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肺上的多发结节是否已经发生转移,要根据肺结节的变化程度判断。 若肺癌发生了肺内转移,会出现主病灶和子病灶,或原发病灶和转移灶,一般原发病灶的体积会大于转移灶。 若肺内出现的结节大小都差不多或表现为磨玻璃结节、混合密度结节,不是肺内转移。 如果肺里出现较大的主病灶和很多小的子病灶,才怀疑肺内转移。
肺腺癌患者术后需要做的检查有以下几个: 1、胸部的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主要指癌胚抗原;定期复查胸部的影像学,可以观察到患者术后局部恢复、局部复发、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 2、增加骨扫描、腹部CT,及头部的磁共振检查。 3、MRD检查:比影像学检查提前6个月发现肿瘤的复发。
肺腺癌容易转移到身上相当多的部位。 肺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脑组织、骨组织以及肾上腺,尤其是在干骺端、脊柱以及肋骨中最容易出现骨转移。 如果转移部位在罕见部位、皮下、肠道中出现,往往提示肿瘤处于爆发的边缘。
5mm结节有血管空泡,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 这种危险指有可能进展到浸润癌的程度,但并不危及生命,而是认为有可能是恶性肿瘤。从临床指南来讲,5mm结节目前不太建议立刻手术,除非是在做其他的肺部结节的过程中可以一并处理。一般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观察结节的大小、密度、生长情况,以及空泡和微血管的变化情况。
磨玻璃肺癌和高分化腺癌之间有存在一定关联,但是不能够划等号。 磨玻璃肺癌指肺上的局限性的团块样组织,而高分化腺癌是指病理切片上的分化程度接近正常组织的肺腺癌。一部分磨玻璃结节,在病理切片上表现为肺腺癌,但不一定是高分化腺癌。 因此,要根据手术切除的结果,做出进一步的病理诊断,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磨玻璃结节发展成肺癌是逐渐的过程。 1、影像学表现:除了密度增高外,结节的体积也会增大,同时还伴随有血管的增生,以及周围的分液、毛刺等相应改变。 2、病理学: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对应纯磨玻璃结节;原位癌、微浸润癌,对应混合密度的磨玻璃结节,发展到了浸润癌,就是后边长得比较大,有毛刺、分叶的实性结节。
不同的肺结节,癌变几率不同。 如果肺结节是混合密度的磨玻璃结节,尤其是在持续观察不消散情况下,癌症的几率比较大。如果是长期存在没有变化的实性结节,良性的概率就比较大。 所以,根据不同形态、不同大小、变化趋势的肺结节,预示着不同的恶性程度。因此,不能单纯就肺结节本身做出癌变的概率。
良性肺结节要建议定期复查。因为在没有明确的病理学检查前,只能判断肺结节良性的可能性很大。 若肺结节有明确的良性真相,比如有边界比较清楚,中间有钙化及其他的类似的表现,我们会建议患者一年左右复查。 结节持续2-3年没有变化,一般诊断为良性肺结节,但只是影像学的诊断。
所有的癌症,包括肺腺癌,都是正常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化,造成的细胞生长异常,最终形成癌症。 不同年龄的患者,肿瘤的特性有所不同。年轻人本身生长旺盛、免疫力旺盛,肿瘤的生长速度就较旺盛。老年患者本身免疫力功能低下,肾脏细胞生长缓慢,肿瘤本身的恶性程度、侵犯程度就要比年轻人低很多。
一部分磨玻璃结节是早期肺癌。尤其是对于位置较固定、逐渐长大,或伴随有空泡、血管,以及毛刺的磨玻璃结节,有可能是早期肺癌。 若有些位置不固定、生长非常迅速的磨玻璃结节,可能是炎症或者是其他疾病。 因此,一旦发现磨玻璃结节应该有一个观察期,而不是急于马上立刻手术,不能够把磨玻璃结节和早期肺癌绝对划等号。
晚期肺鳞癌的治疗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首先要考虑通过化疗、免疫治疗,让肿瘤降期或对肿瘤进行转化。若经过这些治疗后,肿瘤能够缩小,或淋巴转移灶能够消失或回缩,再考虑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晚期肺鳞癌是指的肺鳞癌长大到了一定水平、侵犯到了重要的器官、造成了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提示预后不好。
肺腺癌到了晚期相对于其他癌症的晚期来说,生存率比较高。 主要的原因在于最近几年针对肺腺癌的晚期治疗,发现了一些有革命性的药物,尤其是各种靶向药物。再一个有敏感驱动基因的肺腺癌患者通过口服靶向药物,可以获得至少1-2年以上的高质量的生活。
肺癌晚期是哪个阶段,在学术上没有明确的定义。 一般肺癌晚期是指肿瘤发展到了3B期后,表现为肿瘤侵犯的程度比较深、肿瘤生长的程度比较大,肿瘤已经形成了纵隔,或锁骨以及对侧纵隔的淋巴结转移,还包括肿瘤造成全身其他部分的转移。 肿瘤晚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提示患者的疾病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肺癌术后有基因突变和肿瘤的危险程度不相关。 从临床上和基础研究上发现,癌症就是一种基因疾病,都是肿瘤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后造成的。 有基因突变只是提示肿瘤的发病机制的一种,在某些情况下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尤其是肺腺癌中的一些类型合并EGFR基因突变或ALK突变,患者的预后比没有突变的要好很多。
小细胞肺癌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需要加以不同的局部治疗。包括对颅内转移的放疗、对上腔静脉压迫和骨质的治疗、骨转移的局部放疗,在这个前提下还要加上全身治疗,这样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因为小细胞肺癌本身对于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的敏感程度相对是比较高的,尤其是近年加了一些免疫治疗药物后,效果会更加良好。
转移性肺癌是指癌症的原发部位不在肺上,而在于其他的位置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了全身转移。而肺是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尤其是肝癌、前列腺癌以及肾癌。 转移到肺上的癌症没有什么症状,主要是在做体格检查或因为肿瘤做筛查时发现肺上多发的、清除的病灶。
相同的肺癌分期预后会不同,这是因为除了肿瘤分期还有其他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抵抗力等。 相同的肿瘤分期,但在不同的免疫的情况下,肿瘤的生长、发育、转移的情况会相对不同,因此就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所以,除了针对肿瘤的治疗外,患者的全身情况、免疫力、营养加强是治疗肿瘤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影响肺癌术后扩散的速度有很多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如果肿瘤的恶性程度比较高,扩散的速度就比较快。 2、肿瘤本身:在手术前肿瘤本身发展的程度已经是中期,或临近要全身扩散。 3、和患者的全身情况,尤其是抵抗力相关。 4、年龄因素:越年轻的患者,肿瘤的扩散速度越快。
原发性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小细胞肺癌。 肺癌在原发灶非常小的情况下,就可以出现明显的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甚至转移灶比原发灶还更大一些。因此治疗以全身治疗、综合治疗为主,而以手术治疗为辅。 如果是非小细胞肺癌,在早期是以手术为主的中心的综合治疗;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绝大部分考虑化疗或免疫治疗。
肺癌出现胸腔积液的时间有: 1、肺癌累及到胸膜腔,甚至肺癌出现了胸膜腔的种植、转移时。由于胸膜腔的渗出液体明显增加,而渗出液体的吸收过程受到明显障碍,这时会出现胸腔积液。 2、肺癌导致肺淋巴管的回流受阻时。淋巴管是胸腔积液吸收的主要途径,由于正常的产生而吸收减少,导致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