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十余年,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等...

血脂高的病人并不在献血不适宜人群当中。 大家如果去献血,从来没有要求血脂高就不能献血。献血人群的要求是对体重有要求,体重太轻可能不让献血。还有传染疾病或本身处于疾病的急性状态的情况,也不太适合献血。但高脂血症不属于这些情况,所以高脂血症的病人是可以去献血的。

吃不吃他汀跟年龄没有关系,而与疾病状态有关。他汀是用来治病的。谁说年轻人就不会得心脏病? 现在得心脏病的年轻人大有人在。你需不需要吃他汀,取决于你的健康状态。如果血脂很高,低密度脂蛋白已经高达4.9mmol/L以上,那么必须得吃。如果还有其他疾病,比如肥胖、长期熬夜、高血压、高血糖,那么更应该吃。 因此,年轻人不是不吃降脂药的理由。什么情况下需要吃,取决于身体的状况。

心脏会疼的话有几种原因。一般来说,有些见于心脏的疾病,比如冠心病、心包炎、主动脉狭窄等,都可能导致心脏疼痛。 什么情况下会影响这种疼?从冠心病来说,就是当你的心脏需要提供这么多的能量,但冠脉有狭窄,没办法提供这样的能量,心脏就会不舒服,反馈就是心脏疼痛。一般来说,心脏的不舒服都在于心脏的供应关系之间发生了不对等,这是心脏疾病影响的心脏疼痛。还有一部分疼痛跟情绪有关。大家都知道“伤心”、“开心”等反映情绪的词语里都包括“心脏”,这是因为大脑神经里的神经既支配着我们的情绪,又支配着我们的心脏。 当情绪非常极端化,比如焦虑症、抑郁症时,可能就会把这种情绪反映在心脏上,这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冠心病有一定的遗传风险。 我们所说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包括冠心病,都有一定的遗传风险。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得冠心病并不是遗传相关的。为什么会得冠心病?长期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很多时候都会由此而引发冠心病。比如,高血压和生活方式有没有关系?当然有,我们的血脂、血糖这些都和生活方式有关,但只要有了这三高,离冠心病就不远了。

血脂高会引起一系列的血管相关疾病。 首先,血脂高分为胆固醇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两种。如果胆固醇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将影响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例如中风、心脏血管问题(如心绞痛、心梗)以及肾脏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因此,胆固醇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导致一系列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疾病。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可能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另一个问题是甘油三酯增高,这主要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如果甘油三酯升高得特别高,如大于5.0mmol/L,胰腺炎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程度不亚于心梗的急症。因此,大家必须注意血脂高,它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无色无味、无痛无痒,长期积累的影响肯定会造成严重的疾病发生。

怀孕不会影响血压低的情况。 大部分情况下,你的心脏原来是负担一个人,现在怀孕后,心脏要负担两个人。一般来说,血压不会出现偏低的情况。如果怀孕后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恐怕需要去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但正常的怀孕一般不会很明显地影响血压降低。 反而,对于有妊高症风险的人群,比如高龄产妇、高龄怀孕患者,或者本身有高血压病史的,或者曾经有过妊高症的患者,在妊娠期间,更需注意关注的是血压增高的情况,要特别留意孕期中的血压情况。

在出现心率衰竭的情况下,首先一定要找到心衰的基本病因。心衰的病人通常是在心脏的基础疾病上发展而来的。进入心衰阶段,往往说明疾病进入了终末期。 治疗心衰时,第一,要解决心衰的一些症状;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基础疾病管理好。例如,冠心病患者如果血管有问题而不处理,肯定不行;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好,也无法控制心衰。 因此,心衰的治疗非常复杂。一旦出现心衰,就说明心脏疾病进入了终末期阶段,这时想要再回头比早期阶段更困难。治疗心衰的前提是:第一,不要让心衰反复发作,控制好心衰的症状;第二,控制好病因,才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心脏CTA主要是对血管进行筛查,可以观察到心脏大血管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钙化以及狭窄程度,主要目的是鉴别冠心病。

如果心绞痛发作,首先需停下所有正在进行的活动,因为心绞痛是由于心脏供血与需求不平衡,导致心脏缺血引起。无论是运动、吵架还是做家务,都应立即停止。确保心脏得到休息是首要任务。 其次,如果手边有备用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应立即舌下含服。通常5到10分钟后,症状可缓解。如果症状反复出现,应立刻就医查明原因。若5到10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可再服一次。如果第二次服用后症状仍未缓解且加重,应立即拨打120,送至附近胸痛急救中心进一步处理。

心脏支架手术是指通过微创手术将支架送入血管狭窄处,以解决冠脉狭窄问题。 搭桥手术则是指在两个堵塞处之间,通过取自肋间动脉的血管搭建一座桥梁,绕过堵塞点,使血流能够通向远端的通畅部位。支架手术直接解决了狭窄部位的问题,而搭桥手术则是通过外科手段绕过狭窄部位。 心脏支架手术属于内科范畴,而搭桥手术则属于外科范畴。

高血脂跟胖瘦是没有关系的。就像有的胖子并不是所有的胖子都会出现血脂的问题,也不是所有瘦子血脂都不高。血脂和什么有关? 第一,和饮食有关;第二,和代谢能力有关,尤其肝脏对胆固醇的合成能力以及代谢能力有关。这个能力跟什么有关?遗传因素影响在里面了。所以,不是所有的瘦子血脂都不高,也不是所有的胖子血脂都高。 饮食占多少部分?一般来说,饮食的因素达到30%~40%的影响。还有一部分的胆固醇来自于哪里?来自于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所以,饮食控制它只能解决1/3的问题,剩下的2/3是要交给肝脏。如果肝脏生存的能力太强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服用药物,比如他汀类药物,来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使得血液当中的胆固醇含量下降。

血压高的病人是可以喝牛奶的,能喝什么类型的牛奶取决于你有没有合并血脂的异常。 高血压的人绝大部分可能有接近30%的人群都会有血脂的异常。假如血脂有问题的情况下,牛奶的选择上就要比较谨慎了。假如你血脂很高,就不建议去喝全脂的牛奶,因为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有少许的脂肪。我们最需要的成分是蛋白质,所以牛奶是我们所必须的营养品,它能够帮助我们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但里面的脂肪成分就要根据情况而定。假如本身血脂就很高,喝全脂牛奶的情况下可能会对血脂有一些影响。这个时候你可以让它变成低脂的牛奶,或者有些减肥的人士要减少脂肪的摄入,也可以选择无脂的牛奶。 所以高血压的病人是可以喝牛奶的,蛋白质是每个人需要的营养成分,只不过里面脂肪含量的不同决定了你对它的需求如何。

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大家都非常熟悉,它们对心脏有害。但实际上,大家不了解的是吸烟也对心脏产生很大的害处,并且与三高互相产生不良反应和交叉反应。而且,这些不良反应并不是简单的1+1=2的关系,而是1+1=2^2的关系。 所以,当你有一个危险因素,再加上另一个危险因素时,你的心血管风险会级联地放大。因此,如果想心脏更好一点,血管更健康一点,建议高血脂的患者就不要抽烟了。

高血压的病人有可能会出现流鼻血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鼻衄。 有些高血压病人在平时可能没有任何不舒服,往往通过流血、流鼻血或结膜出血来发现血压增高。这是因为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小血管出现了破裂。有些高血压患者是因为流鼻血才发现自己有高血压,这也隐晦地说明了高血压实际上是个隐形杀手。并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会有头痛、头晕等症状,有一半的病人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有些表现为鼻衄、流鼻血,有些是结膜出血,有些甚至是在体检时才发现高血压。更有甚者,有些病人可能因高血压并发症,如中风、心梗、心绞痛、心衰、房颤或主动脉夹层,才发现自己有高血压。 因此,我们推荐大家到了一定年龄后,常规体检中要留意血压情况,如果有异常,就要连续监测,至少每年或每半年测一次血压,尽早发现并治疗血压问题。

高血压患者通常被建议每天摄入的钠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6克的概念,可以用矿泉水瓶盖作为参考,一满盖大约是6克。因此,一天的食盐总摄入量应控制在这一范围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明显的盐分,还有许多隐藏的盐分,这些通常存在于加工食品中。因此,在食用时,我们需要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了解其中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能量含量以及钠含量。如果钠含量很高,那么这很可能是腌制食品,需要减少摄入,尤其是加工类食品。 为了保持健康,应尽量食用新鲜食材和新鲜制作的食品。长期摄入高钠盐会导致血压升高。

心脏早搏的病人最好不要抽烟。 一口烟中,燃烧的化学物质有400多种都是致癌物质,其中尼古丁对心脏的影响特别大。早搏与健康人和不健康人有所不同。假如你是不健康的,有心脏的器质疾病,抽烟只会加重器质性的疾病,这是不可取的。如果你的早搏没有器质性的心脏疾病,见于健康人,但吸烟会增加早搏的发生,这种情况就逆转不了。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建议早搏的病人继续抽烟。

心力衰竭的早期信号,最典型的就是和活动相关的呼吸困难。 这是最早的信号,但若出现这个信号,往往提示已经进入心衰的症状期。心衰的预防应更早进行,即在心脏结构变化前,因为心脏结构正常才能维持正常功能。一旦结构变化,即便在无症状前,也会向症状化发展。真正的预防心衰应从更早期做起。心衰的早期症状还包括容易疲劳,和活动相关的呼吸困难,动一动就喘不上气,或原来能爬三层楼,现在走100米就喘不上气,或者总是觉得累,不想动,乏力。这些都是心衰的症状。

血压突然升高可能有两种原因。 首先,大家都知道血压其实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它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运动,包括活动方面,或者是身体上有什么不舒服的情况下,它可能都会影响血压的波动。所以一般来说,血压在安静的状态下去测量才是比较准确的。如果在暴怒之下,或者是刚刚活动以后才去测量的话,可能不准确,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病理的情况,比如血压方面一些机制有所问题,有一些继发性高血压的病人出现了病理的改变,可能也会在短期的情况下出现血压的增高。所以血压增高的情况要区分于具体是什么情况。 总体来说,血压正确的测量方式一定是要排除了一些情绪的影响、一些活动的影响,或者是其他方面疾病的影响,我们才能够确定血压是不是稳定的。要给大家讲的是,我们的血压绝对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值,它一定是有一定的波动。正常的血压其实是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如果超出了正常的范围,那么就是血压升高的情况了。

血压高的患者不建议过量饮用啤酒。 高血压实际上对心脏有影响,而过量饮用啤酒是血压高的帮凶。众所周知,小饮酌情,大饮伤身。如果啤酒喝得过量,不仅会增加肥胖发生的几率,还会增加痛风发生的几率。 此外,过量的酒精还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高血压病人并不是不能喝啤酒,而是不要过量饮用。喝啤酒时,每日酒精摄入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白酒最好不要超过2两,1两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果是啤酒,就不要超过1瓶。如果过量饮用2瓶、3瓶或1箱,那显然是对身体有损害的。

血压低与贫血之间没有直接关联。 然而,如果失血较多,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贫血,短期内大量出血会导致血压下降。对于慢性贫血患者,血压低与贫血之间没有很大的联系,除非贫血已经发展到失血状态,这可能影响血压降低。但是,血压低并不等同于贫血,两者之间没有很大关联。 慢性贫血通常不会影响血压下降,除非还伴有体液量的不足,这种情况下可能才会出现血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