种提示已经出现腹膜炎,需要及时就医。特别要说明的是,孕妇、儿童或老年人的症状,一般来说是不典型的,需要格外警惕,而且不要自行吃止痛药,避免用止痛药后会掩盖病情。如果有疑惑建议尽早去看急诊,或者去看普外科门诊。

结肠癌术后复查时间和项目
结肠癌术后复查时间和项目

如果不幸得了结肠癌,做了结肠癌手术,术后复查就要预防复发和早期发现转移,这两个重要的关键点,需要长期规律的随访。 国内的权威指南推荐的复查时间和项目,具体要根据术后的病理分析,还有每个人的情况来调节。一般来说,头两年是每3~6个月要复诊一次,如果没有复发转移,术后3~5年就每一年复诊一次。5年没有复发转移,恭喜你,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了。人需要每年一次的复诊,还有终身的随访。胸腹部CT增强建议术后5年内每年做一次,肠镜也是术后5年每年做一次。术后5年后,就3~5年复查一次。如果是出现以下症状,就要立刻就医去检查了,像排便出现异常、持续的腹泻便秘、便血、出现粘液便、体重下降、不明原因的腹痛,或者出现腹部包块,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就医,就不要等到1年后才去复诊。结直肠癌复发的高峰是在术后2~3年,术后5年后,仍有很少的病例会出现肠癌复发,因此不要大意,终生随访才更有保障。

腹腔镜下直肠悬吊术优点是什么?
腹腔镜下直肠悬吊术优点是什么?

腹腔镜下直肠悬吊术是治疗中重度直肠脱垂的主流手术方式,其核心优势在于微创。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一般术后一周内就可以出院,术后24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肠道功能恢复也较快。住院时间短,腹腔镜下视野高清,可以精准进行盆腔解剖,保护盆腔神经,使功能得到保留。直肠悬吊更符合直肠生理,恢复直肠正常解剖位置,保留直肠蠕动功能,感染率和术后黏连风险低。 因此,腹腔镜直肠悬吊术凭借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势,已成为直肠脱垂的金标准术式,治愈率可提升至90%以上。

跑步大笑腹痛是怎么回事?
跑步大笑腹痛是怎么回事?

我们经常会碰到跑步或者大笑的时候,突然间出现腹部痉挛性的疼痛,尤其是侧腹部和上腹部,通常是一种功能性或生理性的疼痛,这种是无需过度担心的。 常见生理性的原因,就是运动性的腹痛。跑步或快走的时候,出现单侧腹部的锐痛或上部的绞痛,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又能慢慢缓解。这种常见的原因就是内脏的血液重新分配,导致局部短暂性的缺血引起的。大笑或运动时,肋间神经痉挛性疼痛,通常是出现在大笑的时候,这侧腹部肋下肋弓的地方,出现抽痛,停止大笑后慢慢缓过劲来,疼痛就能消失,原因是膈肌剧烈收缩后,导致痉挛。如果是疼痛比较短暂,休息后能够缓解,没有发烧、呕吐这些症状,是不需要特别担心的。有些情况下,可能真的是一种器质性病变,如泌尿系结石。如果是跑步的时候,突然出现侧腹部或腰部的疼痛,伴有血尿的,就要考虑是不是泌尿系结石,要赶紧去看医生就诊。另外一种就是内脏的旋转,像饱餐后,突然间做剧烈的运动跳那些,突然间出现腹部的绞痛、恶心、呕吐、肚胀,这种有可能是肠道的扭转,这种也需要去警惕,要及时就医。还有就是疝气的嵌顿,特别是有疝气病史的患者,如果是做一些剧烈运动后,或者是搬重的东西后,突然间疝气突出来,卡顿不能回纳,出现疼痛,这种也是要就医及时手术。

胆囊切除术后是不是就没胆量呢?
胆囊切除术后是不是就没胆量呢?

这个答案当然是不会的,胆囊切除和胆子大小完全是两个概念,这纯粹是中文的趣味联想,而并非医学事实。 胆囊的作用是储存胆汁,帮助消化脂肪,但和勇气完全无关。古人以“胆大包天”“胆小如鼠”来形容人的勇气,中国的“胆量”一词让人产生的联想。英语中的胆囊是gallbladder,勇气是courage,甚至连词根都完全不一样,所以两者是完全无关联的。现代科学也证明,勇气主要是由大脑控制,而胆囊是毫无关联的。术前胆囊功能正常的患者,切除胆囊后,可能会对患者的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油腻食物的耐受性会下降,但是对心理,特别是性格、勇气、情绪都不会受影响,除非对自己这方面有心理暗示。因此,如果胆囊出现病变,请放心去手术,科学生活,别被语言文化的巧合所误导。

一喝酒就腹痛腹泻?可能是这个原因
一喝酒就腹痛腹泻?可能是这个原因

如果喝酒后出现腹痛、腹泻,可能和酒精对胃肠道的刺激直接相关,还有消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潜在的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酒精直接刺激到消化道,表现为饮酒后的胃痛、烧心、腹泻。酒精能够加速肠道的蠕动,导致水分减少,出现腹泻。酒精不耐受,这种通常喝酒会出现脸红、心悸、腹痛、腹泻,还有肠易激综合征IBS,表现为平时已经有功能性的腹痛、腹泻,喝酒后刺激到肠道敏感的神经,导致腹痛、腹泻加重。还有胰酶、胰腺功能的不足,饮酒会抑制胰酶的分泌,导致脂肪泻。啤酒含麦芽也会诱导腹泻,酒精刺激胆囊的收缩,也会诱发右上腹的绞痛。

阑尾炎能不能不做手术切除?
阑尾炎能不能不做手术切除?

阑尾炎是否可以不切除,这取决于病情的严重性、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是否有并发症的风险。部分情况下可以保守治疗,但大多数阑尾炎需要手术干预。 以下情况可以暂时不需要手术:第一,单纯性的阑尾炎,这种很早期,症状也很轻,可以先用抗生素治疗,多数情况下可以保守治疗成功,即使保守成功以后,仍有很高的复发几率;第二,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炎拖的时间久了,周围形成包裹性的脓肿,这种也不适合急诊手术,一般来说,建议延期6~8周后再行阑尾切除;第三,全身状态很差,完全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只能保守治疗。如果阑尾已经出现化脓、坏疽、穿孔,这种阑尾炎建议立刻手术切除。还有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或者是儿童、老人,即使症状很轻微,也建议尽早手术,以免延误手术导致阑尾其他严重并发症,甚至阑尾炎可以危及生命。 所以不要以为阑尾炎是个小病,而不积极去处理。

结肠癌术后恢复需要多久?
结肠癌术后恢复需要多久?

一般结肠术后恢复时间,根据手术方式、肿瘤的分期、患者的体质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来决定。 通常来说,分为短期康复和长期康复。短期康复一般为术后1到3个月,长期康复为6个月到一年。首先,住院期间,即术后1到2周,主要是稳定术后生命体征和基本肠道功能恢复。恢复后可出院回家,进入居家恢复期,时间为术后1到3个月,目标是逐渐恢复为正常饮食和轻度体力活动。饮食从流质到半流到软食,再到普通饮食逐步过渡,体力活动从下床活动到散步,再到低强度家务活。术后1到3个月内应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功能康复期为术后3到6个月,目标是基本体能恢复和适应,如有需要化疗,还需适应全身化疗。最后是长期康复,即术后6个月到一年,目标是回归正常生活和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术后恢复需要耐心,至少以月为单位,避免急于求成。

结肠癌是吃出来的吗?
结肠癌是吃出来的吗?

结肠癌确实跟饮食密切相关,但严格来说,并不是单纯吃出来的病,而是与遗传、饮食、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饮食只是其中重要的、可控的风险之一,但并非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其中包括红肉,如平时吃的牛肉、猪肉、羊肉,每日增加100克,风险就会上升12%到17%。加工肉,包括香肠、培根、火腿,富含亚硝酸盐的食物,是一类致癌物。每日50克的摄入,就会增加15%到18%的风险。低纤维高糖饮食,像膳食纤维不足,25克每天,通常会导致排便的缓慢,延长致癌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高糖高脂饮食肥胖,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而出现肠道的慢性炎症,促进癌变的发生。还有酒精,每日超过30克,就是大约两杯的红酒,就会增加20%的风险。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DNA。饮食是可控的环节,平时可以通过饮食的调节去预防肠癌的发生。 早期筛查肠镜也是必不可少的,早期肠镜检查比单纯的忌口更重要,尤其是有家族史的这类人群。不单只要通过饮食去控制,另外要定期去做肠镜筛查。

结肠癌术后三餐怎么吃?饮食调理指南
结肠癌术后三餐怎么吃?饮食调理指南

结肠术后,饮食需循序渐进,遵循少吃多餐、易消化、高营养的原则,以避免加重肠道负担,同时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术后早期,应从禁食开始,待肠道功能恢复,有肛门排气排便后,逐步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饮食、软食,避免容易产气和难消化的食物。术后恢复期,即出院后,应少吃多餐,每天5~6餐,每餐半碗量,选择少食物残渣、高纤维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即使是普通饮食,也应改变以往的高脂、低纤维的不良饮食习惯。如出现腹泻,应增加高纤维饮食,如白粥、馒头、苹果、梨等收敛作用的食物,并补充电解质。便秘时,应增加水分摄入,尝试熟香蕉和少量火龙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对于造口患者,应避免进食易堵塞造口和肠道的食物,如香菇、木耳,规律进食,避免产气食物如洋葱、碳酸饮料。

提肛运动,正确做法是什么
提肛运动,正确做法是什么

提肛运动,又称凯格尔运动,是一种通过有规律的收缩和放松肛门及盆底肌群来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 它适用于预防痔疮、改善肛门失禁、促进产后恢复以及缓解前列腺问题。进行这种训练的第一步是找准盆底肌肉的位置,方法是在小便时突然憋住尿液,感受肌肉的位置。基础训练需要平卧屈膝或坐直,全身放松,缓缓收紧肛门,像忍大便一样,同时向上提拉,想象把肛门吸进肚子的感觉。保持3~5秒钟的收缩,然后放松5~10秒钟。每一组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2~3组。这种运动特别适合久坐便秘人群,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肛肠疾病。

如何避免肠癌术后造瘘?关键措施要知道
如何避免肠癌术后造瘘?关键措施要知道

要避免结肠癌术后造瘘,首先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等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才进行急诊手术。 一般来说,早期肠癌,特别是I期、II期的结肠癌,可以通过直接切除吻合,重建消化道,不需要造瘘。定期筛查,如定期做肠镜检查、验粪便潜血、抽血验癌标,早期发现癌变或息肉,或者出现便血、排便性状改变后,及时做肠镜检查,发现肿瘤,就可以大大降低造瘘的概率。现在专业的围手术期管理,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术后引流通畅、加上营养支持,都能促进吻合口愈合。早期下床活动可以避免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的风险,这种早期康复、快速康复,可以降低造瘘的风险。如果不幸出现肠穿孔、肠梗阻,做了急诊手术临时性造瘘,一般来说,通过3~6个月的恢复期后,也可以做回纳手术,不用太大的精神负担。做造瘘是为了减少术后出现吻合口瘘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促进术后恢复。

直肠脱垂术后怎么办?必知护理要点
直肠脱垂术后怎么办?必知护理要点

直肠脱垂术后的科学护理对恢复至关重要。需要从伤口管理、排便控制以及生活调节等方面综合干预。 首先要分阶段进行专业护理。术后20到72小时是关键护理阶段,要管理体位,麻醉后保持低半坐卧位,监护排便,记录首次排便时间,管理排便可以口服缓泻剂促进排便。如果反复直肠脱垂时间久,黏膜受损,可以肛门使用痔疮栓保护直肠黏膜。 一般来说,术后1、3、6、12个月各要复诊一次,每年要做肠镜检查监测有无复发。居家监测要每天记录排便时间、粪便性状和控便能力,关键是术后三个月内要避免长途旅行和性生活等增加腹压的活动。规范的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减少复发率。

结肠癌和直肠癌区别是什么?别再傻傻分不清
结肠癌和直肠癌区别是什么?别再傻傻分不清

结肠癌与直肠癌,是通常说的大肠癌,但在解剖位置、症状和治疗方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解剖位置不同:结肠癌是指位于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恶性肿瘤,而直肠癌是距离肛门15公分以内的直肠段的恶性肿瘤。结肠癌的症状一般为腹痛、腹胀、排便的改变,如腹泻和便秘交替,贫血、隐匿性出血消耗,以及血便,血便通常是暗红色。而直肠癌的排便症状包括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或便血,便血通常是鲜红色,还有大便变细和肛门坠胀感。结肠癌的症状更加隐匿,可能伴随贫血或肠梗阻,而直肠癌的症状通常更直观,会出现便血、里急后重等。患直肠癌时,需要与痔疮症状相鉴别。最终的确诊依赖肠镜或肛门镜取病理确诊。

结肠癌术后要“背屎袋”吗?看情况而定
结肠癌术后要“背屎袋”吗?看情况而定

一谈到要做肠癌手术,很多人首先会问术后是否需要背屎袋。 背屎袋就是做肠造口,或者是人工肛门,这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一般来说,平整的结肠癌手术通常不需要做永久性造瘘,除非已经出现肠梗阻或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结肠癌手术才需要做造瘘,或者是考虑到患者营养状态不好,合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导致肠管血运不好,术后吻合口瘘风险很高,才会做预防性的造瘘。这种造瘘的目的是让远端的肠管吻合口愈合,避免出现腹腔的感染。临时性造瘘只维持3到6个月,一般来说,3到6个月后,等远端的肠管愈合良好,复查没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手术去回纳,不需要太过担心这种临时性的造瘘。

便秘会引起结肠癌吗?真相大揭秘
便秘会引起结肠癌吗?真相大揭秘

便秘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结肠癌,但长期便秘可能和结肠癌的风险间接相关,尤其是如果伴有不良生活习惯或肠道疾病时,就需要特别小心。 粪便滞留时间延长,便秘时致癌物质如次级胆汁酸和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肠道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可能会刺激黏膜病变,肠道菌群失衡。便秘通常伴有肠道菌群紊乱,某些菌种促进炎症,导致致癌物质生成,慢性炎症是导致癌变的重要因素。大便硬会摩擦肠壁,不断摩擦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反复的肠道黏膜损伤和长期的炎症是导致癌变的重要因素。

普外科都看哪些病?常见疾病一览
普外科都看哪些病?常见疾病一览

普外科是外科系统中最基础的学科,主要涉及最常见的外科疾病,涵盖范围广泛。 通常以下病种和手术领域为主:甲状腺疾病,常见的是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甲亢;乳腺疾病,常见的有乳腺纤维瘤、乳腺癌、乳腺脓肿;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胃间质瘤、幽门梗阻;肛肠疾病,包括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肝胆胰疾病,包括肝血管瘤、肝癌、肝脓肿、肝外伤、胆囊结石、胆囊炎、胆管结石、胆管癌、胰腺炎、胰腺癌;脾脏疾病,包括脾破裂、脾功能亢进;腹壁疾病,如疝气;急腹症,常见的是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外周血管疾病,包括大隐静脉曲张;体表肿物、局部感染等小手术、小问题;以及代谢性手术,如现在最流行的减重手术,包括胃旁路手术、袖状胃手术等。普外科等同于大外科。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