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就专有名词而言,并没有肾性痛风的提法。原发性痛风患者可以影响肾脏,导致尿酸盐性肾病,尿酸性肾病和尿酸结石。因此,对于原发性痛风患者,不能仅仅关注的血尿酸水平,也应该全面评估肾功能、尿常规以及泌尿系超声。
痛风的自然病程分为四个阶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关节炎期,无症状的间歇期和慢性关节炎期。通常当有急性关节炎发作之后,才称之为痛风。在急性关节炎期,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的关节红肿热痛,在24小时之内可以达到疼痛的高峰,但是大部分患者可以在两周内得到缓解。
说起痛风,大家很容易联想到这个疾病,与风等环境因素是不是有相关性。其实痛风这个名词非常好的诠释了:痛风的疾病发作特点,首先是痛,疼痛非常剧烈,风指的是它的发作速度非常快,可以在24小时之内达到高峰;但是来去如风,在两周内有大部分可以得到自行缓解。
通痛风确实是一种重男轻女的疾病。在人群中,男女的发病比例约为15:1,比例相当悬殊,这与男女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不同有关,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有促进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而雄激素则有着相反的作用,可以促进高尿酸血症。
痛风患者主要应该在内科就诊。如果医院开设有风湿免疫专科,建议患者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也可以就诊于内分泌科、肾内科,是不是男性患者,有关节痛有关节炎,又有高尿酸血症,就是痛风。
痛风的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但高尿酸血症并不等同于痛风,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有血尿酸升高。还是就诊于风湿科,在询问病史之后发现,大部分患者都没有既往急性关节炎发作的病史,这时候不会诊断为痛风,而仅仅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很多人存在误区,认为痛风就是急性关节炎发作,如果关节不痛,就意味着痛风已经得到控制已经好转。治疗痛风不仅仅是控制急性炎症的发作,更重要的是在无症状的间歇期启动降尿酸治疗。
痛风的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中的一环。代谢综合征还包括了高血压、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等一系列异常。约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痛风患者,会合并高血压,因此在治疗痛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高血压合并症予以同时治疗。
在大家的观念中,痛风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疾病,而事实也确实如此。通过研究显示,男性的首次发病多在四十到六十岁之间,女性则常在六十岁以后。虽然近年有逐年年轻化的趋势。
痛风的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绝对含义是指血清尿酸盐的水平,超过了单钠尿酸盐的溶解极限,也就是在37摄氏度时6.8毫克每分升,一旦超过七毫克每分升,患者出现急性关节炎。
痛风引起尿毒症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很多患者的关注。比如患者拿着化验单说,自己的血尿酸已经增高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就会发展为尿毒症?痛风可以影响肾脏、致尿酸盐性肾病、尿酸性肾病和尿路结石,严重时可以引起肾功能受损,到了晚期也可以导致尿毒症。
痛风的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和慢性关节炎期。通常有关节炎的发作,才称之为痛风。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患者往往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影响活动,在24小时之内达到高峰,通常在两周之内可以得到缓解,之后患者会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
根治往往是患者的心愿,但是就像内科大部分的慢性病一样,目前痛风没有特效的根治药物。患者的医从性是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初次的痛风患者,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疾病的自然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患者的药物选择,争取患者最大程度的理解和配合。
事实上,很多药物都可能会有胃肠道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呕吐。秋水仙碱被认为是痛风的特效药,它的常规用法也就是的传统用法,是每小时口服一片,或者是每两小时口服两片,直到关节炎症得到缓解。
痛风会不会遗传,也是很多患者会关注的重点。痛风有一定的家族史,可以高达40%。研究显示,血清尿酸盐水平受到了多个基因的调控,其机制非常复杂
在男性与女性之间,诱发因素差异比较大。在男性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最主要原因是饮酒,其次是高嘌呤饮食和剧烈运动;在女性最主要的诱发因素是高嘌呤饮食,其次是突然受凉和剧烈运动。
痛风的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除了高尿酸血症以外,代谢综合征还包括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一系列异常,约有7%到74%痛风患者合并有糖耐量异常,25%到50%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点是关节的红肿热痛,局部皮温升高。在急性关节炎期,患者除了局部的红肿热痛,也可能会伴有发热的全身症状,但随着关节炎的消退,发热一般可以得到缓解。
痛风的治疗远不仅仅是急性关节炎期的止痛治疗,更为重要的是长期的降尿酸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是减少急性关节炎发作,减少痛风石沉积,保护关节和肾脏功能的关键。
饮食是痛风患者关注的重点。痛风患者应该限制饮酒量,因为乙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患者还应该注意减少食用和饮用富含果糖的饮料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