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闷堵侧面反应了心肌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冠状动脉痉挛。部分的心律失常也会导致胸口闷堵,常见于快速型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等。 胸口闷堵怎么缓解应该取决于导致胸口闷堵的原因,冠心病发作引起的闷堵可以含服硝酸甘油,心律失常引起的闷堵则需要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来纠正心律失常。
当心包积液量产生过快、过多,发生心包压塞时患者可能会因为心源性休克死亡。心包少量的积液,尤其是急性状态下就会占据本该心脏舒张期所占有的心包容量余量,导致心脏无法舒张,类似于限制性心脏病,造成心排出量下降。 一般心包急性渗液或是出血达到200ml,就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心包积液产生迅速100ml以上,可能就会出现休克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需要紧急心包穿刺治疗。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蛋白,对于诊断心肌细胞损伤特异性较高,所以,如果行相关检查显示肌钙蛋白1高,则提示心肌细胞可能存在损害。 较为常见的的病因有急性心肌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少见的疾病则有,高血压、肾脏疾病、肺部感染、败血症、脑卒中、主动脉夹层等,这一些疾病也会导致肌钙蛋白1的升高,当然具体的疾病诊断还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及相关的其它辅助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根据流出通道可以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判断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严不严重需要根据心脏肥厚的程度以及出现症状。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点的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通常指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室间隔或左心室壁厚度≥15mm,通常不伴有左心室腔的扩大,需排除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等引起的左心室壁增厚。
心肌病是一组特异性心肌疾病,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了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常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有其它心血管疾病继发的心肌病理性改变,是不属于心肌病的范畴。 可以分为遗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线粒体肌病;混合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获得性心肌病、感染性心肌病、心动过速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
如果想要单纯的将煲汤喝,当作预防心肌梗塞、疏通血管的主要措施,这是不太可能的,预防心肌梗塞,主要是靠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劳逸结合、科学身体锻炼、口服药物等。 主要的药物有,调整血脂药物,首选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抗血小板药物,环氧化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等。
临床判定心梗患者生物学上的死亡之后,是不能活过来的。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时有死亡的可能,所以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一定要准确、快速。 治疗原则是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和各种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膨胀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防止猝死。
早搏对人有什么影响,因为组成窦房结的心肌细胞自律性高,所以正常人心脏的收缩,是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希氏束传导至房室结,再传至左右束支,最后到普肯野纤维网,引起心脏的正常收缩。 如果搏动不是窦房结发出,而是由心房的某一部分发出引起过早搏动,就称为早搏,早搏的患者可没有任何的不适,也可能会有心悸或心跳暂停的感觉,频繁的早搏可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头昏等症状。
晚上睡觉胸口闷,临床上常常称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存在左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症状。 发生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的原因有:晚上平坦睡觉时,回心血量增加;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加;机体睡觉时中枢敏感性降低。当肺淤血较为严重,机体血氧分压较低,才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得患者感觉呼吸困难、胸闷惊醒。
临床上,经常检测的心肌肽有脑钠肽和心钠肽。 脑钠肽也称为BNP,它们具有以下的生理作用:舒张血管,BNP直接作用于血管内游离钙离子,使其浓度减少的结果。降低血压,BNP直接舒张血管的起降压;利钠利尿,BNP利钠利尿作用,与肾灌流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减少,BNP可抑制肾上腺分泌醛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