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环境是中性的,血的ph值是7.35到7.45。如果人体的PH值小于7.35称之为酸中毒,Ph大于7.45称之为碱中毒。而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都是因为代谢因素引起的酸碱失衡。 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病因是体内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者是乳酸酸中毒,它在血气分析里面的表现是碳酸氢根水平降低,碱剩余<~3,可以有二氧化碳分压代偿性降低;代谢性碱中毒原因有胃酸丢失过多或者低钾血症。它在血气分析里的表现是碳酸氢根水平升高,碱剩余大于3。 所以,代谢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区别还是很大的。
糖尿病目前发病率很高,对于一些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有可能引起一些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一种。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五期,第一期是肾小球高滤过率期这一期如果把血糖控制好,是可逆的。 第二期是活动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第三期是持续微量白蛋白尿,在这一期白蛋白尿蛋白的数量是30到300毫克每24小时。 第四期就是临床肾病期出现大量白蛋白尿,尿常规里面蛋白是阳性的,第五期就是尿毒症期一般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治疗。 所以对于糖尿病的病人来说,在早期一定要控制好血糖,避免出现糖尿病肾病这些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 1型糖尿病往往发病比较早儿童期起病,1型糖尿病的病人都比较瘦,对于这部分病人来说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无效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一般成年疾病体型偏胖,它主要的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合并一部分的胰岛素分泌障碍,2型糖尿病的病人在早期可以应用口服降糖药物。 两种糖尿病都会出现慢性包括微血管并发症,比如视网膜病变和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大血管病变比如冠心病、脑梗死。 所以说无论对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需要把血糖控制好,避免出现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是我们最常见的两种糖尿病的类型,1型糖尿病主要见于儿童期起病体型一般偏瘦体内存在一些如GAD这样的抗体,它的主要病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 因为胰岛素不足病人可能终生需要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是成年起病体型偏胖,2型糖尿病早期可以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所以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胰岛功能,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是低的体内存在胰岛素的相关抗体,2型糖尿病主要的病因是因为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以分为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大血管主要和大血管粥样硬化有关系,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脑梗死以及下肢动脉闭塞。 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无论对于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还是微血管并发症,都和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所以对于糖尿病的病人我们应该从早期就开始控制好血糖避免出现慢性并发症。 一旦出现慢性并发症,建议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避免并发症加重。
正常人血钾是3.5到5.5毫摩每升,而低钾血症指的是血清钾的浓度低于3.5毫摩每升。 一般来说低钾血症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个是摄入减少,有一些病人饮食比较差、进食少,这些病人可以出现低钾血症。第二种情况是丢失过多,丢失过多也有几种情况:第一个是胃肠道的丢失,比如一个病人恶心、呕吐或者是腹泻可以引起低钾血症。还有一些是经过肾脏丢失,比如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者是应用利尿药物也可以引起低钾血症。 第三种是钾在细胞内外平衡的问题,这种情况最常见于甲亢引起的低钾周期性瘫痪。
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它主要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一部分病人表现的是远端对称性的感觉异常,比如说四肢的麻木疼痛、烧灼感。 还有一部分病人表现是自主神经病变,一个是体位性低血压、第二个是胃肠道功能降低腹泻和便秘交替以及胃轻瘫。 第三种是痛性神经病变这种比较少见,主要表现的是一个急性的疼痛。 第四个是脑神经病变,在这里面最常见的就是动眼神经麻痹。 对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来说,首先我们应该控制好血糖,然后可以用一些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的药物。
1型糖尿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容易出现一些慢性并发症额和急性并发症。1型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膜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上面这三种是微血管并发症。而1型糖尿病还容易发生一些大血管的并发症,如说冠心病、心肌梗死。所以说对于1型糖尿病的病人来说,更应该把血糖控制好。 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容易出现很多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寿命。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炎症。 它的症状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是甲亢期,在这个时期,病人可能出现怕热心慌,出汗体重下降,大便次数增多,这些甲亢的症状;大部分病人伴有颈部疼痛,发热,血沉增快。 第二阶段的是甲减期,甲状腺滤泡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这部分激素释放完之后会出现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减少,出现一个甲减的症状。 第三期是恢复期,甲状腺滤泡功能恢复,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人体血钾的正常范围是3.5到5.5mmol/L,血钾超过5.5称为高钾血症。 常见的高钾血症有如下原因: 1、肾排钾减少。①肾衰竭:少尿期或慢性肾衰竭晚期。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分泌不足: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低醛固酮症。③保钾利尿剂:长期应用螺内酯等药物。 2、细胞内的钾移出。①溶血、组织损伤、肿瘤或炎症细胞大量坏死,组织缺氧、休克、烧伤等。②酸中毒。③注射高渗盐水及甘露醇后,由于细胞内脱水,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或细胞代谢,使细胞内钾移出。 3、含钾药物过多。 4、输入库存血过多。 5、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过量可致离子泵活力降低,影响钾进入细胞。 高钾血症原因很多,我们应该积极查找高钾血症原因,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