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因为心脏搏动点的冲动非窦房结发出引起心脏搏动。早搏需不需要治疗视具体情况而定,部分患者早搏无明症状,但是频繁早搏会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 对于早搏首先要查清病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判定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功能性早搏还是器质性早搏,以及药物或电解质等因素的影响,才能正确的对早搏进行评价和预后的评估。
酒精性心肌病戒斷症指的是因为长期饮酒,酒精中毒太深,以至于突然戒酒后出现谵妄、幻觉、四肢抖动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酒精性心肌病的患者可有疲劳、劳力性咳嗽、夜尿增多表现。 酒精性心肌病的治疗原则为戒酒、改善心肌损害、纠正心衰,使扩大的心脏缩小。戒酒是首要的治疗措施,大多数人戒酒后,心功能显著好转,心脏亦可恢复正常大小,而继续酗酒则使心功能恶化。
口服给药的硝酸甘油制剂为硝酸甘油片剂,临床上也有硝酸甘油喷雾剂。 硝酸甘油口服给药过量,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晕厥,持续搏动性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瘫痪和昏迷并抽搐、脸红与出汗、恶心与呕吐、腹部绞痛与腹泻、呼吸困难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心脏是个血泵,主要功能是回收血液和泵出血液,回收血液主要依靠右心,泵出血液依靠左心室,左室舒张功能是指左心室能够容纳血液的多少的能力。 临床上常常有心脏彩超来测定左室舒张功能是否降低。通常情况下,E/A<1提示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另一种情况,左心室心肌顺应性显著降低,僵硬度增加,舒张压升高,此时E/A>2.5提示左室舒展功能降低。
陈旧性心梗,在临床上指的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预防死亡以及心肌再梗死。 通常有抗血小板治疗,常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选择氯吡格雷;调脂药物有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β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等。另外,中医中药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如丹参、红花、麝香保心丸等。
根据统计表明,房间隔缺损7.5毫米,大部分患者,是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的,这是因为,房间隔缺损的直径,小于10mm,左右心房分流量很少,几乎不影响右心结构。 但是在较大的缺损中,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量比值,可以超过1.5,并且可以影响心肌和肺脉管系统,长期分流导致,右心房储血和射血受损、右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心肌细胞肥厚和纤维化,以及细胞损伤。
心梗病人的血压控制范围,属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当患者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的患者应该给予降压治疗,首选β受体阻断药、ACEI或者ARB,必要时加用其他种类降压药物。 对于心梗病人,应该将其血压控制与小于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者慢性肾病者应将血压控制与小于130/80mmHg。血压水平也不能降至太低,否则可能对冠心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心前区位置指的是心脏在体表的投影位置,也可以视为心脏浊音界的位置。心脏的浊音界的具体位置是: 1、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厘米处。 2、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1厘米处。 3、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 4、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约7~9厘米处。 弧线联结上述四点,即为心在胸前壁的体表位置,也就是心前区的位置。
纵隔积气也叫做纵隔气肿,这是因为纵隔组织疏松,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积储空气。 纵隔积气病因较多,形成机制较复杂,常见的原因肺泡破裂,肺内压增加的各种情形,比如哮喘、咳嗽、举重、憋气、胸部钝伤。其它少见的原因,如拔牙、鼻窦疾病、十二指肠溃疡等。 纵隔气肿常和气胸同时发生,严重时经常伴皮下气肿,医源性病例多因插管损伤或机械通气引起。
心肌坏死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以突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为主,也可以出现其它的症状,如腹部疼痛、左肩部疼痛、左上肢疼痛、颈部疼痛、口腔内牙齿疼痛等。 因为疼痛较多样化,为了避免延误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需要尽快的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谱等来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及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