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文洁 主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神经内科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等的诊治及脑电图、TCD检查。

概述 出诊时间 联系方式 口碑评价
视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
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

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性的脑出血,其他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血液病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的贫血、血友病、脑淀粉样的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的畸形、烟雾病、脑动脉炎、夹层动脉瘤,以及颅内肿瘤的占位、抗凝,或者溶栓的治疗,就是经过溶栓治疗以后的有出血。

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首先是根据症状,包括有没有突然的发病、剧烈的头痛伴有呕吐、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体征,再结合CT影像学的检查来判断脑出血,这一般就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如果是原发性的脑出血,特别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判断,它没有一个金标准,也就是可以判断是脑出血,但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就要排除其他继发的原因引起的脑出血,避免误诊。

出血性脑卒中能治好吗
出血性脑卒中能治好吗

脑出血的预后和出血量、部位、病因以及全身的状况是有关系的,像脑干、丘脑或者大量的脑室出血,预后是比较差的,约半数病例都在病后的两日内就会死亡,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生活自理或者恢复工作。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和病因,跟年龄、动脉瘤的部位、瘤体的大小、出血量的大小以及血压的波动、手术治疗的及时是相关的,死亡都出现在出血后的数日。

什么是基底节区脑梗死
什么是基底节区脑梗死

首先要知道基底节的意思。基底节区主要是大脑中心的灰质核团,它包括杏仁核、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豆状核又分为壳核、苍白球。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基底节区实际上是影像学的名词,它就是基底节和周围的白质,这个区域不太明确。

出血性脑卒中严重吗
出血性脑卒中严重吗

出血性脑卒中通常理解,它肯定是比较严重而且很难治的疾病,是中国居民死亡率和残疾率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相对缺血性的卒中来讲,出血对脑细胞的损害,相比缺血后脑水肿压迫相对反而较轻,也是许多脑出血急性期过后的患者,在康复的每个过程中,较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恢复更快的原因。

出血性脑卒中的预兆
出血性脑卒中的预兆

出血性脑卒中的预兆,通过脑出血病人的症状进行回顾研究的表明,绝大多数脑出血发病均与高血压有关系,也就意味着出血性脑卒中发作前,可能出现血压的波动。出现高血压波动的表现,最常见的就是头痛、头晕。如果本身有高血压病,最近又出现头晕、头痛,就需要及时去测量一天当中不同时期的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引起脑出血。

饮酒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饮酒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饮酒大国,我们国家也是卒中的大国。在过去的很多年,饮酒对卒中风险的影响存在着争议。一些研究认为饮酒会增加卒中的危险,但也有一些证据表明,轻到中度的饮酒可能会降低卒中的风险。还有研究表明少量或者中量的饮酒,其缺血性或者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并没有显著的降低。

出血性脑卒中的分级
出血性脑卒中的分级

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实质性的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的脑出血,就是脑实质性的出血没有公认的分级,有些是按照患者的病情来分级的,分级方法如下:第一级,就是脑出血的病人没有症状,或者仅有轻度的头晕和颈项强直。第二级,脑出血的病人头痛比较严重,颈项强直比较明显,而且伴有颅神经的神经功能的缺损,肢体的乏力、偏瘫。

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分为两方面,一个是急性期的管理,一个是恢复期的管理。如果在急性期,要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这样可以降低血肿扩大的风险,不增加它的不良反应。但是对预后3个月之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来讲,这是没有明显的改善的。

什么是出血性脑卒中
什么是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就是平常所说的脑出血。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脑实质性出血和非外伤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比如突然头痛、说不了话、眼角歪斜或者一侧的肢体不能活动,严重可能会出现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这些都有可能是脑卒中的表现。

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比例
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比例

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出血的比例,相对欧美国家来讲,我国的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的所占比例是比较高的。近十年来我国的统计数据网表明,脑出血占脑卒中的20%-30%,有一部分地区,比如湖南省高达50%。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而在欧美国家出血性脑卒中占10%-15%。

出血性脑卒中的分类
出血性脑卒中的分类

出血性脑卒中的分类,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从出血的原因来看,欧洲将出血性脑卒中,分为原发性的脑卒中和继发性的脑卒中,以及原因不明的脑出血。美国有学者是将脑出血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动静脉畸形性的、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

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就要从脑出血的病因去了解。哪些病因会导致脑出血,那么这些人群可能就会有高风险,主要包括6种:第一,就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患者。第二,就是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患者。其实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绝大多数跟年龄相关,就是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所以其实也是普众性的,只要年龄到了一定的层次,就是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患者了。

出血性脑卒中预防
出血性脑卒中预防

从预防的角度来讲,也是要从病因的角度去着手,有些因素是可控的,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比如可控的因素就是降血压、减少吸烟。不可控的因素就是年龄、性别、种族,我们所做的预防就是从可控因素着手。第一,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不要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心情。

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脑出血的病人分为急性期,如果脑出血之后的急性期患者还在医院,一般是有护士进行较为专业的护理,包括手术后的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家属可以做一些护理:第一,重要的一点要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因为一个人从站立到突然的卧床,打击是很大的,心情会比较糟糕,这时家属需要鼓励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不要对未来失去希望的情绪出现。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既往的统计数据来讲,就是每一年10万人口,有60-80个人口的发病率,也就是在急性脑血管病中是占30%左右。其实从脑卒中的发生率来讲,出血性卒中是比缺血性卒中要低的。因为出血性卒中主要是跟情绪的波动,跟寒冷天气,就是突然的寒潮来临,这些都有相关性。

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
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

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是要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表现不一样,总体表现为突然的发病,剧烈的头痛、呕吐,出现对应的神经功能的障碍,比如通常讲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表现出剧烈的头痛,病人会描述为一生中经历最严重的头痛。

预防出血性脑卒中的饮食建议
预防出血性脑卒中的饮食建议

预防出血性脑卒中的饮食建议,其实出血和缺血卒中的饮食是差不多的,主要是两种:1、脑卒中的饮食都需要注意,就是要低盐、低脂、低糖,维护基本的身体健康,然后适当补充肉类,肉类最好是补充白肉,也就是白色的肉,尽量少吃红色的肉,其他的蛋类、豆制品,要补充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

出血性脑卒中的用药
出血性脑卒中的用药

出血性脑卒中的用药,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其实是没有特效药的,主要是没有针对出血的止血药。现在主要用的药物是对症的治疗:首先是降压药物;其次是控制颅内压的脱水药;还有针对并发症的药物,比如如果有感染就抗感染,有消化道大出血就用止血的药物,有癫痫就用抗癫痫的治疗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就是针对患者本身的药物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的后遗症
出血性脑卒中的后遗症

出血性脑卒中的后遗症,首先要知道出血性的脑卒中死亡率是比较高的,存活下来的患者大多数是有后遗症,也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可以回归社会的。基本上如果遗留后遗症的患者,是和缺血性脑卒中类似的,主要是神经功能的缺损。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