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能够治疗胃病,胃病通常会伴随多种症状,如胃脘痛、胸闷、食欲不振、大便异常、反酸和嗳气等。针灸不仅能够缓解这些不适,还能健脾和胃,调整内在脏腑的功能。
拔火罐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它通过烧火或真空的方式产生负压,使罐子吸附在肌肤表面,以达到去除湿气、扶助正气的效果。 因此,拔罐具有三个主要作用:首先,它可以祛湿;其次,它可以驱邪;最后,它可以扶助正气。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那些有疼痛或虚症、寒症的患者。 拔火罐基本上没有副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导致烫伤或皮肤溃烂,所以应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针灸对腱鞘炎治疗通常是有效的。 腱鞘炎有多种类型,例如网球肘,患者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针灸治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可以在局部疼痛区域进行围刺; 其次,可以进行放血治疗; 最后,可以在疼痛部位的整条经络上进行针灸,以疏通经络。 当然,腱鞘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和放血等。针灸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对大部分腱鞘炎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失眠完全可以通过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失眠是其擅长的疾病之一。 大部分人的失眠属于非器质性病变,即生理内脏失调。针灸通过十二经和五脏六腑的经络,将全身内外上下左右连通起来。失眠有虚症和实症之分,针灸既能补虚也能泄邪气。许多失眠与心、脾、肝有关,而这些脏腑也对应着心经、脾经、肝经。通过针灸的穴位,可以调理内在脏腑,同时具有定经安神、帮助睡眠的作用。 因此,如果有失眠问题,我个人建议首选针灸治疗,因为它几乎没有副作用,见效较快,也不易上瘾成瘾。
针灸治疗风湿具有显著效果。 风湿病首先表现为关节舒张不利和疼痛,某些部位还会出现肌肉萎缩。针灸通过疏通经络、扶助正气、驱除邪气来发挥作用。风湿病也可能是由于人体脏腑失调、正气不足,导致风寒湿邪滞留在体内,造成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进而导致经络营养不足,营养不足则引发肌肉萎缩。针灸不仅能治疗风湿引起的疼痛和局部关节舒张不利,还能行气止痛、调理脏腑,实现标本兼治。 因此,针灸是一种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的有效方法。
三伏天是根据庚日来计算的,每年的三伏天日期都有所不同,类似于农历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每年都有变化。庚日的计算类似于确定大年初一为春节那样,三伏天的第一个庚日被定为初伏。 接着,大约10到20天后是中伏再,过10到20天则是末伏。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中医在这段时间内比较出名的疗法是天灸,各个医院每年都会提前预告当年的三伏天灸开始的日期,以及伏前灸和中间加强灸的时间。 过去,天灸疗法通常进行三次,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期间。现在,除了这三次外,还增加了伏前灸和中间加强灸,总共进行五次。每年的具体日期都不相同,需要像计算农历节日那样计算庚日,以确定初伏的日期。
苦杏仁虽然含有小毒,但它是一种常用的止咳化痰和宣肺类药物。 杏仁分为两种:一种是苦杏仁,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较小的杏仁,含有毒小;另一种是南杏仁,体积较大,常用作果仁,且无毒。尽管苦杏仁有小毒,但在服用时,如在煲中药时,医生会开出苦杏仁,并建议捣碎后服用以更好地发挥药效。成人的正常用量大约是10克,而儿童则是3-5克。由于苦杏仁含有小毒,我们不建议使用过大的剂量,也不建议泡水冲茶喝,因为这样无法解除其毒性。 正确的做法是在高温下煮半小时以上,这样其毒性基本可以被解除。此外,在中药配方中,苦杏仁常与麻黄汤或桂枝汤等药物搭配使用,并加入甘草以适当解除苦杏仁的小毒。 因此,大家不必对苦杏仁的小毒过于担心。
针灸拔针出血是正常的现象。 古人在设计经络和穴位时,基本上是选择凹陷处的结合部,所以按照古人的方法进行针灸,拔针时很少会出血。但个别情况下,如果针尖挨着毛细血管,可能会有出血。我自己在针灸时,平均拔出15针左右,其中有一针可能会有少量出血,这是正常的,因为针灸本身也是一种微损伤的治疗方式。当针灸拔针后出血时,不必过于紧张,只需用干棉签压住出血点。如果人的身体状况正常,血小板会迅速发挥作用,起到止血的效果。 因此,拔针时有点血是正常现象,不需要过分担忧。
拔罐是一种有效的去湿气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火烧或抽气使罐内达到真空状态,吸附在身体表面或肌肤的特定部位。真空作用能够通过舒张的毛孔,将体内的湿气、邪气和寒气吸出。有时拔罐后,可以看到玻璃罐壁上有水珠和雾气,这实际上是湿气被清除的证据。 因此,拔罐不仅能通过负压的物理作用去除湿气,还能通过在经络和穴位上进行拔罐,调整和疏通经络来达到祛湿的效果。
肉苁蓉是一种补益药,主要属于补肾类的药物。 它的性味偏咸,中医认为咸味的食物具有补肾的作用,因此肉苁蓉以补肾为主,同时也能补肝。对于肾虚引起的腰痛,特别是肾阴虚和肾阳虚,以及阴阳两虚导致的腰痛、腰膝酸软、夜尿多和男性功能低下等问题,使用肉苁蓉效果较好。 肉苁蓉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除了补肝肾之外,它作为一种果实类药材,还具有通便的效果。对于年纪较大、血虚或肾虚导致大便不通畅的朋友,不必使用大黄或其他峻猛的通便药物,可以加入肉苁蓉,这样既能补肾,又能益气,还能通便。 因此,肉苁蓉除了补肾之外,还具有通便的作用。
灵芝在中药中属于安神药,与茯苓相似,是一种树木菌。 灵芝具有安神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它还能提升免疫力。例如,现在比较出名的灵芝孢子粉,实际上灵芝本身就有镇惊安神的效果,并且能补益气、扶正气,特别是益气益脾胃之气,但其补气能力不是特别强,比较平和。药学研究认为,用灵芝煲汤可以发挥益气安神的作用。药理学上,尽管研究尚未最后确定,但有说法认为灵芝孢子粉生吃对某些肿瘤有抑制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很多灵芝孢子粉胶囊。 总的来说,灵芝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灵芝孢子粉生用,另一种是将木质的灵芝拿来煲汤,这两种用法都能调节免疫力、扶正气和安神。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湿闷的时候。 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阳气在外,阴气闭服。这段时间,尤其是在南方的夏天,最热的那段时间,大致在每年的6月份到8月份,被称为三伏天。三伏天时,天气闷热,阳气在外很强势,而阴气则在内闭郁,因此伏在里面。如果此时有台风和下雨,身体会感到特别难受,因为外面热而里面闷,阴气散不开,阳气又裹住,这就是三伏天的特点。
感冒主要通过疏风散寒来治疗,同时,如果感冒伴有头痛,治疗应以祛风为主。 针灸是治疗感冒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针对肺经、膀胱经和督脉的穴位。我个人在针灸治疗感冒时,喜欢针刺合谷、曲池、风池、太阳、大椎和列缺等穴位,因为这些穴位与肺经和太阳经有关,疗效较好。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著名保健穴位,同时也可用于治疗。古人有言:“腹痛三里留”,意指腹部疼痛时,针刺足三里穴位可缓解症状。此外,古人还提到“三里常不干”,意味着通过艾灸足三里使其化脓,有助于身体健康。我认为足三里穴位有以下几个作用: 1. 对于脾胃不好、胃痛的情况,可以针刺足三里穴位。 2. 腰腿痛时,除了针刺委中穴位外,也可以选择针刺足三里穴位。 3. 风湿痹痛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针刺足三里穴位。 4. 中风后遗症,如肢体、下肢麻木偏瘫或颤抖,也可以通过针刺足三里穴位来治疗。 足三里穴位被誉为“万能老倌”,非常好用。无论是三伏天灸、三九天灸,还是贴药贴,都可以选择足三里穴位。此外,保健、艾灸、按摩、拔火罐等方法也都可以应用于足三里穴位。
金钱草是一种清热解毒药,具有比较强的清热解毒力,同时也比较寒凉。 它特别适合解除下焦的热毒,例如泌尿道感染,表现为白细胞增多、尿液憋痛、颜色黄且排尿不畅等症状。在民间,金钱草常用于治疗尿淋和热淋,即实症的淋症。 然而,由于金钱草具有较强的清热、利尿和解毒作用,对于体质较弱的小朋友和年纪较大的人,不建议大量或长期服用。医生可能会建议在实热症较严重时,短期服用金钱草。 此外,为了减轻金钱草的寒凉性,可以搭配甘草、白芍或生姜等药材,以综合其清热解毒的效果。对于青壮年,在实热症较重时,短期服用金钱草对清热解毒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拔完火罐后,当然是可以洗澡的。但是,大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建议在拔完火罐后三个小时再进行洗澡。 其次,在拔火罐的过程中,要避免受伤,因为皮肤烫伤的情况下不宜洗澡。 最后,拔完火罐三个小时后洗澡时,应尽量洗热水澡或温水澡,避免洗冷水澡。这是因为拔完火罐后,腠理处于舒张状态,如果洗凉水澡或马上洗澡,寒邪、湿邪、风邪等容易通过舒张的腠理侵犯人体的脏腑。 所以,拔火罐后可以洗澡,但需要遵循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注意事项。
刮痧的部位选择应根据疾病的需要。 一般来说,刮痧适用于外感疾病、新起疾病以及病邪较浅层的疾病。例如,头痛时可以刮与头痛相关的穴位,如太阳穴或印堂。如果出现喉咙不适、咳嗽或发热,可以刮天突穴或其后部位。感冒时可以刮大椎穴,而背痛时可以刮背后的膀胱经。腹痛时则可以刮腹部的穴位。 因此,刮痧的第一步是根据病的部位不同,刮不同的部位。第二步是根据调脏腑的不同,刮与脏腑有关的某些经络,来进行相应的治疗。
来月经通常没有不舒服,不建议拔罐。 因为月经期间,女性朋友的免疫力和正气都会相对下降一点,拔火罐需要暴露肌肤,打开腠理,容易损耗正气,容易招惹感冒和其他疾病。 但是,如果月经期间有些不舒服,比如有感冒、痛经或者月经期间有风湿疼痛、不舒服、呕吐,这时候又不想吃药也不想扎针,可以适当拔几个火罐来帮助驱邪气。
山楂在中药中属于消食药,其性味酸,具有开胃消滞的作用。 它特别擅长消除食滞,尤其是肉食,因此对于吃肉多的人来说,使用山楂较为适宜。现代医学认为山楂具有降脂作用,有助于消化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 此外,山楂也适用于小朋友和老年人,当他们没有胃口时,山楂能够发挥消食和开胃的效果。 然而,由于山楂性味偏酸,对于脾胃虚寒或反酸水较多的人群,不宜食用过多。在食用山楂时,建议与陈皮或生姜搭配,并控制摄入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山楂助消化而长期大量食用。
桑葚是一种属于中药补益药的果实,具有补肝肾的作用。 由于肝开窍于目,肝肾不足可能导致眼睛昏花或视物不清。此外,肝肾不足还可能引起腰酸背痛。 因此,对于由肝肾不足引起的腰痛和视力问题,如年纪大了视物昏花,可以使用桑葚进行补益。由于果实类具有通便作用,桑葚也可用于辅助缓解由肝肾不足引起的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