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曾青山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擅长:代谢性疾病健康管理,高尿酸血症、肾脏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围产期营养咨询...

概述 出诊时间 联系方式 口碑评价
视频 文章 直播
体检前喝无糖饮料,会影响血糖吗?
体检前喝无糖饮料,会影响血糖吗?

体检前喝无糖饮料可能会影响血糖检查结果。 虽然无糖饮料不含蔗糖,不会直接导致血糖大幅度升高,但很多无糖饮料中会添加麦芽糖醇、木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剂。这些甜味剂虽然热量低,但部分甜味剂在体内代谢时可能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出现轻微波动。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体检前应严格遵循医生的饮食要求。

甲状腺功能指标:TSH、T3、T4指标全解析
甲状腺功能指标:TSH、T3、T4指标全解析

甲状腺功能主要看TSH、T3、T4等指标。 TSH是促甲状腺激素,由大脑分泌,它的升高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的减退,降低可能表示甲状腺功能的亢进。T3和T4则直接反映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帮助我们确认诊断。如果FT3和FT4升高,通常是甲亢的表现,可能会有怕热、心慌、手抖等症状;如果FT3和FT4降低,通常是甲减的表现,可能会有怕冷、乏力、体重增加等症状。 提醒大家,各项指标要综合分析,不要根据单一指标来判断,最好让医生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解读。

女性体检需要避开月经期吗?
女性体检需要避开月经期吗?

女性的体检建议避开月经期,尤其是涉及妇科检查以及尿常规检查的时候。 避开经期能让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同时也能减少身体的不适。月经期女性子宫的宫颈相对开放,子宫内膜处于脱落状态,这时做妇科检查如内检、宫颈的TCT和HPV检测,经血可能会覆盖宫颈或影响标本采集,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此外,经期做妇科检查还可能增加细菌感染风险,引起妇科炎症。尿常规检查也会受到经期影响,经血可能混入尿液样本中,导致红细胞指标假阳性,让医生误判为泌尿系统问题。 如果仅做身高、体重、心电图、腹部超声等非妇科检查,经期的影响不大。但若包含妇科或尿常规检查,最好等月经结束后3~7天再体检。最后提醒,体检前可查看检查项目,提前规划时间,避开月经期,避免因时间不当影响体检结果或身体不适。

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这3大原因,你中招了吗?
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这3大原因,你中招了吗?

肝功能异常主要是由肝细胞受损导致的。 常见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饮酒、经常熬夜、暴饮暴食等,这些情况容易损伤肝脏,影响其代谢和修复功能,引起肝炎、脂肪肝等情况。 第二类是肝脏疾病,如乙肝、丙肝、甲肝等,病毒会攻击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坏死,以及肝硬化、肝癌等,这些疾病会直接破坏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第三类是药物影响,许多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如某些抗生素、抗结核药、降脂药,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提醒大家,在出现肝功能异常后,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肝胆B超、乙肝五项等检查以明确原因,并调整生活习惯,避免再做出伤害肝脏的事情。

血压120/80以下,是算偏低吗?
血压120/80以下,是算偏低吗?

血压的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属于理想的血压范围,不算偏低。 正常的血压标准是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只要在这个范围内,且没有不适症状,都属正常。血压偏低通常指收缩压小于90mmHg,或者舒张压小于60mmHg。是否算病理性低血压,还要看是否有头晕、乏力等伴随症状。有些人基础血压偏低,但没有任何不适,这属于生理性低血压。关注血压的变化趋势比单次测量值更重要。

哺乳期女性能做乳腺检查吗?
哺乳期女性能做乳腺检查吗?

哺乳期的女性,通常是不建议做乳腺的钼靶检查。 乳腺的钼靶检查时需要对乳房进行一定程度的挤压,而哺乳期的女性乳房内充满了乳汁,挤压可能会导致乳汁淤积,引发乳房肿胀,严重时还可能堵塞乳腺管,影响到乳汁分泌,甚至增加乳腺炎的风险。另外,钼靶检查主要是依靠X线成像,虽然单次剂量不高,但哺乳期的女性身体相对特殊,能避免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不过,如果有特殊情况,如医生高度怀疑有乳腺肿瘤,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再考虑进行钼靶检查。

癌胚抗原升高,这可不一定是癌症
癌胚抗原升高,这可不一定是癌症

癌胚抗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其升高可能提示多种情况,需要警惕消化道肿瘤,如结肠癌、胃癌等。其他系统的肿瘤,如肺癌、乳腺癌,也可能导致其升高。 但是,癌胚抗原的升高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癌症。许多良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都可能引起轻度升高。吸烟者的癌胚抗原水平通常也会高于非吸烟者。关键是要观察动态变化趋势,持续进行性的升高比单次升高更有临床意义。医生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建议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或定期复查。

尿酸高怎么办?医生教你降低方法
尿酸高怎么办?医生教你降低方法

尿酸高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尿酸生成过多,这与摄入过多的高嘌呤食物有关,比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 第二类是尿酸排泄减少,常见于肾功能不全或药物影响。此外,某些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也会伴随尿酸升高。 降低尿酸需要多管齐下,饮食控制是关键,要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避免过量食用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要多喝水,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每日饮水量要达到2000毫升以上。当然,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也很重要,建议每周运动3至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后尿酸仍然较高,特别是伴有痛风发作时,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

体检报告正常,健康就无忧了吗?
体检报告正常,健康就无忧了吗?

体检报告没问题,并不意味着健康百分百。它只说明当前检查项目中未发现明显异常,不能排除所有健康问题。 首先,体检项目有局限性,如常规体检可能不包含胃肠镜、CT等,一些早期胃肠道癌症、微小肿瘤可能查不出来。其次,许多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无特异性指标异常,如高血压、糖尿病前期可能仅处于临界状态,未达异常指标,但已是健康隐患。同时,体检是瞬间检查结果,体检后若生活习惯变差,如熬夜、大量饮酒,也可能很快出现健康问题。 所以,即使体检报告没问题,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血脂高怎么办?这2大方法是关键
血脂高怎么办?这2大方法是关键

血脂高,首先从调整生活习惯入手。 在生活习惯的调整方面,饮食上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动物的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等,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和豆制品,还要控制主食的量,避免吃太多的甜食。对于运动,每周至少要做3到5次的有氧运动,这能够帮助我们降低血脂。另外还要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熬夜也会影响到血脂,要保证规律的作息。 如果血脂升高的幅度大,或者有基础的疾病,甚至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我们医生通常会建议吃降脂药,比如他汀类药物,同时还要定期复查血脂,调整我们用药的剂量。注意不要自己去买降脂药来吃,也不要觉得吃药就不用去调整生活习惯,遵医嘱结合生活方式的干预,才是有效的。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是前列腺癌预警?还是其他原因?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是前列腺癌预警?还是其他原因?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的问题,最需要关注的是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重要的筛查指标,不过良性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良性疾病也有可能会导致该指标的升高。同时,前列腺按摩、导尿等操作,急性的尿潴留等也可能会导致前列腺的特异性抗原暂时性的升高。所以发现前列腺的特异性抗原升高后,要首先排除近期是否有前列腺的按摩、导尿等操作,1~2周后要进行复查。

小朋友体检前,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小朋友体检前,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小朋友体检前,要重点注意饮食作息和情绪的调节,同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这样可以让体检更加顺利,结果也会更准确。 饮食方面,体检前一天不要给小朋友吃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比如炸鸡、汉堡、蛋糕,以避免第二天出现腹泻、消化不良,影响检查结果。如果是婴幼儿,就不需要刻意去空腹,正常喂奶就可以了,除非医生有特别的嘱咐,需要空腹的检查。在作息方面要保证小朋友前一天晚上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或睡眠不足,这可能会让小朋友在第二天精神很差、情绪烦躁、不配合体检。 最后要提醒,记得带好小朋友的疫苗接种本,体检时医生会核对疫苗接种的情况。如果小孩子有过敏史或特殊的健康问题,也要提前告诉医生,让检查更有针对性。

HPV检测和TCT检查,需要同时做吗?
HPV检测和TCT检查,需要同时做吗?

HPV的检测和TCT的检查建议同时进行,因为这两种检查可以相互补充。 HPV检测可以明确是否存在HPV病毒感染,特别是高危HPV病毒,这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TCT检查能观察宫颈细胞形态是否正常,发现异常细胞变化。两者结合能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如果只做其中一项,可能会漏掉一些早期病变。 建议30岁以上女性最好同时进行这两项检查,以有效预防宫颈癌发生,保障女性健康。

幽门螺杆菌数值多少需要治疗?
幽门螺杆菌数值多少需要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是否需要治疗,不仅要看数值,更要结合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碳13或碳14的呼气试验数值超过正常值上限即为阳性。但治疗决策需要综合考虑。如果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就必须进行根除治疗;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炎等人群也建议治疗。 如果没有症状,也没有基础疾病,可以暂时观察,定期复查,建议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血糖稍微偏高怎么办?需要警惕糖尿病吗?
血糖稍微偏高怎么办?需要警惕糖尿病吗?

血糖稍微偏高,确实需要重视。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的前期,是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虽然还算不上是糖尿病,但如果不加以干预,很可能就会发展成二型糖尿病。应该从生活方式入手进行调整,控制饮食的总热量,减少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的摄入,比如油条、月饼、碳酸饮料等。应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粗粮和蔬菜。同时,应该坚持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要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减轻体重,对于改善血糖很有帮助。此外,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每3~6个月就要复查一次。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后,血糖仍然控制不佳,或者伴有其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应该及时就医咨询。

血小板减少怎么回事?这3大原因你知道吗?
血小板减少怎么回事?这3大原因你知道吗?

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或分布异常导致的,需要及时排查以避免出血风险。 首先,生成减少常见于骨髓问题,如骨髓增生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化疗、放疗损伤骨髓,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其次,破坏过多可能由于免疫因素,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身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血小板,或脾功能亢进,加速血小板破坏。最后,分布异常可能在大量出血后,血小板集中在出血部位,导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 因此,发现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包括血小板抗体测定、骨髓检查等。

占位性病变是什么意思?医生讲给你听
占位性病变是什么意思?医生讲给你听

占位性病变是影像学检查中常用的术语,指在正常组织中出现异常斑块。这种描述本身不具定性意义,可能为良性或恶性病变。 常见的占位性病变包括囊肿、脓肿、血肿等良性病变,也可能是肿瘤性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如增强CT、MRI、穿刺活检等。建议及时到专科门诊就诊,不要拖延。医生会根据病变的部位、形态特征决定进一步的检查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骨密度减低”就是骨质疏松吗?
“骨密度减低”就是骨质疏松吗?

骨密度减低并不等同于骨质疏松,而是骨质疏松的前期阶段。 在医学上,这被称为骨量减少。骨密度检查的结果会分为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三个等级。骨量减少意味着骨密度比正常的年轻人要低,但还未达到骨质疏松的程度。这时骨骼的强度有所下降,但还不容易发生骨折。而骨质疏松则是骨密度进一步降低,骨骼结构变得稀疏,强度明显下降,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发生骨折,比如弯腰、咳嗽都可能导致椎体的骨折。 骨密度减低的人群如果不注意干预,例如不补钙、少运动、晒太阳少,就有可能发展成为骨质疏松。尤其是中老年人,女性绝经后的风险就更大了。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医生告诉你真相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医生告诉你真相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 很多良性的疾病,也可能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轻度升高,比如炎症感染、良性的肿瘤等等。某一些生理状态,比如怀孕也可能会影响到指标,甚至实验室的误差也可能造成数值的一个波动。肿瘤标志物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动态的观测,单次轻度的升高通常是需要复诊去确认的。 如果持续升高,或者是进行性的上升,就需要引起重视。医生会结合影像学的检查、临床的症状来进行综合的判断。不必因为一次指标的升高而过度的焦虑,也不能完全的去忽视,应该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进一步的检查和定期的随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体检日穿什么最方便?连衣裙可能让你尴尬
体检日穿什么最方便?连衣裙可能让你尴尬

体检当天穿连衣裙是不太方便的。 我们的体检包含有很多需要暴露身体部位的项目,比如进行心电图的检查,腹部的B超检查等等,都需要暴露我们的腹部。如果穿连衣裙,尤其是紧身的连衣裙,或者是带有很多拉链、纽扣、蕾丝的连衣裙,穿脱起来就会比较麻烦,不仅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在穿脱的过程中产生尴尬。 相比之下,分体的衣服,比如宽松的上衣和裤子,检查的时候只需要脱掉上衣或者裤子即可,操作简单,能够减少等待的时间,也能让自己更加舒适。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