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网络游戏成瘾等,以及儿童青少年常见...
抽动症以频繁不自主的肌肉运动失调或者是发声运动失调为症状。 肌肉运动失调表现为面部的挤眉弄眼、嗅鼻,有时会出现耸肩、腹部抽动、四肢抖动。发声运动表现为频繁的清嗓子、慢性咳嗽。 另外,在精神紧张、被批评、感冒、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之后,抽动的动作往往会加重,所以要避免这些因素。
确认一个人是否患有微笑抑郁症,可以从症状表现及神经心理评估着手: 1、症状表现:了解患者最近有无长期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学习动力不足、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躯体方面是否经常头痛头晕、腹痛、胸闷、喘不过气。 2、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填写艾森克个性量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自杀态度量表等。
抽动症会遗传。 如果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家族中有抽动症,孩子的发生抽动症的几率比普通孩子明显要高。 除了遗传之外,也有其他的原因。比如母孕期发生感染,出生时有窒息、缺氧、脑损伤。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例如家庭养育方式不科学,家庭结构不完整,这些都有可能引起抽动症。
脑膜炎有可能会导致小儿多动症。 脑膜炎是链球菌感染的脑炎,会造成脑损伤,如果治疗后没有痊愈,会引起听力下降、视力下降、癫痫、智力下降等后遗症,也有可能会诱发多动症。 多动症病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小儿在母孕期、围产期或者新生儿期脑功能有损伤,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怀疑孩子得了抽动症,最好挂儿童心理科,也可以挂小儿神经科。 部分患儿是轻度抽动症或者短暂性抽动症,即发病几周或者不到一年,可以通过心理疏导,降低孩子的焦虑程度;调整家长的养育方式,不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减少或禁止电子产品的使用,抽动症有可能自己缓解。
微笑抑郁症的诊断跟抑郁症的诊断是一样的。 1、收集病史:了解患者最近的情绪状况,情绪是否稳定,兴趣有无减退,有无学习动力不足,有无早醒或者难入睡。躯体方面是否经常头痛头晕、腹痛、胸闷、喘不过气。 2、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填写艾森克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另外也要做智力测试、记忆力测试。
微笑抑郁症也是抑郁症,病因是多因素的。 微笑抑郁症的病因包括遗传,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症,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本身的性格,如果性格内向,平时不善于倾诉,不善于交往,有可能发生抑郁症;长期在压力下或遇到的负性事件过多,也有抑郁症的可能。
缺锌和抽动症没有直接关系。 抽动症的发病主要跟遗传、神经递质紊乱、感染性疾病和感冒有关。 但是,锌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参与人体的70种酶的代谢,特别是对味蕾的发育很重要。缺锌导致味蕾感觉不良,会加重食欲不振,从而营养摄入低下。所以发现缺锌,应该及时补充。
感觉自己得了微笑抑郁症,需要求助于心理老师或医生。 首先可以跟学校的心理老师交谈,判断自己在情绪方面、思维方面,或者在躯体症状方面,是否达到抑郁症的诊断。 如果心理老师无法判断,需要前往医院精神心理科做正规的心理评估跟测试。如果确实得了抑郁症,要接受规范的治疗,这样才能完全康复,才不影响学习生活。
部分抽动症可以自愈。 当孩子出现抽动,若与环境突然改变、被猛烈批评、或被训斥有关,当家长或老师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后,往往孩子的抽动动作可以自愈。同时,轻度或短暂性的抽动症,自愈的几率将近50%。 总而言之,避免诱发孩子抽动症发作的因素后,或轻度短暂的抽动症,是可以自愈的。
焦虑的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具体如下: 1、遗传因素:父母或者是父母家族中有焦虑,孩子发生率明显增高。 2、神经递质紊乱。 3、气质因素:难养型或者启动缓慢型气质,焦虑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4、与养育人未建立安全依恋。 5、其他:承受的压力过大,心理素质不够,成长经历中负性事件过多。
抽动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孩子的心理方面。 抽动症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体格发育不造成影响,但是如果有明显的肌肉运动失调,或者发声运动失调,有时候会受到同学的歧视、排斥或者嘲笑,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影响。 因此,抽动症患儿前往儿童心理科看病时,医生都会告诉孩子,抽动症儿童和正常小孩一样,不要自卑。
当孩子的分离焦虑超过了能承受的范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亲子陪伴,给其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告诉孩子他是安全的。 寻找引起焦虑的原因,注意孩子是否在学校受到批评或者被欺负,如果有这些因素,当家长做了一些疏解后,孩子自信了,这时候分离焦虑可以明显缓解。
幼儿分离焦虑也是焦虑中的一种,往往发生在学龄前儿童或者一年级小朋友。 幼儿分离焦虑症表现在跟亲人或者养育人分开的时候,非常的痛苦,跟其分开以后,他会担心养育人会出事,会离开他,所以坐立不安。 往往在上学进校门之前表现得明显,跟家人分离的时候,会哭闹、依依不舍,甚至出现肚子痛、呕吐等症状。
可以从以下几点判断是否是抽动症: 1、症状:如果孩子出现面部抽动,很多是从频繁眨眼开始的,排除眼科疾病后可考虑抽动症。若以肢体抽动为主要的表现,要做脑电图检查,排除癫痫可能。 2、发作特点:抽动症的抽动动作白天发作明显,入睡以后症状消失。在精神刺激下,抽动会明显加重。
中度以上或者重度的抑郁症,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单纯性抑郁用SSRI类药物即可;伴有幻觉等精神症状要加用抗精神症状的药物;双向抑郁要给予情绪稳定剂类的药物。药物治疗一定要规范、足疗程,不能随便的减药、停药。 轻度或轻中度的抑郁症一般不用药物,做心理治疗即可。
不是遗传引起的抽动症可以预防。 母亲在怀孕期间要保持好的心情,维持足够的营养;生产时要预防生产窒息、难产、胎膜早破;围产期要预防孩子感染,特别是脑膜炎、脑炎等对大脑有损伤的疾病。 另外,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要注意养育方法,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意念,给孩子足够的回应,足够的关心,不适宜过于严厉对待孩子。
抽动症的发病原因较多,包括: 1、遗传因素:父母如果有一方或者双方有抽动症,孩子患抽动症的几率较大。 2、疾病因素:母孕期感染,围产期窒息,新生儿期严重肺炎、哮喘导致缺氧,脑膜炎等造成脑损伤的病史,这些都有可能会诱发抽动症。 3、心理因素:孩子如果过于紧张、焦虑,压力过大,也会诱发抽动症。
多动症的诊断步骤如下: 1、收集病史:收集患者的家族史、个人史、生长环境史,了解有无遗传、幼儿期有无表现、家庭结构是否完整等。 2、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包括注意力评估,感觉系统发育评估,情绪、行为评估,智力评估。 3、其他检查:脑电图检查及微量元素检查。
早产儿多动症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 观察患者除了多动症之外,有无共病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生长发育缓慢,早产儿共病的可能性较大,要根据共病情况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多动症的治疗,如果明显影响社会功能,达到用药指征,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也可以进行注意力行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