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第三天没有大便,如果宝宝精神好、食欲好、睡眠好,只要没有感觉腹胀、腹痛,大便时舒服,大便是软的,即使三天排1次大便,都是正常的。还有可能是攒肚,特别是纯母乳喂养的,是非常常见的。 如果烦躁不安、睡眠差、大便时哭闹、有难受的表现、大便硬,就考虑是便秘。可以口服益生菌,天气太干燥时适当饮水、多趴一趴或者按摩腹部,来缓解便秘。如果便秘严重,可以使用开塞露通便。
新生儿胃比较浅,呈水平位,故容易吐奶。如新生儿吃完奶后立即入睡,或吃着奶就睡着了,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睡醒后吐奶。 这时需注意哺喂婴儿时坐着喂奶,喂奶后应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里的空气。平卧时头肩部稍垫高,先让宝宝右侧卧位半小时,然后再放平,还应养成吃完不要立即睡觉的习惯。如果吐奶严重,需行相关辅助检查,除外疾病,如胃肠道的疾病,先天性幽门肥厚、胃扭转、肠梗阻。另外,还需除外遗传代谢病或甲减等。还有对母乳或牛奶蛋白过敏,可试停母乳,换用水解蛋白奶粉。
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可以产生内源性的维生素D。但是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且要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还需阳光充足,皮肤暴露范围足够,阳光暴露时间充足等。所以隔着玻璃晒太阳,不能产生足量的维生素D,不能有效促进钙吸收,可口服维生素AD进行补充。 如果是新生儿黄疸,隔着玻璃晒太阳,有一定的减轻黄疸作用,但需暴露充分。应避免中午阳光太毒的时候晒,避免皮肤灼伤。
宝宝脐部发炎一定要注意,因为脐部血流丰富,且与重要的脏器如小肠、膀胱、腹膜等相通,如果脐部感染较重,感染不易局限,可导致败血症、腹膜炎,肠炎、膀胱炎、脑炎等。故如果出现反复高热,精神差等情况,需及时医院就诊。 如果感染比较局限,只有表面的红肿,没有形成脓肿,可用碘伏或者是75%的酒精进行局部消毒。然后用烤灯烤,使局部保持干燥,脓液形成后及时引流。护理需注意,避免穿过紧的衣物,避免尿便污染,且注意清洗。
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多是糊状的,金黄色或者淡绿色的,味道不臭,稍酸,每日1-7次或者1-2周一次。 配方粉喂养的婴儿,大便比母乳喂养的要稠些,次数较少,呈现淡黄色或者褐色,味道臭,有时出现奶瓣。 如果是着凉或病毒、细菌感染,大便可出现异常,如蛋花水样便,含有腥臭味的脓液,大便带血,大便次数会增多等,同时伴有腹胀、肠绞痛、反复呕吐、精神差等。
轻轻摇晃宝宝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如果是使劲地前后、上下、左右摇晃宝宝,就可能使大脑和颈椎受损,因为新生儿的大脑、颈部肌肉以及颈椎发育都不完善。 剧烈晃动可能使宝宝的大脑在颅骨内前后摆动,这时大脑可能会撞击头骨内部,进而会破坏大脑的血管、神经,并可能撕裂脑组织,造成严重危害,可能遗留癫痫、脑瘫、失明、智力障碍等后遗症。家长一定掌握正确的哄娃方式,避免剧烈晃动。
新生儿睡眠不踏实老哼哼唧唧,应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肠绞痛,除睡眠不踏实老哼哼唧唧外,还可能有易哭闹、腹部胀气、排气多、脐疝、喂养频繁、体重增长满意甚至过快等情况,若出现这些情况,可以让孩子多趴着、甚至趴着睡觉,但需注意别压到口鼻,每次吃完奶将宝宝抱起拍嗝,排出胃内空气,也可做排气操或腹部按摩; 2、别让宝宝一次吃太饱,吃太饱也容易睡觉不踏实; 3、还需注意有无缺钙,若生后不及时补充维生素D,也易出现睡眠不安稳。 4、若宝宝母乳或牛奶蛋白过敏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新生儿鼻塞不一定是感冒。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很容易发生感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感染后,鼻部粘膜充血、肿胀,导致鼻腔狭窄,可伴随发热、流涕、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此时考虑感染,需及时就医,同时,还应考虑是不是发育异常,如鼻腔狭窄及后鼻孔闭锁等,建议外科就诊。 出现鼻塞护理上注意保暖,避免温差过大,避免感染。如果有鼻腔分泌物,可以用棉签将分泌物取出,或者是用生理海水喷鼻。如无分泌物,可用温热毛巾敷于鼻部,平卧时可以将头部垫高30度,缓解症状。
新生儿是指生后28天内的婴儿,42天的婴儿就不属于新生儿范畴了,不应挂新生儿科。 42天的婴儿如果有感染如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哭闹明显、喂养困难、腹泻等,需挂儿内科行相关检查。 如反复呕吐、消瘦、腹胀明显、斜疝等情况,需挂儿外科进行相应检查除外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 如有眼部、耳鼻喉部或皮肤病变,可于相应科室就诊,如婴儿无上述相应症状,可于儿童保健科就诊,评估婴儿智力、运动等发育情况。
新生儿抬头是第一个大运动的发育,意味着颈曲的发育,新生儿时期经常进行俯卧位练习的婴儿,一个月时能将头抬起,头能摆正不歪,两个月时,可以在俯卧位抬头成45度。到三个月时,能用双臂支撑着,挺起头和胸部呈90度。抬头训练,可以锻炼颈肌,背肌和胸肌的力量。 训练宝宝做抬头动作可以拿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在宝宝面前晃动,吸引注意力,当他注意到玩具时,将玩具慢慢抬高,促使婴儿不仅抬起头而且抬起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