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精神心理与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方面,症状非常关键。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表现为胸口闷闷的、有压迫感,甚至感觉像有石头压住一样。另一个主要鉴别点是,这种症状多数在运动中诱发,如上楼梯、走得快或赶公交车时。如果休息三五分钟或20分钟内症状能缓解,那么多数会考虑可能是冠心病。有些病人胸闷,但如果运动后能缓解,或剧烈运动后反而更舒服,这种情况一般不太考虑是冠心病。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如果怀疑自己患有冠心病,最好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都能观察到心脏血管的情况,但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造成的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症状。对于这种病人,一般治疗是通过几方面进行的。 首先就是休息,有些人说吃硝酸甘油,但这时候一定要看血压。如果心绞痛发作时血压偏低,盲目含服硝酸甘油虽然可以缓解胸口症状,但可能导致血压剧烈下降,甚至诱发休克,增加危险。 因此,出现心绞痛时,首先要明确诊断,搞清楚血压和心率的情况,最好能够直接去医院就诊。 对于平时患有慢性冠心病、偶尔发生心绞痛的患者,建议规律地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同时还有降血脂药物。适当可以服一些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丹,这些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症状。当症状缓解之后,还是要马上去医院就诊,不要耽误病情,以免引起不良的严重后果。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的是心率低于正常值60次每分钟,并且伴随胸闷、心慌不适甚至头晕等症状。 这种心律失常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一旦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及时就医。
心律失常的检查,最方便快捷的手段是心电图。 然而,有些心律失常并不是长期存在的,它们可能是阵发性的,例如一个月可能只发作三五次,或者在一天内的某个不规律、不定时的时间段发作。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心电图很难捕捉到心律失常的类型。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除了普通心电图外,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目前,有些最新的动态心电图类型是长程心电图,比如可以监测7天的心律失常情况,这样更易于捕捉到心律失常的类型。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明显的症状。 实际上,有些患者的血压高达200多,却没有任何不适感,这可能是因为长期高血压导致机体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这类患者往往较为危险,因为他们往往是因为脑出血等严重症状才首次就诊。当然,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胸闷、脖颈部紧张感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此外,有些患者可能会因为血压升高而感到眼皮沉重、双眼发沉,甚至出现视物模糊。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我们不能仅凭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而应该依据监测的数值来确定,以降低健康风险。
心律失常可以理解为心脏的电信号或电路出现了问题。 导致电路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第一个原因是可能发生了短路,或者电线老化,这类似于传导系统的退化。 另外一种可能是心脏冠脉血管系统出现了问题,相当于血管系统出了问题,引起心脏局部缺血。缺血之后反过来也会影响电信号的传导,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实际上,还有一些心律失常的原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最常见的还是因为心脏电路系统出了问题。
房颤的患者一般不会诱发突然猝死。 房颤最主要的特点是会引起心慌和心悸,另外还可能引起血压偏低。长时间后,房颤可能引起心衰的表现,如呼吸困难、走路困难和气短。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中风和心衰。大多数情况下,房颤不会引起猝死。 然而,房颤引起的慢心率可能导致超过5秒以上的停搏,从而出现突然晕倒。过长的心脏停搏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例如超过5秒时,就需要及时干预。超过5秒后,大脑供血严重不足,可能导致晕倒和猝死。
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首先需要提前进行专业的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 如果我们出现血脂升高,应及时干预;如果出现血压升高,应在心血管医生的监控下服用药物治疗;如果出现冠心病心绞痛,应及时就医。对于大家比较熟悉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肥胖等,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都要高度警惕心源性猝死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年轻患者,我们也不能忽视,因为冠心病的发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因此,对于长期熬夜、长期大量吸烟、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年轻患者,我们建议定期进行专业的体检,以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冠心病的治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增加活动量,特别是有氧运动,以增强心肺功能。其次,要规律饮食,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同时,还应避免熬夜,戒烟和戒酒,以减少对心血管的负担。 2. 药物治疗:一旦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必须遵循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建议,进行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这些药物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降低血脂水平,从而改善心血管健康。 3. 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如果血管堵塞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通过造影可以了解血管堵塞的具体情况,进而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能够迅速使用机械方法疏通血管,改善血供,缓解症状,并降低心血管风险。
一般来讲,血脂升高是指血脂检验的指标超过上限,这时就被认为是高脂血症。 例如,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并放过支架的患者,即使血脂在正常范围内,如大多数检验科的指标是3.34以内、3点多以内或3.6以内,我们也认为血脂升高。对于普通人来说,诊断高脂血症的标准是总胆固醇大于7.0,但这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当出现血脂升高的情况时,建议大家去心血管专科门诊咨询。
胸闷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严重、最可能危及生命的是心绞痛和主动脉夹层。 在出现胸闷时,最好前往心血管专科门诊就诊,因为只有心血管专科门诊能够识别出这些急危重症的病变。如果排除了这些急危重症,那么可以根据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建议,进一步检查是否由肺功能不佳、焦虑症或失眠等因素引起的胸闷。
当我们出现胸闷气短时,首先要明确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心肌缺血,这种情况下,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以及扩张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的药物。同时,还可以服用中成药,如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来缓解症状。胸闷气短也可能是由心力衰竭或肺功能不佳引起的。 因此,在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在专业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 最根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它的原因很多,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抽烟等。在治疗上,必须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例如,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我们需要强化降血脂治疗;对于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我们需要控制血糖。对于心绞痛患者,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服用临时缓解症状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倍他乐克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减轻心脏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及时就医。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主要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例如,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房颤、频发室早搏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疾病,可以采用这种微创消融手术。手术过程中,通过外周静脉入路,将导管送入心脏内部,精确定位到异常的心脏起搏点,并利用高温消融技术进行治疗,从而有效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非常小。 目前主流的方法是通过手上桡动脉穿刺,这里可以摸到动脉波动。通过这个点进行局麻,穿刺后放一个动脉鞘,然后通过鞘管进去一个导管。接着通过导管的通路,把导丝放到血管里面。这导丝非常细非常软,而且都是在非常有经验的术者上操作,一般来讲安全性是比较好的。通过导丝,我们把支架输送到血管的狭窄地方,用球囊的办法把支架打开,然后释放进去。如果手术顺利,术后当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不需要禁食禁饮,也不需要长期卧床。如果病人通过桡动脉通路不合适,我们会通过股动脉入路,这也是局麻手术。但股动脉入路后,病人可能需要卧床12到24小时,以减少股动脉穿刺口的出血。
心绞痛是由于心脏血管狭窄引起的。 当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变得狭窄时,会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发疼痛。因此,心绞痛的最根本原因是血管狭窄,使得心脏供血不足。在安静状态下,血液量可能勉强足够心脏运动。 然而,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如爬楼梯、背重物、快速行走或爬斜坡时,心脏的需氧量增加,狭窄的血管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这时就会出现心绞痛。
首先要明确概念,高血压并不是遗传病,但它有家族聚集现象。 这意味着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我的儿女或近亲可能也会患有高血压,只是他们的危险因素不同。例如,高血压患者可能具有一些基因,称为基因易感性,这些基因使得家族成员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遗传是指高血压患者的家属所生的小孩一定会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我们称之为基因易感性,即家族现象。 如果父母或长辈有高血压病史,儿女不一定也会得高血压,只是他们得高血压的机会或风险比普通人群要高一些。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高血压的药物选择,我们目前有5大类。 这5大类包括钙离子拮抗剂、ACEI或ARB、RAAS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硝酸酯类扩张血管的药物,还有α受体阻滞剂。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并发症,这5大类药物都可以作为常规选择。但是,如果患者存在肥胖、糖尿病或合并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建议咨询专科医生。因为有些药物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 因此,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最好还是在心血管专科医生的监控下进行服药。
心脏支架手术,简单来说,是在冠状动脉血管出现严重狭窄,且药物治疗无法改善的情况下进行的。 手术通过微创方法,在患者的外周血管进行穿刺,然后利用柔软的导管将支架输送到冠状动脉最狭窄的部位,并在那里释放支架。支架释放后,会将斑块挤压到旁边,从而确保血管的通畅。
静息心率在60次/分钟到100次/分钟之间,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的正常范围,但这也会因人而异。 例如,有些人的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钟,达到55次/分钟。根据最新的指南,心率55次/分钟以上通常被认为属于正常范围,而55次/分钟以下才被称作窦性心动过缓。尽管病人的心率可能在正常范围内,比如八九十次/分钟,但有些人在心率达到90次/分钟时可能会出现心慌的症状,这时可能需要适当的干预。 总的来说,60到100次/分钟之间的心率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具体情况还是要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