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神经内科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等的诊治及脑电图、TCD检查。
脑出血分为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实质出血。颅内有血管的地方就可以出现脑出血,其中蛛网模下腔出血占到脑出血卒中的20%,更多的是脑实质出血;而脑实质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出血,这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包括壳核、丘脑两个位置。
脑出血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实质出血,CT上表现是高密度影,看着是白色,接近骨头的颜色,也就是平常说的高信号。在CT片上,正常的脑组织是深灰或者浅灰色,脑脊液是黑色,外周的颅骨是亮白色。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基底池的高密度影,它可能会破入脑室;
脑出血做高压氧肯定是有效的。高压氧主要是增加脑内的氧含量,对促醒有明显的作用。脑出血患者建议在病情稳定后,及早在早期进行高压氧的治疗,一般脑出血后2-3周左右,既可以开始做高压氧的治疗,高压氧治疗对疾病的恢复非常有帮助。
脑出血早期CT是可以看出来的。CT对于出血的诊断是很敏感的,不像脑梗死,在24小时后才有明确的病灶出现,一般在出血几分钟后,都能发现CT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时候,有假阴性的情况出现。如果出血量很少,早期表现不明显或者假阳性的情况,弥漫性的脑水肿可以导致基底池相对高密度影,还有是静脉窦血栓形成,也可能误诊为脑出血。
如果脑出血的患者能够度过急性期前面的危险期,后续的生存期跟脑梗死差不多,有半数病例死于2日内。后期的生存期与患者后续得到的治疗、护理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是有关系的。卧床的病人容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加上有些患者要使用胃管鼻饲,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反流、误吸,从而出现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控制不佳且反复出现。
首先从脑出血的死亡率来看,脑出血是非常严重、难治的疾病。在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率高达35-52%。6个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可能遗留残疾,也就是脑出血后遗症。脑出血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相对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脑梗死来说,出血对脑细胞的损害相比缺血后的水肿压迫是较轻的。
当出现完全左侧大脑半球的神经功能缺损,则有如下的表现,包括运动、感觉、视野、语言、吞咽功能,比如右侧中枢性面瘫、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肢体瘫痪、肢体感觉障碍、右侧同向性偏盲、右侧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脑出血最佳恢复期一般在半年以内,越早恢复效果越好,半年后也有恢复的机会,但是效果要打折扣。通常在脑出血的急性期,需要针对抢救生命、降低颅内压等治疗,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出血量,急性期的时间不同。恢复期通常是指生命体征平稳,也就是1-4周之后,尽早地开始对语言、吞咽、肢体等进行康复锻炼。
脑出血恢复期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都平稳,这时候对饮食并没有特别的禁忌。如果患者有留置鼻饲管,需要进行流质饮食;如果可以自己进食则要低盐、低脂、低糖,食物要多样化,谷类为主,多吃粗粮、水果、蔬菜、坚果,每天吃点奶类、豆类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肉皮、猪蹄之类;
脑出血是肯定可以引起脑萎缩的,脑萎缩顾名思义是脑组织缩小,细胞数目减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表现如干核桃。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脑萎缩,包括正常衰老、脑卒中、脑外伤,以及其他的神经变性病。脑出血患者出血后那一部分脑组织可能出现液化,形成中风囊,这样脑组织是变少或者缩小的。
两者都可以用于脑梗的瘀血症,是取其活血祛瘀通络的作用。丹参较三七来讲偏凉。所以对于不同体质的人需要辨证服用,而且一般单味中药作用是有限的,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口服中药。三七和丹参都是中医药。三七本身性温、味甘微苦,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出血,比如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
脑梗患者如果仅仅是因为精神不济、身体虚弱需要补充睡眠,出现嗜睡是可以让他睡的。睡眠是修复的过程,但是要注意嗜睡的表现,临床上划分异常的意识状态,分为嗜睡、昏睡、昏迷3种。如果因为疾病的状态,造成患者意识的问题,需要医生判断是否有病情进展,有没有可能发展成昏迷的状态。
流口水说明出现面部瘫痪或者吞咽困难,这是脑梗死的症状。流口水说明嘴不能闭紧,或者口水太多溢出。正常人是不断分泌唾液的,并不停吞咽,将口水吞下去。平时流口水是指流出嘴角,这不是分泌唾液的问题,而是嘴巴不能完全合上或者吞咽困难,不能及时将多余的口水咽下去,积累太多流出来。
急性脑梗死肯定会出现生命危险。它主要取决于脑梗死的血管、脑梗死具体影响脑组织范围,以及有无有效侧支循环建立。如果出现大面积的脑梗死,从而引起脑水肿、颅内高压,形成脑疝,继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等等,造成患者死亡。
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治疗轻中度缺血性卒中的药物,根据动物实验表明,具有较强缓解脑缺血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区域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域毛细血管的数量、减轻脑水肿、缩小大脑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域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脑梗死患者出现下肢浮肿的原因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首先常见是瘫痪侧肢体的浮肿,这种多数为神经性水肿,不但脚会出现,手也可能会出现,上肢、下肢都会出现。这个情况是由于患者瘫痪之后,瘫痪侧的肢体活动减少造成的,需要尽量被动活动患者的手脚,抬高浮肿肢体,也可以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泡脚,增加血运,减少浮肿。
脑梗死是有可能引起耳鸣的。耳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最常见是神经性耳鸣。目前认为由于耳蜗、听神经以及中枢听觉传导通路病变、功能异常引起的,是神经性耳鸣。脑梗死可能造成中枢听觉传导路径发生病变,从而导致神经性耳鸣的出现。
脑梗死后患者出现抽搐,大多数是由于脑梗死后颅内形成的病灶,造成神经元的异常放电,称为继发性癫痫,按照癫痫的治疗就行,跟原发性癫痫的治疗是一样的。在家里突然出现抽搐,首先要保护患者不要二次受伤,比如跌倒骨折、咬伤口舌,再有是呕吐物造成窒息、吸入性肺炎等。
脑梗死后半边完全瘫痪,说明梗死完全,想恢复下地走路的几率相对较低,治疗几率主要取决于就诊是否及时、患者的基础情况、症状轻重、脑梗死的位置以及大小等等,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分析。通常情况来讲就诊越及时,治疗好转的几率越高。
脑梗死之后出现头痛要具体看情况。如果是在急性期出现头痛,要考虑是否有颅内高压的因素,要及时治疗,降低颅内高压、控制血压。如果单纯是因为血压高引起头痛,按照高血压的治疗控制血压,但是不能一味降低血压;如果是脑梗死的恢复期,病情稳定后出现头痛,要看具体的头痛原因,是血压升高引起的,要控制血压,颅内痛觉结构异常,可以服用止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