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的情况下出现拉肚子的问题,的确有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这是因为拉肚子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水分的丢失。 造成患者出现低血容量状态,而肾脏对于缺血缺氧非常的敏感,所以大量的水分的丢失就有可能会导致肾脏处于缺血的状态。 会造成肾病的进一步加重,这叫做肾前性的急性肾损伤,再者拉肚子的患者往往是有炎症反应。 这种炎症反应可能会诱发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肾脏内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
有肾脏疾病的情况下,患者要求高热量低蛋白饮食,还需要限制盐分的摄入,限制含钾离子和嘌呤高的食物的摄入。 所以这样的患者主食是可以吃的,最好能够使用已经去除了植物蛋白的面粉做成的主食更好,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但是又能够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这样的患者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总的蛋白质摄入量为普通人的8成左右。 所以要尽量以优质蛋白为主,也就是鸡鸭鱼肉鸡蛋牛奶,但是要限制植物性的蛋白质,保持总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超标。患者不可以吃一些腌制品,比如咸鱼,咸菜。另外,海产品,动物内脏,这些也都是建议尽量少吃的。
CT检查就是一种影像学的检查手段,能观察被检察器官的大小形态结构,有没有肿块这样的一些信息。所以通过CT能够检查的问题。 首先是肾结石,通过肾脏CT能够被观察到。其次,一些肾脏的占位,包括问囊肿、多囊肾、肾脏的良性,或者恶性的肿瘤,通过CT也有可能会被观察到肾脏的畸形,一些先天性的变异,改变了形态,也能够观察。但是肾功能以及是否有肾炎这样的一些信息通过CT是观察不到的。
慢性肾炎其实是可以喝牛奶的,但是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如果患者有明显的浮肿,就不适合喝牛奶,因为会导致过多的水分的摄入,加重患者的浮肿,对于高度的浮肿,还可能会引起肺水肿,高血压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浮肿,患者可以喝牛奶,但是患者在蛋白质的摄入问题上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总的来说,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普通人的八成左右,要求是0.6至0.8克每公斤体重,所以牛奶是可以喝,但是不可以喝的过多,要计算自己的体重和每天能够摄入的蛋白量。
透析病人主要指的是尿毒症的患者需要依赖于透析才能够存活,这种病情该患者透析平均存活的时间大概是8到10年左右,但是不同的患者最终死亡的病因是不一样的。 有的患者容易死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而有患者可能会死于脑出血、脑梗塞,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造成人死亡都会在死之前出现生命体征的不平稳。 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氧饱和度不能维持等情况。
这里的肌酐的数值单位是微摩尔每升,这种情况的确有可能发生,但是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 血肌酐升高意味着患者有肾功能衰竭,而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 如果是慢性肾衰,意味着患者肾脏组织已经被破坏,这种肾功能衰竭是不可逆转、不可恢复的。 只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才有希望降肌酐大幅度的降低,甚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因为这种病情在短期内发生,肾脏组织还存在,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后肾功能才有希望恢复,还需要监测。
所谓换肾指的是肾移植,主要用于尿毒症的患者,肾功能已经被损害了90%甚至100%,这样的患者需要通过透析或者肾移植才能够存活。 一般来说做肾移植是在所有肾脏替代治疗中最好的一种方式,最接近于生理状态下的肾脏的功能。 移植的肾脏存活的时间有长有短平均大概存活8到10年,即使移植的肾造再次失功患者仍然还可以继续通过透析或者重新再次肾移植来存活。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检查患者到底有多少尿蛋白最准确的指标,是要留取24小时的尿液来进行检测的,一般来说是留取第一天早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整个24小时的尿液。 有的医院会留取8点到8点24个小时的尿液,在夏天的时候留取标本的时候还要放一些防腐剂,留取标本的容器要放在阴阳低温处。 最后搅拌均匀取少量送检,测出其中的蛋白质的浓度,再乘以24小时尿液的总量得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少。
正常的情况下,肾脏也会漏少量的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50毫克。 如果患者肾脏出现问题漏出比较多的蛋白质的确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虽然这种风险可能并不是马上就会出现或者说风险比较小,但是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 一是患者有大量的尿蛋白,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明显下降,就有可能会造成感染、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 第二种情况就是即使没有发生这些并发症,这种肾脏的病变长期存在最终导致尿毒症,也是会造成患者有生命危险的。
肾炎的病情一般不会引起患者出现疼痛的表现。肾炎常见的临床的现象,是容易表现出双下肢以及颜面部等部位的浮肿,肾炎的患者还容易出现尿泡沫增多、肉眼血尿。 有一些患者会有高血压的问题,肾炎的根本性的问题是肾小球内有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受损,从而导致尿蛋白尿潜血的阳性,但是由于肾脏内并没有神经支配,所以即使肾脏内有炎症,患者也不会有疼痛的症状,所以肾炎的患者一般不会有腰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