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说明患者尿液中可能会存在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球或者是肾血管的病变,当然,肾小球疾病最为常见,这样的患者要做进一步的评估,到底存在多少蛋白尿以及病变的具体部位。 患者可能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做肾功能以及泌尿系统彩超等检查,甚至有的患者还需要做肾穿刺活检来明确肾脏病变的情况。 当然,这个指标非常敏感,轻度升高也不一定是存在肾脏疾病,在某些生理状态下,甚至是有前列腺炎,膀胱炎等情况下,也可能会造成这个指标轻度升高。
所谓肾积液,也就是肾积水,这是因为泌尿系统不通畅,有尿路梗阻,肾脏产生的尿液不能够顺利地经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导致肾盂肾盏等部位有尿液积聚。 所以这个问题的治疗要疏通泌尿系统,要去除梗阻的因素,常常能够造成泌尿系统梗阻的因素主要包括肾结石,膀胱癌,前列腺增生或者是尿系统邻近区域的肿瘤压迫输尿管等等因素,可能需要到泌尿外科行手术处理。
这是尿素氮的英文的名称,尿素氮是身体产生的一种代谢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出去,一般是溶解在尿液中排出体外,维持血液中比较低浓度的尿素氮的水平。 如果这个指标升高,有可能意味着患者肾脏排泄代谢废物能力下降,出现了肾功能的衰竭,所以这是肾功能常查到一个检查项目。 不过这个指标也有不准确的时候,比如患者有高分解代谢性疾病、有炎症反应、有血液浓缩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指标升高,这个时候不一定存在肾功能衰竭。
肾脏疾病常常是沉默的杀手,有很多的患者并没有特殊的不舒服;只有发展到病情非常严重的阶段,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但是也有一些患者在病情的早期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临床的表现,常出现的表现包括患者容易出现双侧下肢以及颜面部等部位的浮肿,这种浮肿往往是对称性的、无痛性的浮肿; 患者还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肾脏疾病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尿泡沫的增多;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以上这些症状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一些临床表现。
肾脏不好,实际上分成很多种情况,比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等不同类型的疾病的临床表现,侧重点是有所不一样的。 肾炎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尿液中有破碎的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肉眼血尿,高血压,浮肿等临床的表现。 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肾炎的一些临床症状,但是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其他的一些表现。 比如患者可能会有恶心呕吐、不想吃饭,有肺水肿、心力衰竭、肾性贫血等等一些临床的症状和表现。
膜性肾病是慢性肾炎的一种病理类型,这种情况,患者往往会出现比较多的蛋白尿,这是因为膜性肾病的患者,是肾小球的基底膜,与足细胞之间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所以损伤了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从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漏出到尿液中,大概有80%的膜性肾病的患者会出现大量的尿蛋白。 也就是说,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往往会超过3.5克,出现大量蛋白尿,所以做尿常规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尿蛋白三个加号。
民间所说的韭菜是发物,这个说法并不科学,韭菜以及牛羊肉这些所谓的发物,并不能够导致炎症的加重,所以肾炎的患者是可以吃韭菜的。 肾炎的患者在饮食上要限制含植物蛋白质高的食物,还要限制含钾离子浓度比较高的一些水果和蔬菜。 一般来说,肾炎的情况下,患者肾功能是正常的,吃韭菜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肾功能衰竭,尽量要减少这种深绿色和黄色的蔬菜,因为这些蔬菜中含有的钾离子比较高,可能会导致高钾血症。
多囊肾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也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病情可能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肾脏的囊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可能会损害到患者的肾功能。 在饮食上,这样的患者不能吃过咸的食物,比如各种腌制的咸菜,咸鱼等等,患者不能吃含植物蛋白特别高的食物,患者也不能吃含钾离子高以及含嘌呤磷高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等。 这样的患者的尿蛋白本身问题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普利类或者沙坦类的降压药控制,但是前提是患者的血肌酐不高于250微摩尔每升。
尿毒症的患者出现感冒的时候,如果是细菌感染,的确要考虑使用抗生素,而在输注抗生素的时候,可能会使用到盐水或者糖水,由于患者是尿毒症,要尽量减少液体的输入,要尽量减少盐分的输入。 所以如果这种药物可以使用糖水就可以输糖水;当然,输注葡萄糖溶液可能会升高患者的血糖,所以尿毒症的患者使用糖水的前提是患者没有糖尿病,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糖水没有问题。
肌酐是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这个指标如果高,的确要考虑患者可能存在肾功能衰竭的问题,因为这些代谢废物正常的情况下,是能够经过肾脏充分排泄的,血液中的肌酐的水平一般并不会升高。 这个物质不能充分排泄,就意味着肾脏功能受到损害,不过也有一些年轻力壮、肌肉发达的人,产生的肌酐偏高一些,轻度升高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这样的患者还应该查尿常规,做肾小球滤过率等检查,彻底评估到底有没有肾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