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长期从事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尤其是冠心病的支架...
脉搏的间歇性停顿,一般是心律失常引起的。 1.房颤:心房跳得非常快,跳到350-600次/分之间。有间歇性停顿,且脉率小于心室率。主要原因是心室脉搏弱,无法感知到。 2.早搏:心脏过早活动后,导致心室率非常不规则,尤其在早搏时,心脏输出非常少,这时感知不到活动,引起脉搏停顿。
安装起搏器术后不需要抗凝。 起搏器是穿刺锁骨下或者进行静脉穿刺以后,埋在皮下连接起来的。如果进行抗凝会造成出血,伤口没有办法愈合,一般不用抗凝。 起搏器的导线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不会在起搏器电离上形成血栓。在植入起搏器以后大概3-5天,或者等到起搏器囊袋拆线以后,可以进行抗凝治疗。
单腔起搏器,在10-17年左右更换;双腔起搏器一般8-15年左右更换;三腔起搏器10年左右要换一次。 起搏器何时更换跟使用次数、功能有一定关系,还有电池容量。有些大容量的电池,单腔起搏器可以用17年,双腔起搏器可以用15年左右。电池耗光后,要进行起搏器更换。 心脏起搏器通常分成起搏器、电极两部分。
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行射频消融术: 1.症状阵发性房颤,经过Ⅰ类或者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或者不能耐受; 2.反复发作或者是症状阵发性房颤,使用Ⅰ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前; 3.持续性房颤射血分数下降;抗心律失常治疗后,效果不佳; 4.持续性房颤抗凝3周以上,食道超声证实左心耳无血栓。
冠脉造影住院一般需要2-3天左右。 第一天要完善血液、心电检查、彩超、胸片等相关检查。当天或第二天进行冠脉造影,术后再观察一天。 造影后无特殊处理,可在第2-3天出院;若要植入支架,要观察大概1天左右。 冠脉造影是穿刺桡动脉或者股动脉,通过导管到达心脏左右冠状动脉来注射造影剂,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在适当合理的前提下,建议冠心病患者多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增加心肺功能,改善侧支循环。 评估心肺功能后,建议进行康复运动和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 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控制好运动的量,不要突然进行剧烈运动。
心室预激不能自行消失。 正常传导外有先天性房室附加通道存在,大部分病人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表现为经典的delta波。间歇性预激指的是心室旁路前向传导表现为间歇性,有时候有的,有时候消失。 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同室上速;合并发房颤或房扑,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发作时可用药物转复成窦性心律。
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后,建议平卧24小时再下床活动。 1、主动电极,一般平卧12个小时; 2、被动电极,一般平卧24小时; 3、只是更换起搏器,没有换电极,不需要卧床。 术后囊袋需要进行压迫,平卧的同时再使用局部沙袋压迫。 如果过早活动容易引起出血,24小时以后再下床活动,则避免起搏器脱位。
房颤消融术后,并没有绝对不适合的工作,更要关注的是术后活动,活动是诱发出血重要的因素。 房颤消融术后建议卧床;出院后2周内避免剧烈下肢活动、避免游泳、洗澡,局部穿刺部位保持干燥。 当术后穿刺点长好,周围瘀点消散,可以正常运动。术后要使用一段时间抗凝药物,避免剧烈活动或者进行危险系数大的运动。
降低清晨高血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比如戒烟、限酒、充足睡眠;及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避免剧烈活动:清晨是高血压患者危险的阶段,晨练容易出现心血管事件。 3、选择长效降压药物:降压药是硬道理,覆盖到清晨,可以保证控制清晨血压。
冠状动脉造影有副作用,主要有以下不良反应: 1、出血、血肿:穿刺桡动脉或者股动脉,在穿刺部位可能造成出血,甚至血肿。 2、造影剂过敏:造成肾病、休克、喉头水肿等。 3、血管穿孔:推送导管或者导丝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动脉血管穿孔、撕裂,造成严重并发症。 上述情况发生几率非常低,大可不必担心。
第三类CCB降压药,包括临床上常见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等。 代表药物有苯磺酸氨氯地平,半衰期达到35-50个小时,一般每天服用1次。疗效不受胃肠道食物影响,可以跟绝大部分药物一起服用,通过肝脏代谢,所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是安全的。 昏迷或者进食障碍的患者,可以磨碎服用。
一般来讲,心脏血管钙化不能恢复。 可以通过系统治疗或者生活方式改变,有效延缓疾病发生跟发展。 导致心脑血管钙化,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管腔逐渐狭窄,长期导致明显钙化。 建议避免不良因素,比如吸烟、酗酒、肥胖,包括肾功能不全;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症、高血糖,积极进行药物干预。
高血压手脚发麻,主要原因如下: 1、血压波动造成血管收缩痉挛,血管狭窄或脑血管狭窄局部供血不足; 2、合并糖尿病,糖尿病造成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腰椎疾病、神经性疾病; 3、合并小中风,还可伴随肢体僵硬、蚁走感、头晕等。 高血压患者突发肢体麻木,首先要考虑颅内病变,比如脑血栓、脑出血。
高血压手抖,要考虑以下原因: 1、明确是否为高血压造成脑损伤,比如既往有脑出血、脑梗塞等,可以适当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等等; 2、是否有合并帕金森或者突发性震颤等等; 3、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4、既往无类似脑损伤的情况,考虑精神因素或肌肉因素,比如心理压力大,伴有焦虑、失眠等。
早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按摩。 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者有轻微症状,比如局部发凉、间歇性跛行。 按摩是中医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案,不仅是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保健治疗的作用。 按摩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效果,但病情严重时,单纯依靠按摩治疗,效果不理想,建议尽早来血管外科或者心血管科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出现坏疽,治疗包含以下方面: 1、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以及截肢率; 2、生活方式改变,严格戒烟、保证健康的饮食习惯; 3、功能锻炼; 4、药物方面:降脂药、降压药、抗血小板药、降糖药等; 5、必要时要截肢或者通过介入治疗,减少截肢范围。
偶尔跑步可以预防冠心病,但作用不大;规律、规范适当的运动,才可以降低冠心病发病的风险。 生活方式对冠心病预防非常重要,包括规律生活、保证充分睡眠、戒烟限酒;避免长期重体力活动、过度劳累。 饮食上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以谷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心血管硬化会引起高血压。 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动脉硬化后,尤其是小动脉硬化,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结构和功能损害,导致血管损伤,血管内皮损伤以后,导致动脉硬化,因此高血压会加重,动脉硬化发生和发展。 建议提前预防血管硬化,不要出现症状以后再干预。
血压早上正常下午升高,一般是正常的血压波动。 血压在24小时都存在波动,通常表现为上午或者下午明显增高,晚上明显下降,称为两峰一谷。血压在早晨不高,下午增高,也不影响高血压诊断。 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种情况要观察下午血压波动的情况,由于情绪激动或者运动所导致高血压,这时候不需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