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与孕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分泌量随着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发生改变,促使女性生殖器官和乳房发育,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修复,孕激素则限制子宫内膜增生。 所以在月经周期的增殖期,雌激素分泌量迅速增加,无孕激素分泌,分泌期雌、孕激素同时达高峰,黄体萎缩后逐渐下降至最低点,月经来潮。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清洁度1-2度属于正常,3-4度为异常,提示阴道有炎症。清洁度二度,是指显微镜下可见阴道内分布大量的阴道上皮细胞及乳杆菌,仅有少量白细胞及杂菌,结合分泌物常规其他指标。 如果滴虫及霉菌检查为阴性,提示阴道内无炎症感染。建议您平时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勤换洗内裤,避免不必要的阴道灌洗或上药。
月经周期17天是不正常的,为异常阴道流血,可能与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黏膜下肌瘤、宫内放置节育器、异常子宫出血等因素有关。 建议您最好在月经期2~4天去医院做超声及性激素六项检查,查明原因后遵医嘱正确治疗,以免影响生育功能,平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长期熬夜,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勤换洗内裤。
排卵前卵泡为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卵泡液急剧增加,卵泡体积显著增大,直径可达18~23毫米,为成熟卵泡,所以卵泡直径18×16毫米发生排卵是正常现象。 一般在卵泡破裂前36小时,促黄体生成素升高达高峰,使用排卵试纸可监测排卵时间,安排好同房可以提高受孕的几率,建议您排卵后注意休息,减少精神紧张,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
HPV高危型16型或18型阳性不一定是宫颈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促使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检测结果阳性,提示患子宫颈癌的风险性升高,但不能确诊为宫颈癌,需进行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等进一步检查确诊,如果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未见异常,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用干扰素等促使HPV病毒转阴。
CIN1级目前称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约60%会自然消退,细胞学检查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下者可观察随访,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两年者需进行治疗。 当细胞学检查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活检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阴道检查充分者可采用冷冻和激光等消融治疗,若阴道镜检查不充分,或者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时需采用子宫颈锥切术,包括Leep刀手术和冷刀锥切术。
月经期间可以多喝温开水,经期机体失血,消耗大量水分,应适当补充水分,经期体虚怕寒,多喝点生姜红糖水或暖宫汤等,温经散寒,促进经血顺畅排出,缓解痛经。 另外月经期机体免疫力低下,可以多喝点鸡汤、鱼汤、排骨汤、牛奶等,滋补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月经期饮食上需适当忌口,少喝咖啡、碳酸饮料、酒精类等饮品,控制寒凉、辛辣食物的摄入。
白带呈粉色说明其中含有血液成分,非月经期白带带血,考虑与围排卵期出血、宫内放置节育器、宫颈炎等因素有关,排卵期阴道少量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改变引起子宫内膜少量剥离出血,不需要治疗,2~3天后自然好转,如果不在排卵期最好去医院做阴道内诊及彩超检查,查明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
Ph值7.0提示呈碱性,妇科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Ph值正常为3.8~4.4之间,一般不超过4.5,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有利于阴道乳杆菌生长,Ph值7.0考虑与频繁性交、阴道灌洗、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白带常规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治疗,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勤换洗内裤。
正常的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稀糊状或透明蛋清状,量少、无异味,内裤出现水一样的分泌物考虑与阴道炎症、生殖器肿瘤、黏膜下肌瘤伴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您最好去医院做盆腔彩超、分泌物常规等相关检查,查明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或手术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勤换洗内裤,用过的内裤及毛巾用开水烫洗,暂时禁止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