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新鲜蔬菜是痛风的保护因素,但是要注意尿酸的来源。80%为内源性,只有20%位外源性,即便是通过严格的控制饮食,也可能只能将血尿酸降低1毫克每分升,至这离目标水平也就是6毫克每分升,可能还有一段距离。
痛风的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而不是高转氨酶。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功能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痛风患者常常容易合并脂肪肝、酒精肝,也可以出现转氨酶的升高。
如何进行降尿酸治疗?目前国内已有的治疗降尿酸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主要包括非布司他,和别嘌呤醇;另一大类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起到降尿酸作用的药物,主要是苯溴马隆和丙磺舒。
激素在痛风症的应用存在着两种误区,一就是一痛就吃不痛不管,第二就是强烈的排斥使用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工作中,选用糖皮质激素需要针对特定的人群,比如对于常规的非甾体药,或者是秋水仙碱不能耐受,或者是因为消化性溃疡或肾功能不全。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所导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而单钠尿酸盐容易在低酸碱度,低环境温度下沉积,因此该疾病容易好发在大脚趾,也就是第一跖趾关节。因为这个关节,经常暴露于低的环境温度中,而且又位于体循环的远端。因此50%的痛风患者会以,第一跖趾关节炎为首发症状。
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果患者的肌酐升高,通常认为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受到影响。痛风不单单可以导致关节的红肿热痛,还可以像肾脏,比如尿酸盐性肾病、尿酸性肾病和尿酸结石,严重时也可以使肾脏功能受到影响,肌酐升高。
饮酒与痛风的相关性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饮酒确实与痛风的发病风险增多有关,乙醇通过多种机制而诱发高尿酸血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乙醇在分解代谢过程中间,需要消耗ATP,也就是三磷酸腺苷,是嘌呤转化和尿酸生成增多。
海鲜富含嘌呤,而白酒可以促进嘌呤代谢,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就是尿酸,因此海鲜喝白酒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血尿酸水平急剧的升高。在已有血尿酸,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或者是痛风的患者中间,短时间内大量使用这两种搭配,就有可能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
有研究显示,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疲劳,都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与规律作息、规律饮食的人群相比,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发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更高。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为突发的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患者的急迫目标就是快速止痛。推荐患者尽快在24小时内启动抗炎治疗,可以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或者秋水仙碱,选择治疗的时机往往比选择何种药物更为重要,启用时间越早,起效越快,患者的炎症控制的越快。
有些痛风患者认为,既然怀疑痛风,就只要观察血尿酸的水平;而作为风湿专科医生,需要更全面的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合并症情况。常规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和泌尿系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