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常见症状有皮肤、黏膜的苍白,头晕,乏力,心悸,食欲减退,恶心,腹胀或便秘,有些可见到肝脾和淋巴结的肿大。与病因、疾病程度、急慢性等有关。贫血时血液含氧量减少导致低氧血症而致组织器官缺氧产生症状。急性贫血虽程度轻,亦可引起严重症状。慢性贫血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当代偿不全时才逐渐出现症状。
贫血的患者,可多食用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有动物内脏、瘦肉、牛肉等,而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水果当中,如樱桃、菠萝、桃子、李子、橘子、橙子、柚子、无花果等,在无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情况下可以多食用。有些动物的血也可食用。
各类急性白血病的症状,主要为血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感染、发热、出血、贫血,还有白血病细胞浸润所引起的症状,如肝、脾、淋巴结肿大,此外白血病细胞浸润还可累及其他各个器官,如浸润中枢神经系统或睾丸,浸润口腔粘膜可以导致齿龈肿胀或巨舌等,浸润骨和关节导致骨痛,或者胸骨下端压痛等。
绝大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临床上都需要成分输血治疗。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导致正常造血细胞数目的减少,引起患者贫血、出血。白血病获得缓解是纠正贫血和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当患者出现显著贫血和血小板显著减少时,要及时输血对症治疗,如红细胞和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改善患者贫血,补充凝血因子,预防患者出血。
白血病可以治愈。白血病具异质性,不同分型分类、临床特征,其疾病预后不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通过维甲酸或三氧化砷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过化疗,治愈率达70%以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通过靶向药物治疗,可缓解甚至治愈。大部分白血病患者只能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根本性治疗。
骨髓瘤确切病因不是很清楚,主要是由病毒、电离辐射或化学药物等引起的,慢性抗原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引起发病。病毒如人类疱疹病毒8型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特征是骨髓遭到破坏,和异常免疫球蛋白大量生成,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等。
淋巴瘤需要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经组织病理学、免疫学及细胞分子遗传学进行鉴别诊断。淋巴瘤特征性临床表现是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物,并伴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病变可累及全身组织器官而表现相应症状。患者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淋巴结肿大而诊断不明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活检。
尽早进行规范化治疗,部分淋巴瘤可治愈。淋巴瘤的预后与组织、遗传学分层等密切相关。如霍奇金淋巴瘤以淋巴细胞为主的预后最佳,治愈率可达9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黏膜样组织增生的、边缘区的淋巴瘤预后极佳,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稍差,治愈率可在60%左右。建议患者积极治疗,可延长其生存期,甚至治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方法主要有激素治疗、细胞因子治疗、诱导分化治疗、表观遗传学药物治疗、抗血管新生药物治疗、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尚无根治疗法。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延长生存期为主要目标。因临床表现多样,具体治疗应根据疾病分型、临床特征、预后分层制定个体化方案。
引起贫血原因主要分为三种:1.红细胞生成减少,又分为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调节异常、造血原料不足或是利用障碍。2.红细胞破坏过多,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因素所致的贫血。 3.失血性贫血,分为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前者多见于外伤,后者多见于月经血过多和消化道溃疡,且后者常合并缺铁性贫血。
严重的贫血可能会导致死亡。严重贫血时身体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导致了器官脏器功能的衰竭,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如贫血是由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最终表现,发生生命危险的风险极大。贫血若在早期进行积极治疗,不会造成死亡。所以身体出现异样时,患者要及时就医。
贫血的治疗应强调病因治疗。出血性贫血应纠正出血原因;药物性贫血应停药并避免再用药;感染引起的贫血应控制感染;缺乏造血原料的贫血应补充造血原料。不同类型的贫血如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所致贫血,都应采用对症方法进行治疗。另外造血刺激因子、支持治疗如输血在临床都有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和某些白血病发病有关,但白血病并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家庭成员先后发生白血病的概率较低,家族性的白血病,占白血病总病例十分之少。白血病患者若要生小孩,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极低。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积极备孕,生出的宝贝应该是正常的。
白血病患者经常流鼻血主要有以下原因: 1.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浸润各器官组织,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导致皮肤粘膜出血。 2.白血病细胞浸润、感染内毒素影响,大量化疗药物导致血管壁损伤。 3.患者可能有凝血障碍、抗凝物质增多而导致出血,而鼻中隔前下部的血管丛血供丰富且脆弱。
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药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白血病发病表现复杂,具体治疗方式应根据疾病的分型分类、预后分层等特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式。白血病恶性程度高,但若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甚至治愈。
严重贫血可发生各系统并发症,如:1.对循环系统可引起心跳加快。严重贫血或贫血进展快者会全心扩大,甚至会充血性心力衰竭。2.对消化系统可出现腹胀 消化不良,部分患者有明显舌炎。3.对泌尿生殖系统:肾脏的功能受到影响,早期出现多尿、尿比重降低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蛋白尿,月经失调和性欲减退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症状。而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可分为A/B型。A型多见。常是男性、幼年发病,自发或创伤后出现血肿、出血不止。具家族史。
补充铁元素可以缓解贫血,但主要是针对缺铁性贫血。生成红细胞需要铁参与,一般缺铁持续3-6个月时会发生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是首选治疗方法。婴幼儿、青少年、月经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对铁需求量增加,补充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有些食物如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促进铁的吸收。
白血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许多因素与其发病有关。病毒可能是某些白血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如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由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引起;EB病毒被认为和Burkitt白血病发病有关。此外还有遗传、放射、化学毒性等因素。 某些染色体异常,与白血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免疫功能降低也会引起白血病的发生。
贫血的类型据不同情况来分类:1.从贫血程度分: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90g/L;中度为90-60g/L;重度为60-30g/L;极重度为<30g/L。2.从病因分: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存不足3类。3.从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