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腹壁疝外科、甲状腺和乳腺良恶性肿瘤、肛肠疾病的诊治等。

体重超标不仅仅是影响外观,还会实实在在增加一大堆疾病的风险,可以说是百病之源。最直接相关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梗,以及二型糖尿病、某些癌症、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和骨关节病等。 具体来说,多余的脂肪,尤其是堆积在内脏的脂肪,不是安安静静地呆在那里,而是像小型化工厂一样,不断分泌各种炎性因子和雌激素,扰乱身体正常的代谢,导致胰岛素工作效率下降,引发糖尿病,血管变硬化狭窄,导致高血压和糖尿病。此外,肝脏脂肪堆积过多会演变成脂肪肝。同时,过重的体重会给膝关节和脊柱带来巨大压力。控制体重是性价比最高的健康投资。 如果体重超标,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生和营养师,制定科学、可持续的减重计划。核心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的指标,还要追求慢慢减重,不要突然间减肥,以免扰乱内分泌代谢情况。均衡饮食、规律运动、保证睡眠,才是长期保持健康身体的关键。

口臭确实可能和胃病有关系,但并不是最常见的原因。因为大多数的口臭可能是源于口腔本身的问题,像牙周炎、蛀牙、舌苔厚等。只有排除了口腔问题后,才会考虑是不是胃肠道引起的口臭。如果是胃病引起的口臭,一般会伴有反酸和烧心等症状,因为胃食管反流,胃内容物包括胃酸或者胃消化的食物残渣反流到食道或者口腔里面,这类食物本来就带有异味,会引起口臭。另外,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也是常见的病因,这些代谢产物会产生特殊的臭味,通过反流或者嗳气而排出来。 当遇到口臭的问题,首先要去口腔科排除有没有口腔的问题。如果口腔是健康的,口臭又持续存在,就要去看消化科的医生,要看要不要做碳13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或胃镜排除有没有胃病引起的口臭。

如果术后出现胃口差,吃不下东西,这也是术后常见的情况。首先不要太着急,有可能是麻醉麻药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手术伤口疼痛和活动减少导致的。首先要少吃多餐,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先从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并巧妙地用改善食欲的食物,慢慢把营养补上去。首先不要强求一顿吃很多,可以少吃多餐,每顿吃小半碗,增加进食的数量,而不是一次把自己吃得撑得饱饱的。其次要吃对的东西,要选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食物,比如鸡汤、鱼汤、奶制品,避免吃油腻、粗硬、难消化的食物。在食材上也要花点心思,要去选择一些带酸味或天然调料味,来刺激和激发食欲,把食物做得精致好吃一点。术后的恢复是需要耐心的,如果是长时间吃不下东西,会导致体重下降。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慢慢逐渐过渡为正常饮食。

最伤胰腺的习惯,头号杀手就是长期大量喝酒和暴饮暴食,尤其是吃大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这两大坏习惯是诱发急性胰腺炎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而反复发作胰腺炎以后,也会拖成慢性,严重损伤胰腺的功能。吸烟也是明确的危险因素,会增加胰腺癌的风险。胰腺是负责分泌消化酶,消化油脂和蛋白的重要器官。当突然间摄入大量的酒肉,等于给胰腺下高强度工作指令,使它超负荷运转,大量分泌胰液。加上酒精会刺激胰液的分泌,还会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液排出障碍,憋在胰腺里面,结果这些强大的消化酶就会把胰腺自身进行消化,从而引起致命性的急性胰腺炎。而吸烟中的致癌物质也会随着血流,直接损伤到胰腺,久而久之引起癌变。 保护胰腺的核心是减负和避害,要严格戒酒,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的大餐,坚决要戒烟。如果出现急性腹痛,尤其是饱餐或者喝酒后,出现了中上腹的剧痛,就要怀疑是不是患了胰腺炎,马上要就医。

做胃大切或者全胃术后,非常容易出现一种贫血,这是术后最常见的长期并发症之一。 主要原因是胃被切除后,会影响身体对营养造血关键营养素铁和维生素B12的吸收能力,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的贫血。胃酸环境有助于食物中铁元素的溶解吸收,而胃大切后,胃酸分泌减少,铁的吸收也会变差。更重要的是,胃体部有一种细胞叫B细胞,会分泌一种内因子的物质,是维生素B12在小肠被吸收的通行证。当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内因子没有了,身体就无法吸收维生素B12,而B12是制造健康红细胞必不可少的原料。 胃大切除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导致贫血。而术后的贫血是可防可治的,关键是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红蛋白和维生素B12的水平,一旦发现贫血,就要及时进行补充。

乳腺自查的正确手法主要包括看、触、卧、拧四步。每个月的月经结束后一周,可以进行一次,这样能早期发现乳房的异常。 具体的操作首先是看,可以站在镜子前,双手自然垂下,观察乳房的大小、形态是否对称,皮肤有没有凹陷,有没有橘皮样的改变,乳头是否有内陷或者偏移。第二步就是触,可以通过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以打圈的方式轻触乳房,从乳头向外侧逐渐扩大范围,检查是否有肿块和硬结,同时摸一下腋窝的淋巴结。第三步是卧,即平卧在床上,在乳房下方垫起枕头,让乳房变平坦,重复触的步骤,这样更能清楚地感受到深层的组织。最后就是拧,即轻轻挤压一下乳头,看看有没有血性或浆液性的溢液。 乳房的自查非常简单,如果自己发现乳房有肿块、皮肤改变、有乳头溢液,或者是持续有疼痛,那就不要犹豫了,赶紧要去医院,找乳腺专科的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胃不好的人确实需要管住嘴,有几类食物最好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它们可以算是禁忌,主要包括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生冷冰镇、过甜过酸以及浓茶、咖啡和酒精。这些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的负担,容易引发或者加重不适。辣椒、大蒜这类辛辣的食物会直接刺激到胃壁,炸鸡、肥肉这些高脂肪食物特别难消化,会让胃加班工作。像冰激凌、冷饮,会让胃部的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功能。而甜食跟酸味的水果会刺激胃酸的过度分泌。至于咖啡、浓茶和酒,会直接损伤到胃黏膜屏障,对胃的损伤非常大。 忌口是为了让胃好好修养,每个人的雷区可能不太一样,最好留意一下自己吃什么会引起不舒服,尽量避免。

乳腺癌术后,不一定必须进行内分泌治疗,这取决于乳腺癌的类型。内分泌治疗只适合特定类型的乳腺癌。如果术后病理显示是乳腺癌,一般会检测激素受体,如ER+或PR+。如果两个都是阳性,这类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是非常必要且非常有效的,因为能降低复发的风险。如果癌症是激素受体阴性,这种对内分泌治疗无效,这种不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尤其是癌细胞生长依赖于体内的雌激素,内分泌治疗的核心就是断其粮草,通过药物阻断雌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作用,要么就是不让身体产生过多的雌激素,要不就是不让癌细胞接受雌激素这个信号,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防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完全是靠病理和激素受体进行检测才决定的,这需要跟肿瘤和乳腺科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他们会给你制定后续治疗的方案。

胃病患者的养胃食谱,核心原则是温和、软烂、易消化,目的是减少胃黏膜的刺激,给胃减负。 首先要安排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饿得太久或一次吃得过饱。早餐要选温热的小米粥、山药粥、软烂的面条或蒸蛋羹。午餐和晚餐,主食以软饭、馒头为主,搭配的菜要软烂,如清蒸鱼、肉末蒸豆腐、冬瓜炖排骨。蔬菜尽量选择瓜类,如南瓜、冬瓜,而且要煮得烂一些。加餐可以选择苏打饼、烤面包片、藕粉或一杯热牛奶。切记要避免辛辣、油炸、生冷或过甜过酸的食物,还有咖啡、浓茶、酒精。 养胃的食谱因人而异,需要留意自己吃什么会引起不舒服,那就要避开。如果症状明显,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急性乳腺炎想要快速缓解,关键是要及时排空乳汁,缓解乳房胀痛。同时可以配合冷热敷和适当的用药。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病情阶段进行调整。像急性乳腺炎早期,一般表现为乳房肿痛和局部体温升高,体温升高,这通常是乳汁淤积或淤积后细菌繁殖引起的。这时候要让小孩子多吸奶,或者用吸奶器把乳汁排干净,避免乳汁不断积聚加重乳房胀痛。乳房胀痛明显时,可以用冷敷减少疼痛和肿胀。如果已经有发烧超过38.5℃,或者乳房肿痛剧烈,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退烧药和抗生素。如果更严重,已经形成脓肿并摸到有波动感,可能需要穿刺或切开排脓。 急性乳腺炎缓解后,日常要注意预防复发。哺乳前后要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干净,每次哺乳要尽量排空乳房里的乳汁,避免乳汁淤积。平时要穿宽松的内衣,减少对乳房的压迫,饮食上要清淡,少吃油腻食物,避免堵奶。如果反复发作,出现高热不退,乳房硬块不消退,就要赶紧去看医生了。

如果乳房经常像针扎样刺痛,不一定就是得了乳腺癌。先别自己吓了自己,但也不能忽视,要弄清楚原因才行。 乳房刺痛的原因很多,女性在月经快来了之前,她体内激素的变化,乳房会受到刺激,会出现一种针刺样的疼痛,一般月经结束后,会慢慢的缓解。乳腺增生,也是很常见的问题,是因为乳腺组织过度的增生,而复旧不全,除了刺痛,可能摸到乳房里面有肿块,不过大多数是边界不清,活动度良好的。如果是内衣穿得太紧,勒着乳房了,活动过度拉伤胸壁的肌肉,也会出现类似刺痛的感觉。而乳腺癌早期,通常是没有明显疼痛的,一般是中晚期出现乳房肿块,皮肤凹陷,乳头溢液等情况,这样如果合并有出现单纯针刺一样的疼痛,就要怀疑是不是乳腺癌的问题。所以单纯的刺痛,并不是乳腺癌典型表现。 乳腺刺痛的原因多种,不能单一的乳腺痛了,就往乳腺癌上面去想。如果是刺痛频繁,持续时间长,还有伴有乳腺的包块,皮肤的改变,就赶紧去找医生看,要经过B超甚至穿刺活检,去明确一下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毛病。它表现为上腹胀痛、饱满,甚至烧心,但经过胃镜和B超检查后却没有发现问题。这不是器质性病变,而是胃的工作效率或运动感觉功能出现问题,可以理解为胃变得特别敏感或懒惰。敏感意味着胃对正常食物或胃酸的刺激反应过度,懒惰则指胃排空变慢,食物滞留胃中导致饱胀或嗳气。这种情况与情绪压力、焦虑、熬夜和饮食不规律密切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本身无需过分担心,因为它不是癌变,也没有器质性问题,但它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以咨询消化科医生。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医生可能会开适当的药物来改善症状。此外,保证充足睡眠和放松心情对胃部舒适也非常重要。

像胃癌做了全胃切除术后,虽然食物不再经过胃的储存和初步的消化,但人体仍然可以通过胃肠道来吸收营养,只是吸收的过程和方式会发生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主要的消化吸收工作交给了小肠,小肠是营养吸收的主力军。食物直接进入小肠,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会在小肠里帮助消化脂肪和蛋白。没有胃酸的环境,一些营养素如铁、钙、维生素B12的吸收会变得困难,容易导致贫血和骨质疏松,这就需要术后额外补充。 患者要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让小肠慢慢适应没有胃预处理的工作模式。全胃切除术后,营养是最关键的,必须在营养师指导下,术后需要定期给予维生素B12、口服补充铁剂、钙剂。饮食上要坚持每天6~8餐,小食多餐,细嚼慢咽,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要学会科学的调理,让身体慢慢适应这个过程。

术后科学地进行患侧手臂功能锻炼是至关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淋巴水肿,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手臂的力量。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早期开展,持之以恒的原则。千万不要因为怕痛或者是担心而不敢活动,也不能操之过急。 锻炼通常分阶段进行,一般是术后早期,就是在引流管未拔出的时候,在医生指导下做手腕、肘部屈伸、握拳等轻柔活动。在拔管后重点过渡到肩关节,比如做爬墙的运动,就是面对或者是侧对着墙,用手沿着墙往上爬升,还有做钟摆运动,弯臂让手自然下垂画圈,以及用健侧手辅助患者手臂做上抬外展动作。后期逐渐可以加入轻度的对抗性训练,如拉弹力带。这些轻度适量的活动一定要避免患侧手臂去提过重的东西或者是进行剧烈的活动,这是禁止的。功能性的锻炼是术后康复的核心一环,但必须在医生或者是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术后如果觉得虚弱没力气,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用太过焦虑,这是身体在集中能量进行修复的信号。恢复体力的关键在于做到营养支持、循序渐进和保持休息,三管齐下。 具体来说,首先,要吃得好,吃得对,对于手术损伤元气,需要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来帮助修复,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维持维生素的摄入。其次,要动对、动好,不要一直躺在床上,在医生允许的前提下,要尽早下床活动,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最后,要睡好、睡足,在保证充足睡眠的情况下,身体才能得到有效修复。

长期便秘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结直肠癌,它是需要高度警惕的风险因素和信号灯。目前没有强有力的科学证据证明便秘跟直肠有直接相关。 长期便秘会增加延长粪便中潜在的致癌物质与肠粘膜接触时间,增加患癌的风险,但更重要的是便秘和结直肠癌可能拥有相似的不良生活习惯。像低纤维饮食、不吃蔬菜水果,或者是便秘,有时会直接掩盖结直肠癌症状,如排便习惯的改变,造成延误的诊断和治疗。便秘和结直肠癌更像是一种相关而非因果的关系。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老是吃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又不爱运动,常常会引起便秘,也是结直肠癌明确的危险因素。同时,如果本身有结直肠癌,肿瘤生长也会阻碍粪便通过,也是出现排便改变便秘的症状,这种情况就非常危险了,很容易会误认为是普通的便秘而耽搁了治疗。 总而言之,如果出现便秘,不要过度焦虑,也要提高警惕,如果是便秘长期存在,甚至是近期加重,或者是有便血、腹痛、消瘦等预警信号,就要赶紧去看内科或胃肠外科的医生。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肠镜检查,排除是不是有器质性的问题引起的便秘。而日常生活中,预防两者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多喝水,规律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是守护胃肠道健康的核心。

简单来说,胆囊结石为什么不能像肾结石进行排石治疗呢?这是因为胆囊和胆道的独特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决定,排石是极其危险的,它可能会导致比结石本身更严重的并发症出现。 首先是解剖结构的特点,因为胆囊就像一个袋子,它是经过一条很细的胆囊管连接到胆总管,胆总管就是主水道,里面通过单向的阀门Oddi括约肌,再排到肠道里面去。而胆管和Oddi括约肌的出口非常窄,像胆囊管,它的直径通常1~3毫米,结石一般都比这个直径大。 试想一下,如果是比管子更大的石头,强行通过1~3毫米胆囊管,它就会引起胆绞痛,或者是急性胆囊炎的出现。即使结石非常幸运排到胆总管里面去,它的阀门Oddi括约肌是单向的,平时是关闭的,只有吃东西以后胆囊才收缩,才会把胆汁排到肠道里面去,所以出口平时是关闭,就会把Oddi括约肌堵死,导致出现梗阻性黄疸,或者是急性胆管炎。而其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它会引起寒战高热,剧烈的腹痛,是死亡率非常高的急腹症,必须经过手术的解除,才能挽救生命。如果结石卡在胰管的开口,它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急性胰腺炎。这是一种更凶险的并发症,因为胆总管跟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如果是结石那么不巧,把胰管也堵塞了,它就会把胰酶激活,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更加危重,并发症更多,死亡率非常高。还有就是胆囊结石的形成,问题的根源是胆囊本身,即使强行排掉一颗石头,胆囊的功能也没办法恢复,它会很快形成新的石头,这样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因此切记,如果是有胆囊结石,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看肝胆外科,听专科医生的建议,千万不要尝试什么偏方,什么排石疗法,这些方法不仅无效,而且可能会诱发致命急腹症,让简单的手术变成更加复杂的抢救手术。

预防乳腺癌,生活中最需要改掉的坏习惯主要包括:长期熬夜、高脂高糖饮食、长期久坐不动、长期吸烟喝酒,以及滥用雌激素产品。 长期的熬夜会打乱内分泌节律,影响雌激素正常分泌和代谢,增加乳腺细胞异常增生风险。高脂高糖饮食会导致肥胖,脂肪堆积会分泌芳香化酶,促进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乳腺。长期久坐不动使身体代谢减慢,脂肪堆积,同时影响淋巴液和血液循环,不利于乳腺健康。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和过量喝酒都会损伤乳腺细胞,干扰激素平衡。滥用雌激素的保健品、化妆品和药物会直接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增加乳腺癌发病几率。 如果存在这些不良习惯,应及时改正,并建议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如果发现乳腺有肿块或乳头有溢液,应尽快就医。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现在最流行的是两种方法,一种就是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另外是外科手术治疗取石,包括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和开腹手术,它们之间各有优缺点,并非说哪一种方式更好,而是哪一种方式更适合特定的人群。 做个简单的对比,ERCP取石的优点包括:第一,创伤小,恢复更快;第二,非常适合高龄体弱,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第三,单纯性的胆总管结石,它的优点会比开放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更加明显。而它的缺点,首先要把Oddi括约肌,就是胆管的开口要切开,有可能永久性的破坏胆总管出口阀门的作用,导致肠液会反流,远期会导致反复的胆道感染,或者结石的复发;第二,ERCP手术有可能会诱发医源性的胰腺炎;第三,处理不了胆囊结石,如果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能需要二次手术去处理切除胆囊;第四,对于大结石,特别是超过1.5公分,或者是结石卡得很紧的,有可能会取石失败,最后还是得手术去取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优点,第一,一次麻醉手术,把胆囊结石跟胆总管结石两个问题同时解决;第二,可以更好的保护Oddi括约肌的功能,无需切开乳头;第三,结石的清除效率更高,尤其是一些大结石,或者是卡得很死的结石,这种在手术过程中,取石成功率会更高。其他的缺点,首先就是手术可能会有创伤,麻醉可能会有风险,还有第二,可能术后留置一段时间T管,带管至少一个月,会跟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还有胆漏的风险。因此两种治疗方案的对比,没有绝对的哪一种更好,只有哪一种更适合某特定的病人。 无论ERCP和外科手术,现在是非常成熟的技术,选择哪种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还有身体状况,主治医生对哪种手术的方式更加的娴熟。核心问题就是,如果没有胆囊需要切除,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肯定是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如果是患者没法耐受手术,或者已经做了胆囊切除术,他没有胆囊了,那只是单纯性的胆总管结石,做ERCP取石会更理想。

现代生活避免不了应酬接待,但经常应酬喝酒对胃的伤害非常大,是最伤胃的习惯之一。 酒精是明确的一类致癌物质,不仅是急性胃炎和胃出血的常见诱因,长期过量喝酒会显著增加患上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风险。酒精会对胃造成双重打击:首先它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就像把胃的内壁泡在酒精里,会引起烧心、腹痛;其次酒精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过量的胃酸进一步腐蚀已经受损的胃黏膜,从而更容易引发溃疡和出血。如果本身就有胃病,饮酒无疑就是火上浇油。为了保护胃,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限酒,甚至戒酒。如果应酬无法避免,切记不要空腹喝酒,喝酒之前可以先吃点主食,或者是一些奶制品先垫肚子,也减缓酒精的吸收。 一旦经常出现胃痛或者反酸等不适,就要及时去看医生,定期做胃镜检查。日常养胃更要注重规律的饮食,清淡为主,给胃足够的修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