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检测当中,只有乙肝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提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以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既往感染和乙肝疫苗接种后。 乙肝疫苗接种以后,出现的乙肝抗体一般为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抗体600多,提示抗体滴度较高,对乙肝病毒抵抗力较强,只有在乙肝表面抗体低于10mIU/ml时,提示抗体水平不足,需要加强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功能性治愈也就是临床治愈,是指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以后,患者出现了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或者是虽然未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但是乙肝病毒载量检测不到,肝功能检查指标均正常,肝脏穿刺肝组织病理学有明显的改善。 临床上即达到了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但是由于患者肝细胞核内的病毒仍未能被清除,在停药后仍然存在复发的可能,所以建议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不宜随意停用抗病毒药物。
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是乙肝感染者,肝功能出现胆红素次增高,是不是意味着病情严重的问题。胆红素一般是在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时可以出现胆红素的增高,活动性肝硬化时也可以出现升高。 乙肝患者出现胆红素升高,是否与病情加重有关,需要结合患者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转氨酶,凝血象以及上腹部B超的检查,综合来判断。 如果乙肝病毒载量增高,肝功能胆红素升高,同时伴随有转氨酶的升高,凝血象的异常,多提示病情加重,病情有严重倾向。 如果乙肝感染者,乙肝病毒载量正常,肝功能转氨酶未见异常,仅仅是胆红素出现一个轻度的升高,则建议动态观察肝功能数值。
关于乙肝病毒核酸检测的问题,临床上乙肝病毒核酸检测指的是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 乙肝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直接确诊,目前是否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以及传染性的大小。如果患者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除了需要行乙肝病毒载量的检测,还需要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肝功能检查了解转氨酶,胆红素水平,凝血象检查,甲胎蛋白以及肝脏的B超或者是CT等影像学检查,综合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乙肝的病毒感染,以及目前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乙肝病毒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乙肝病毒检测对判断预后抗病毒治疗疗效判定,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以及抗病毒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要了解乙肝病毒载量的数值以外,还需要了解患者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肝脏的B超或者CT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以及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当中,一定要定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来判断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如果乙肝病毒载量出现增高,需要警惕抗病毒药物出现耐药的可能。
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是乙肝病毒复制活动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乙肝病毒含量越高,其传染性越强。乙肝病毒DNA2.45+02临床提示乙肝病毒载量为245copies/ml,乙肝病毒存在低水平复制,其病情是否严重,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其它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凝血象,肝脏的B超或者CT等影像学检查综合来判断,才能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乙肝两对半检测当中,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在无症状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可以持续存在多年,甚至终生。 由于,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的滴度与乙肝病毒DNA的载量呈正相关,也就是乙肝表面抗原滴度越高,提示乙肝病毒DNA载量越高, 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越强。也就是乙肝表面抗体结果增高,提示乙肝病毒感染,以及传染性强的标志。
乙肝表面抗原0.01,一般见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报告,其正常值应该是小于0.01,如果其检测数值介于0.01至52000之间,提示可能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 具体的意义需要结合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和核心抗体的结果综合来判断。如果乙肝表面抗原0.01,同时其余四项检测指标为阴性,提示未感染乙肝病毒。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0.01,同时伴有乙肝的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阳性,提示既往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目前已处于恢复期。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通常乙肝表面抗原的滴度与乙肝病毒载量呈正相关,乙肝表面抗原滴度越高,乙肝病毒载量也越高。乙肝表面抗原15000,提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可能存在乙肝病毒DNA阳性。 其病情是否严重,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象等实验室检查,以及患者肝脏的CT或者是B超等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患者病情是否严重。
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提示患者或者被检者乙肝两对半检测,显示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但是抗体滴度较低,建议进一步行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了解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如果抗体滴度低于10mU/ml时,建议孕妇在妊娠结束时,重新接种乙肝疫苗,以增强乙肝抗体滴度,提高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而在孕期是不建议接种疫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