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黎旭光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普外科

擅长: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腹壁疝外科、甲状腺和乳腺良恶性肿瘤、肛肠疾病的诊治等。

概述 出诊时间 联系方式 口碑评价
视频 文章
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就医排查是否患有结肠癌?
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就医排查是否患有结肠癌?

典型警示症状包括: 第一,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持续的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 第二,大便性状的异常,如大便变细、变扁平,这可能是肿瘤阻塞肠管导致大便性状改变,或合并有粘液血便; 第三,便血,包括鲜红色的血便或暗红色的血便,这种情况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因为痔疮是常见疾病,而肠癌容易与痔疮混淆; 第四,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尤其是持续性的腹胀和腹部不明原因的腹痛; 第五,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贫血,特别是当这些症状持续出现时,更需小心。 如果出现肠梗阻的表现,如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或者家族有结肠癌病史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肠造瘘术后要注意什么?这些细节别忽视
肠造瘘术后要注意什么?这些细节别忽视

肠造瘘术后,早期要注意造口和排泄物情况。 一般来说,首先要通过有没有排泄物去判断造口是否通畅。如果是粉红色或红色,或者湿润有光泽,早期有轻微肿胀,肿胀会慢慢消退,这种就是正常的造口。如果出现造口发黑、苍白或出血,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处理。 平时生活中,如果有造口,不要把腰带勒得太紧,这样容易压迫到造口。要穿高腰、比较宽松的衣物,洗澡时可以佩戴造口袋淋浴,或者取下后用温水轻轻清洗造口,不要去用水冲击,也不要举重物或激烈做剧烈活动。饮食上要进食低渣的食物,不要吃容易堵塞造口的食物如香菇,不要进食产气或有异味的食物,洋葱、大蒜、碳酸饮料不要吃。如果造口出现缺血、坏死或脱垂的情况,这种情况要及时去看医生处理。

蹲厕比坐厕更容易引发脱肛吗?
蹲厕比坐厕更容易引发脱肛吗?

从医学的角度分析,蹲厕比坐厕更容易诱发直肠脱垂,具体的风险因人而异。蹲厕的时间越长,特别是超过5分钟,会使肛体肌过度拉伸,导致黏膜下垂,从而引发脱肛。 在农村的发病率比城市高22%,尤其是在大便较硬,用力解大便时,腹内压增高,容易导致韧带损伤。坐厕虽然相对安全,但错误的姿势,如身体前倾少于35度,或长时间坐在马桶上玩手机、看报纸超过10分钟,也可能导致脱肛,引发盆底肌肉松弛。无论坐厕或蹲厕,排便时间都不要超过5分钟,并且要保持大便较软,多喝水,避免长时间坐在马桶上玩手机或读报纸、看书,这种不良习惯要改变。 对于有慢性便秘的病人,应治疗便秘,每天增加膳食纤维。如果大便硬,可以吃一点缓泻剂。对于产后女性,6周后应做提肛运动,以恢复盆底肌群的强度。因此,正确的坐姿和减少排便时间可以大大降低脱肛的风险。

长期用力排便会导致脱肛吗?
长期用力排便会导致脱肛吗?

答案是会的,长期用力排便会显著增加直肠脱垂和脱肛的风险,尤其是对于盆底肌肉薄弱或者已经有肛门松弛的人群。 原因是:首先,用力排便会导致腹压增加,直肠承受的压力大幅度上升,反复的冲击会导致直肠周围的韧带松弛,从而把直肠的黏膜或肠壁直接从肛门推出去。这种高危人群包括慢性便秘的病人、老年人、产后的女性或先天结缔组织松弛者。 预防脱肛的方法包括:首先,正确的排便姿势,可以脚踏凳子辅助,保持髋关节35度的屈曲,模拟蹲姿,避免久蹲,每次大便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要及时终止超长时间排便。其次,软化大便,每天的饮水量起码要两升,补充大量的膳食纤维,起码25~30克每天。如果大便偏硬,不要去用力排便,可以用一些辅助性的药物,如乳果糖或者开塞露这种润便剂。还要做一些排便的训练,定期排便,避免过度屏气。 如果出现脱肛要及时就医,因为脱出物脱在外面,出现嵌顿无法回纳,会导致黏膜的受损、出血,甚至是脱肛的地方有坏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去看医生。

结肠癌手术需要住院多久?
结肠癌手术需要住院多久?

结肠癌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会因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有没有并发症,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通常是1到2周。如果是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一周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是开腹手术,要等到拆线,一般可以延长到两周左右。如果出现有并发症,如吻合口瘘、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或者是高龄患者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术后要转ICU监护的,这种恢复就相对比较慢,住院时间也会延长。不同的患者个体差异会较大,医生会根据每人的恢复情况,比如肛门有没有排气排便、伤口愈合情况、有没有腹痛等综合因素去考虑,决定出院的时间。

如何预防结肠癌?听听医生怎么说
如何预防结肠癌?听听医生怎么说

预防结肠癌的三大核心:第一,吃粗一点,要吃高纤维、低红肉的饮食;第二,动起来,避免久坐和肥胖;第三,要查得早,40岁后定期做肠镜前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约50%的结肠癌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去预防,饮食调节尤为关键。要增加膳食纤维,每日摄入大于25克的纤维,比如谷物或燕麦、糙米,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吃绿叶蔬菜会促进肠道蠕动,缩短致癌物质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减少致癌物质对肠道黏膜的刺激。还有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如猪、牛、羊肉和加工的肉类如香肠、培根、火腿要少吃。控制高糖、高脂饮食,避免吃油炸食物,还有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肠道炎症的风险。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重,BMI控制在18~24是最好的。每周进行大于15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避免久坐,每小时要起身活动5分钟。戒烟戒酒,能大大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痔疮和脱肛如何区分?别再混淆了
痔疮和脱肛如何区分?别再混淆了

痔疮和脱肛都是直肠脱垂的表现,但它们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痔疮是因肛门静脉丛曲张、肛垫下移而形成,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脱肛,即直肠脱垂,是直肠粘膜或肠壁全程脱到肛门外,多因盆底肌肉松弛、腹内压增加所致,如长期咳嗽、便秘或先天缺陷。痔疮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柔软的暗红色团块,而脱肛则是整个环形、粉红色黏膜皱襞的锥形脱出,且可以看到肠管的开口。痔疮通常较小,早期可能如黄豆或葡萄大小,而脱肛可能非常大,甚至达到10厘米。 两者的预防措施相似,包括保持大便柔软、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久蹲和做提肛运动,可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反复腹痛是长肿瘤了吗?别自己吓自己
反复腹痛是长肿瘤了吗?别自己吓自己

长时间持续的腹痛,确实是有可能是由肿瘤引起的,但更多情况下,是和其他良性疾病相关,如功能性的胃肠病、或者是慢性炎症、或者是结石相关。 是否需要警惕肿瘤,需要结合疼痛的特点、伴随症状,还有是否合并有危险的因素,综合去考虑。可能提示肿瘤的危险信号包括疼痛的性质,如果是疼痛的性质改变,从间歇性的隐痛变为持续性的钝痛或者夜间痛,这种担心是不是患有胰腺癌,或者是胃癌这种情况。如果是体重短期明显的快速下降,伴有贫血、乏力、食欲下降,尤其是老年人,这种更要小心。如果是有消化道出血,黑便、呕血,就要考虑是不是出现消化道的肿瘤。如果出现梗阻、呕吐、宿食,就是呕吐昨天没有消化东西,就要怀疑是不是胃癌导致的幽门梗阻。如果是腹胀、便秘,需要考虑是不是有肠癌的可能。还有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就要考虑是不是出现有胰头癌,或者是胆管癌,导致胆道梗阻。高危因素包括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的、或者是有长期抽烟、饮酒这种不良习惯的、或者合并有慢性病基础的,像萎缩性的胃炎、溃疡性的结肠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做胃肠镜,或者是胸腹部的CT,去排查腹部是不是有肿瘤,也要验血检查有没有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像CA19-9、CEA、甲胎蛋白这些肿瘤标志物,要结合影像学一起去判断。

预防结肠癌多久做一次肠镜?
预防结肠癌多久做一次肠镜?

预防结肠癌的肠镜检查频率需要根据个人是否具有高危风险、年龄以及是否有以前的慢性疾病来决定。 国际上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建议,一般普通人群应在40岁开始做肠镜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或家族肿瘤史,应提前到40岁以前进行,比亲属确诊年龄早10年开始。例如,近亲40岁确诊肠癌,则应从30岁开始做肠镜。如果肠镜检查结果正常,建议每5年复查一次;若发现小息肉或腺瘤并进行了摘除术,则可能需要缩短复查时间,一般建议摘除后1至3年复查。高危人群需要更频繁的检查,包括确诊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的患者,8至10年后应开始第一次肠镜检查。炎症性肠病患者多为年轻人,若二十几岁发现慢性结肠炎,35岁左右应做第四次肠镜。 对于有遗传性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的患者,建议20至25岁做第一次肠镜。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交替、便血或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腹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肠造瘘术后造口如何护理?一步步教你做
肠造瘘术后造口如何护理?一步步教你做

结直肠手术后有造瘘口,护理是保证生活质量的关键。重点是关注造口的清洁、皮肤保护、饮食调节和心理适应。 日常的护理步骤包括:每3~5天或出现渗漏时,及时更换造口袋。首先,准备一件式或二件式的造口袋、温水、软毛巾、造口测量尺、剪刀、造口的防漏膏、防漏粉。轻柔摘除旧的造口袋,一手按压皮肤,一手慢慢撕下,避免暴力损伤皮肤。用温水或无酒精湿毛巾清洁造口,不用消毒液刺激造口。若造口周围皮肤红肿有炎症,可用造口粉吸收水分。用测量尺确定造口大小,剪裁适合的造口底座贴在上面,检查时比造口直径大1~2毫米,避免大量皮肤暴露在粪便上。涂抹防漏膏,在造口不平的地方涂抹造瘘膏,从下往上紧贴,用手捂紧钢带加强粘合。肠造口术后3~6个月,患者可慢慢适应肠造口状态,同时也要从心理上进行疏导,缓解患者对肠造口的焦虑和不安。

急性胰腺炎,是高死亡率的致命炎症?
急性胰腺炎,是高死亡率的致命炎症?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特别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其病死率非常高。 几乎所有死亡病例都是在第一次发作时胰腺炎导致死亡。低氧血症和低血钙往往是患者预后不良和严重判断的标准。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是由于胰腺内的胰酶被异常激活,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现全身性的炎症反应,胰腺及周围组织出现出血和坏死。急性胰腺炎的特点是持续性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即使呕吐后腹痛也不能缓解,还伴有发热和血淀粉酶升高。

揭秘肝脏无回声结节,肝囊肿的真相与治疗
揭秘肝脏无回声结节,肝囊肿的真相与治疗

我们经常看到B超提示肝脏有个无回声的结节,这通常意味着存在肝囊肿。 肝囊肿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单纯的肝囊肿,还有多囊肝和肝包虫囊肿。肝囊肿内一般含有一种清亮的液体,在超声中没有明显回声。如果囊肿较小,或者超声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如CT增强、磁共振增强和肿瘤标志物等,以排除肿瘤。在确诊肝囊肿后,如果囊肿较小,通常不需要特别处理。 但如果囊肿较大,引起周围压迫症状,或者囊肿内出现异常回声,如出血或感染,囊内液体变得浑浊,这时就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B超与CT,在胰腺炎诊断中的优劣对比
B超与CT,在胰腺炎诊断中的优劣对比

腹部B超是一种常规筛查手段,可以观察胰腺是否肿胀,同时帮助判断胆囊和胆道的情况,排除胆源性胰腺炎。 然而,彩超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和腹腔内肠气的影响,导致准确率下降。相比之下,B超的准确率不及CT检查,尤其是增强CT。增强CT不仅能明确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还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精准判断胰腺坏死及其范围,以及是否存在腹膜后脓肿,从而对疾病的预后和病程进展进行判断。

胰腺炎治疗新知,何时需要手术介入?
胰腺炎治疗新知,何时需要手术介入?

无论是轻型还是重型胰腺炎,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并不能降低胰腺炎的死亡率,全身治疗是首选。 然而,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尤其是由于胆总管结石堵塞引起的胰管压力增高所致的胰腺炎,需要及时手术去除结石梗阻这一诱因。 另一种需要手术的情况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当胰腺坏死形成腹膜后脓肿,这种难以控制的感染时,可以选择在3周后全身情况平稳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清创,清除腹膜后的坏死组织。

直肠癌的5大诱因,高纤维饮食能降低风险?
直肠癌的5大诱因,高纤维饮食能降低风险?

直肠癌的诱发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饮食因素。 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的人群发生直肠癌的比例相对较高,而经常高纤维饮食的人群发生比例相对较低。这是因为高纤维饮食能加快肠道内容物的排泄速度,减少肠道与内容物之间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少粪便中有害物质对肠道的刺激。此外,过多食用含致癌物质的食物,如煎炸、烟熏和油炸食物,也会诱发直肠癌的发生。肠道炎症,如直肠腺瘤、溃结、溃疡性结肠炎,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直肠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的患者,容易发生癌变。家族中有肠道肿瘤病史的患者也是高危人群。环境因素和吸烟同样会增加患癌的几率。

肝癌诊断,5大黄金法则
肝癌诊断,5大黄金法则

常见肝癌的检查方式包括血液甲胎蛋白检测、肝脏超声检测、CT扫描、MRI检查以及肝穿刺活检。 血液甲胎蛋白检测(AFP)对诊断肝癌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甲胎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发现肝癌,但准确性有限,不能仅凭甲胎蛋白升高或正常就断定是否患有肝癌。肝脏彩超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筛查方法,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增强对肝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价值,而MRI增强作为一种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敏感性,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肝癌病灶,对肝癌的准确判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肝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通过获取肝组织内肿瘤的细胞,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

胰腺炎能否治愈?轻症与重症胰腺炎的不同结局
胰腺炎能否治愈?轻症与重症胰腺炎的不同结局

一般急性轻症的水肿型胰腺炎,如果患者能在早期得到治疗并阻断病情向重度进展,是可以治愈的。 特别是胆源性胰腺炎,如胆结石或胆管结石,通过胆囊切除和胆管内结石去除,使胆道引流通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节,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食物,戒酒,控制血脂等,以助胰腺炎康复。 然而,重症胰腺炎,尤其是坏死性胰腺炎,即使病情得到控制,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胰腺功能受损,出现胰腺假性囊肿、糖尿病、脂肪泻或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甚至胰管内结石形成。慢性胰腺炎的处理较为复杂,且存在恶变风险。

直肠癌手术全解析,3种手术方式及适应症
直肠癌手术全解析,3种手术方式及适应症

直肠癌手术主要分为三种: 局部切除手术,适用于早期、局限在黏膜或黏膜下层、分化较好的直肠癌;Dixon手术,即经腹直肠癌根治术,适用于距离齿状线3-5公分以上的直肠癌,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即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适用于距离肛门3-5公分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 此外,Hartman手术适用于全身症状差、不能耐受Miles手术、急性梗阻下不适合一期吻合的直肠癌患者,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后,近端肠管做造口,远端做封闭。手术方式有开放、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目前最主流的是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除非患者是晚期直肠癌,已有转移或梗阻穿孔,否则一般不考虑开腹手术。

肝癌腹水如何治疗?
肝癌腹水如何治疗?

腹水多由肝硬化引起的肝功能差和蛋白合成障碍导致。 治疗首先需要静脉补充大量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并结合利尿剂如呋塞米和螺内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减轻腹水。利尿剂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以防电解质紊乱。 同时,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建议每天钠摄入量不超过2克,有利于减少水钠潴留,降低腹水产生。对于腹水较大的患者,可通过腹腔穿刺抽液快速缓解腹胀,但不宜频繁使用,以免引起顽固低蛋白血症、感染和肝性脑病。一般每天腹水放液量控制在3L左右。对于癌性腹水,可考虑热灌注治疗,通过热量和化疗药物杀灭腹腔内肿瘤细胞。

脂肪肝会变成肝癌吗?及时治疗是关键
脂肪肝会变成肝癌吗?及时治疗是关键

脂肪肝通常不会导致肝癌,但如果脂肪肝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引起肝硬化,从而增加发展为肝癌的风险。 脂肪肝是由于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病变,可能由长期饮酒、内分泌代谢异常或营养过剩等原因引起。如果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积极的治疗,一般可以控制病情的进展,避免肝癌的发生。 然而,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导致肝硬化。肝硬化通常是不可逆的,并且是肝癌的高危因素,这就有可能使患者发展为肝癌。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