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瘤也是子宫腺肌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子宫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状或团块儿,与肌壁间子宫肌瘤相似,所以称为子宫腺肌瘤,因为局部反复出血导致病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与周围子宫肌层无明显界限,做手术时难以完整剥出。 子宫腺肌瘤的患者,如果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可以试行腺肌瘤的病灶挖除术,但是手术后有腺肌瘤复发的风险。如果子宫腺肌瘤患者没有生育要求、症状严重,可以行子宫全切手术进行治疗。
盆腔炎的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手术指征包括脓肿经药物治疗无效或脓肿持续存在或脓肿破裂。手术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也可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的穿刺引流。 手术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全面考虑,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以采取保守性手术为主。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屡次发作者可进行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 对极度衰弱、危重患者的手术范围需按具体的情况决定,可在超声或CT引导下采取经皮引流技术。若盆腔脓肿位置低,凸向阴道后穹窿时,可经阴道切开排脓,同时注入抗生素。
痛经可以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类型,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 可以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以青春期多见。 常在初潮后1到2年内发病,疼痛位置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及大腿内侧。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常见原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继发性痛经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双角子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子宫发育畸形,多因形成子宫段副中肾管发育及融合异常所致,根据宫角在宫底水平融合不全的程度可以分为完全双角子宫和不全双角子宫。 双角子宫一般无症状,有时双角子宫月经量较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 检查时可触及子宫底部有凹陷,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显像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均有助于双角子宫的诊断。 确诊双角子宫后一般不予处理,如果双角子宫怀孕后出现反复流产时,可行子宫整形手术。
当痛经症状比较轻微时,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缓解痛经症状,包括消除患者的紧张和顾虑情绪,向患者说明来月经时的轻度不适症状是正常的生理表现,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戒烟,都对缓解月经期疼痛有一定的帮助。 当疼痛严重不能忍受时,可以采用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前列腺素合成为抑制剂,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产生,防止过强子宫收缩和痉挛,从而起到减轻或消除痛经的作用。 常用药物为布洛芬,在月经来潮开始服用药效最佳。另外对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也可以采取口服避孕药的方式来缓解痛经症状。
子宫壁破裂,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裂开,是直接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子宫破裂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子宫存在瘢痕和梗阻性难产。子宫破裂按破裂程度可以分为完全性破裂和不完全性破裂。子宫破裂的发生通常是渐进的,通常多数由先兆子宫破裂进展为子宫破裂。 当发生先兆子宫破裂时,应该立即抑制宫缩,即刻行剖宫产手术。当出现子宫破裂时,应该在输血、输液、吸氧和抢救休克的同时,无论胎儿是否存活,尽快手术治疗。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经产妇,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症状是月经改变和进行性痛经。子宫腺肌症的痛经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经前一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 子宫腺肌症的痛经的发生率在15%到30%。 妇科检查子宫强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根据进行性痛经症状和月经过多史,结合妇科检查有助于对子宫腺肌症作出诊断。
粘连性盆腔炎是指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和瘢痕形成,导致输卵管增生、增粗,输卵管阻塞,输卵管卵巢粘连,输卵管伞端闭塞形成,浆液性渗出物聚集,形成输卵管积水。主骶韧带增厚,使子宫位置固定。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治疗方案,不孕患者,多需要辅助生殖技术协助受孕。 对于慢性盆腔痛,可以对症处理,或给予中药理疗等综合治疗,治疗前,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它引起盆腔痛的疾病。对于炎症疾病反复发作者,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
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症状,患者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涨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痛经严重者可以影响生活质量。 在痛经发生时消除患者紧张和顾虑情绪可以缓解的疼痛,同时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均对缓解痛经的疼痛有一定帮助。 当痛经疼痛特别严重不能耐受时也可以采用口服止痛药物进行缓解,常用药物包括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布洛芬等,另外口服避孕药也可以缓解痛经的症状。
双子宫是常见的女性子宫发育异常,是因为胚胎发育过程双侧副中肾管未融合导致。表现为各自发育成两个宫颈和两个子宫,也可为一侧子宫颈发育不良、缺如,子宫可伴有阴道纵隔或斜隔。双子宫患者多没有自觉症状,伴有阴道纵隔可有相应症状。 检查可触及子宫呈分叉状,宫腔探查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见两个宫腔。双子宫一般不予处理,但双子宫患者怀孕后如果出现反复流产的症状,再排除染色体、黄体功能及免疫因素等因素外,可以行矫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