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炎可出现尿蛋白异常、尿检红细胞增多、管型尿、血压增高等。出现肾功能受损时,可出现血清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肌酐升高以及各种并发症,继续发展可出现尿毒症症状。 肾炎最重要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经积极治疗可较好地延缓疾病的进展。还应积极锻炼、合理饮食、多饮水、作息规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避免各种影响肾功能的危险因素、定期复查。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是用于了解尿中白蛋白的早期微量变化。24h尿微量白蛋白主要用于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但是肥胖、剧烈运动、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也可导致微量蛋白尿,并没有肾功能损伤。 这种情况可能表明肾功能正常,但存在其他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的因素,如肥胖、剧烈运动、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还可能是因为检查出现偏差,可进行复查。

尿毒症无尿存活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个人体质、日常护理、患者心态、治疗配合度等,无法具体预测,可为几个月到十几年不等。 尿毒症患者应及时进行替代治疗,日常护理中必须摄入足够的热量,应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盐、富含纤维饮食。适当活动、作息规律、避免劳累、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避免各种加重肾损伤的因素,经积极治疗可延缓疾病发展。

时间长短因人而异,短者可因一次感染导致疾病迅速发展,长者可有两年或者更长时间,肾衰的疾病进展与众多因素有关。 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地坚持治疗原发疾病,防治各种并发症,避免或消除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各种危险因素,定期复查。日常生活中应作息规律,适当锻炼,合理饮食,优质低蛋白饮食,低钠、富含纤维饮食,避免劳累,这样才能延缓肾衰的疾病进展速度。

尿蛋白呈阳性或定量检查持续超过150mg/24h,称蛋白尿。蛋白尿可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2+多为病理性蛋白尿,多为持续性,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血管内溶血等疾病。应该引起重视,尽早前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以确诊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疾病的发展变化。

肾衰竭终末期可出现急性心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严重高钾血症、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唇指发绀、冷汗淋漓、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症状。 肾衰竭患者应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蛋白尿等并发症,应积极治疗延缓疾病的发展。日常生活中应适当活动,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盐、富含纤维,亲人应多陪伴患者,关心患者。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水,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极其重要,不论对男性还是女性肾脏都有重要作用。对于女性肾脏的作用尤为体现在生殖方面,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只有肾气充足,肾脏正常发育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天癸,月经至才可怀孕生子。肾脏与冲脉、任脉、带脉功能有紧密联系,可影响女性的月经、带下、生殖等功能。

肾功能正常可以排除尿毒症,如果肌酐在正常范围可确定没有尿毒症,尿毒症期肌酐清除率<10ml/min,血肌酐≥442μmol/L,且出现各种尿毒症症状,如明显贫血、神经系统症状、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即使肾功能正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作息规律、积极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不可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多饮水,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

肾炎属西医病名,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为主证,中医中虽无肾炎病名,但与中医中的水肿、淋证、尿血等相对应。 中医的肾虚类似于肾功能不足,中医上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都与正气虚有关,肾气虚损,肾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当病毒、细菌等侵袭人体时,就易引起感染,导致肾炎,肾虚不仅会导致肾炎,还会导致其他肾脏疾病,生活中应注意呵护肾脏。

尿毒症患者可以吃猕猴桃。 尿毒症患者宜高热量、低蛋白、低钠、富含纤维饮食。猕猴桃中含有维生素A、C、E等,适合尿毒症患者,可以适量食用。 尿毒症患者日常护理中,必须摄入足够的热量,应低蛋白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低盐饮食,还应适当活动。严密监测血压,严密监测肾功能,定期检查。尿毒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可延缓疾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