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主要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特别在脊柱微创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椎管狭窄的病因多与退变性因素有关。 正常情况下,椎管的宽度比神经的宽度要大,此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受压而引起临床症状。当老年患者由于退变性疾病导致骨性结构增生、黄韧带皱缩、椎间盘突出等,容易导致椎管的面积缩小,严重时卡压到神经,则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需要注意的事情有: 1、不要做颈部的剧烈活动:避免神经出现局限性的撞击,从而引起临床症状。 2、预防颈部突然的外伤:避免急性的神经功能缺失,包括四肢的功能障碍、麻木、疼痛。 所以颈椎椎管狭窄患者平时要注意防止颈部的损伤和过度活动,适当的锻炼颈背部的肌肉,保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性曲度。
腰椎间盘突出是否好转,可从以下两点进行判断: 1、临床症状是否缓解:如果经过保守治疗以后,患者腰痛或下肢的放射性疼痛缓解,则认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拍片查看椎间盘突出物是否缩小:如果椎间盘突出物逐渐缩小,甚至消失,这也是椎间盘突出得到改善的一个很好的客观评价指标。
腰椎椎管狭窄会导致腰疼。 腰椎椎管狭窄是退行性疾病的表现,腰椎退变的患者由于负荷改变,承载力下降,非常容易诱发腰部的疼痛。严重时,腰部疼痛的同时还会合并神经受压的症状,出现下肢的乏力麻木。 对于腰椎椎管狭窄出现腰疼,无需特别担心,选择保守治疗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通常有:搬重物、剧烈运动、外伤。 腰椎椎间盘在搬重物、剧烈运动或者外伤以后,可能突出物骤然增大,导致神经根的压迫急剧上升,空间进一步狭小,导致神经功能卡压症状非常严重,病人出现明显剧烈的疼痛。 因此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要尽量避免以上三种情况导致症状进一步加重。
颈椎椎管狭窄的危害较大,有可能会压迫颈脊髓,造成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颈椎椎管狭窄合并明显的颈脊髓受压的患者,可以归纳为脊髓型颈椎病;还有一类由于后纵韧带发生钙化引起的颈椎椎管狭窄,叫做后纵韧带骨化症。 以上两类病人一旦确诊,神经功能受压又比较明显,手术治疗是摆放在第一位的。
腰椎是否有骨质增生,很难通过主观感受判断,比较客观的是临床影像学检查,包括腰部的X线检查和CT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到骨性结构是否有局部的增生、突起,或者腰椎周围的小关节、黄韧带、后纵韧带、椎间盘等重要结构是否有钙化增生。
骨质增生腰疼贴膏药有用。 大多数的骨质增生是由于退变因素引起的,也有一部分是劳损引起的,这两类病因都是慢性病的病因,无论是肌肉的慢性损伤,还是骨性结构引起的慢性损伤,给予药物治疗或者外用膏药治疗效果都比较好。 外用的膏药里含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成分,可以改善血运、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
胸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的有: 1、胸腹部束带感:在胸部到腹部的特定区域,自觉有皮带勒住局部,则为“束带感”。 2、下肢症状:部分患者由于胸椎椎管狭窄,导致神经结构压迫,出现下肢的症状,比如下肢的步行困难、麻木或者感觉异常,更为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功能的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反反复复一直不好跟腰椎间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后,会造成髓核的突出,突出来的髓核会直接造成神经根的压迫,目前除了手术以外,没有任何的保守治疗方式,能够将突出的髓核还纳到正常的位置。而随着时间推移,突出的髓核在一些特定的诱因激发下,就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反反复复。
颈椎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包括: 1、前路手术:主要适用于短节段椎管狭窄的颈椎病。 2、后路手术:适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节段的椎管狭窄。其中最为成熟的是椎管扩大成形手术,通过手术方式,将本已狭小的颈椎的骨性管道进行扩充,让神经走行的管道得到减压,从而恢复神经功能。
目前腰椎椎管狭窄的手术基本上都可以达到微创化治疗的特点,恢复非常快,一般术后第二天,如果没有发生并发症,则可以下地站立。 术后3-5天能够完成正常的步行功能的训练,但完全恢复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一个月内,可以进行一般的步行和家务,但是要防止跌倒损伤、重体力活和剧烈的体育活动。
椎管狭窄不一定需要手术,患者若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 1、间隙性跛行:出现间歇性跛行,且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疼痛越来越明显。 2、患者如果出现了下肢的剧烈疼痛,也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3、肌力下降:患者如果出现进展性的肌力下降,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瘫痪,此时需要及时就医,考虑手术治疗。
腰椎椎管狭窄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 腰椎椎管狭窄的病人,很大一部分不需要选择手术治疗,在制定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方案时,需要做到个体化。 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患者有明显的间歇性跛行的症状,无法走远路,并且行走的距离逐年下降;患者下肢有明显的疼痛麻木,经过保守治疗无法改善症状,且影响到日常生活。
多数的椎管狭窄不可能自愈。 椎管狭窄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走形的管道逐渐狭窄的过程,很多人逐渐能够忍受神经慢性压迫的症状,因此无需进行手术治疗,但也无法自愈。 当椎管狭窄进展较快出现急性的疼痛,此时可能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腰椎间盘突出不是终身性的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在症状如果通过很好的自我保护或者针对性的治疗,大部分人可以长久地得到缓解,只有在特殊的诱因导致复发时,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 因此,从临床症状的角度来看,腰椎间盘突出不是终身性疾病,患有此病无需过度担忧,通过合理的锻炼、及时就医进行正确的治疗,大多能缓解。
椎管狭窄微创效果比较好。 以腰椎椎管狭窄为例,目前常用的微创技术包括椎间孔镜技术、UBE(镜下减压技术)、椎间盘镜,都可以对椎管狭窄起到很好的减压效果。 不同的医生可能对不同的技术熟练程度不一样,从而选择不同的微创技术,但是总的来说,微创技术在椎管狭窄方面发展非常快且成熟。
年轻人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是因为一些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椎间盘的某一个局部的结构薄弱,在参与剧烈的运动或者体力活动的时候,薄弱的环节进一步出现了问题,导致椎间盘的突出加重,从而出现非常典型的临床表现。 因此,年轻人如果出现腰部的疼痛,又合并一侧的下肢放射性疼痛,需要警惕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出现骨质增生与腰部的结构和状态有关。 腰椎是脊柱里活动度非常高的节段,正因为活动度比较高,所以发生退变的风险相对来说也比较高。腰椎退变以后,会出现牵拉性的局部骨量增生,主要表现在韧带的附着点或者关节囊等结构会出现骨质增生。这种异常的骨量增生,是机体代偿适应和自我保护的过程。
30岁出现骨质增生不算正常。 骨质增生常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患者。在年轻人里面出现骨质增生,可能是由于外伤或经常进行重体力活动导致脊柱比正常人更早退变,因此有可能出现30就有骨质增生。 30岁出现骨质增生,并不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但出现也不用太担心,最主要的是防止腰椎进一步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