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骨科微创技术,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
骨质疏松症通常发生在骨折之后,临床上这种情况并不罕见。骨折后,尤其是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减少,骨骼缺乏正常的应力刺激,可能会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或者加重已有的骨质疏松症状。因此,在骨折治疗过程中,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非常重要,以促进骨骼恢复。预防骨质疏松症通常有三种方法:首先,进行适当的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其次,补充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目前还没有绝对的、最好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在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还是需要选择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的规范治疗。首先,对于骨折,要进行复位和固定,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牵引和支具固定,或者进行手术的内固定,甚至是人工关节的置换。同时,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于骨折的患者,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情况下,建议先选择使用促进骨形成的药物。这些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在使用6个月到8个月后,再应用抗骨吸收的药物进行序贯治疗,这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获益会更大。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促进骨骼的恢复,提高骨密度,降低再植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需要补充钙质,首先应确保饮食中钙的摄入充足。可以通过多吃富含钙的食物来实现,比如牛奶、豆制品、鱼、虾和坚果等。如果饮食中的钙摄入不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钙剂分为无机钙和有机钙两种。碳酸钙属于无机钙,含钙量最高,大约为40%。但服用碳酸钙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这种情况下建议选择有机钙。
腰椎压缩骨折后,如果选择保守治疗而不卧床休息,是有危险的。因为在受伤后的2到3周内,骨折部位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固定和愈合,容易出现压缩骨折加重,甚至错位或不愈合。这种情况会导致反复甚至严重的疼痛和神经损伤。在不卧床的情况下,活动过程中身体的重量和活动的力量会使骨折部位持续受到影响,影响骨折愈合,导致骨折不愈合,并增加并发症的风险。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长期的慢性疼痛和驼背畸形。
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以及一些活性代谢物。除此之外,还有双磷酸盐类药物、降钙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钙和维生素D是预防骨质疏松最基本的治疗用药。双磷酸盐类药物对于骨质疏松发生后,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细胞来缓解患者疼痛、降低骨量丢失,是非常重要的药物。降钙素来源于鲑鱼和鳕鱼的提取物,能够缓解骨痛,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引发的骨吸收。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主要用于绝经后女性,调节内分泌和骨代谢。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是目前唯一促进骨形成的药物。这些不同的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因此最好不要私自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全身疼痛无力可能是骨质疏松的症状之一,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这需要在临床上进行鉴别和确诊。因为除了骨质疏松,全身性的疼痛还可能由风湿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甚至肿瘤性疾病引起。如果患者出现全身疼痛和无力,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筛查。可以进行骨密度检查、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病因,并根据可能的致病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由于其他原发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内分泌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库欣综合征,它们会导致骨代谢异常;消化系统疾病,例如胃切除或吸收不良综合征;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和白血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些疾病都可能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此外,某些药物的使用,如激素、抗癫痫药物和肝素,也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所有这些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统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钙的缺乏,同时伴有维生素D的不足。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至关重要。单纯补钙并不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只有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当身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时,骨代谢会受到影响,导致骨量减少,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因此,在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之后,再进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防骨质疏松的食物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以及一些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像我之前提到的牛奶、豆类、鱼、虾、坚果,还有鱼肝油和蛋黄,这些都是含钙和维生素D比较丰富的食物。此外,绿色蔬菜如西兰花和菠菜也含有一定量的钙和其他维生素。同时,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也非常重要,比如瘦肉和鸡蛋,这些对于维持骨骼健康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钙、维生素D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都是非常重要的。
骨质疏松会影响骨折愈合,因为它会导致骨骼愈合能力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生会减少骨量,破坏骨小梁结构,使得骨折部位的血运和营养供应相对不足。同时,成骨细胞活性下降,骨形成减弱能力,而破骨细胞活性相对较高,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这种状况不利于骨折愈合。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积极治疗骨质疏松,促进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主要是指椎体的压缩骨折。这种骨折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使得椎体结构强度减弱。在身体重力和轻微外力作用下,椎体会因受力而发生压缩变形,形成压缩性骨折。胸椎有12个,腰椎有5个,最常见的压缩性骨折往往发生在胸腰段。在老年人中,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这种骨折比较常见。他们可能因弯腰搬东西或突然用力而出现腰背部疼痛。一些患者反复发生椎体骨折,可能会出现弯腰驼背、身高变矮等问题。
骨质疏松是最主要的原因,它导致骨量下降和骨小梁结构破坏,进而使骨骼的弹性和韧性下降。这会引发微小的骨折,使得身体无法承受正常的体重和轻微外力的叠加。因此,骨质疏松的患者容易发生骨折。以椎体骨折为例,正常情况下椎体在身体的正常压力下不容易骨折。但是,当椎体发生骨质疏松后,其内部的骨小梁结构会发生变化,骨量进一步降低,导致椎体在轻微力量下就会发生压缩变形,从而引发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的治疗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经过积极的治疗,是有可能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甚至恢复正常骨密度的。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积极治疗。虽然骨密度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要完全恢复到年轻时的骨密度水平是比较困难的。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营养补充和适当的运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缓骨量的丢失速度,提高骨的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质疏松的状况。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最重要的一点是缓解患者的疼痛和降低骨折的发生。
过量饮用咖啡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这种物质会促进尿钙的排泄。如果每天喝咖啡超过三杯,并且没有足够的钙摄入和补充,长期可能会导致钙的流失增加,从而影响骨的质量。但是,适量的饮用,比如每天喝一杯咖啡,一般不会对骨密度产生明显的影响。
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好发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的患者,需要服用优甲乐来调节甲状腺代谢异常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胃大部手术切除的患者,以及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此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红斑狼疮、肾病等疾病的患者,以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病的患者,也容易继发骨质疏松。总的来说,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好发人群是那些患有可能引起骨代谢异常的疾病的人群。因此,对于有糖尿病、甲亢、胃部手术史、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以预防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年轻人的骨质疏松往往是由可纠正的因素引起的。在一般情况下,通过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甚至治愈。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当的生活方式选择或药物使用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这些内分泌因素在经过治疗去除后,如果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积极的治疗和运动营养,比如晒太阳、补充钙和维生素D,骨密度有可能恢复正常。然而,如果是遗传性因素或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导致的骨质疏松,治疗难度会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积极针对遗传性因素或难以治疗的疾病进行控制,然后再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
骨折后骨质疏松是可以进行锻炼的,而且锻炼是非常必要的。在锻炼时需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些动作是可以做的,而有些动作在骨折早期是不能做的。一般情况下,在骨折后的早期,建议以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为主,避免过度的过多活动。随着骨折愈合的加速,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如进行关节的屈伸活动锻炼、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散步或慢跑),同时还可以进行轻度的力量训练(例如举哑铃或前臂屈伸的哑铃训练)。这些训练有助于促进骨骼的恢复和增强肌肉力量,以减少骨折的再次发生。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在比较这两种疾病时,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好。然而,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骨质疏松,它们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由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不完全相同,它们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目前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流程和方法。但由于它与年龄增长有关,治疗周期较长。相比之下,继发性骨质疏松在去除原发因素后,骨密度可以较快恢复,但前提是原发疾病能得到有效控制。 总体而言,不能简单地说哪种骨质疏松更好治疗。需要明确诊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骨质疏松会导致脊柱骨折,因为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承重结构。骨质疏松会使脊柱椎体的骨量下降,强度降低。在日常活动中,如弯腰、负重、扭转或提重物时,脊柱的受力会增加。在轻微外力作用下,脊柱椎体可能发生压缩性骨折,尤其是胸腰段,这是脊柱活动最多的区域,骨折风险更高。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可能出现严重的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甚至驼背等畸形。
骨质疏松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导致股骨头坏死。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比如骨质疏松导致髋部骨折或股骨颈骨折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恰当,可能会引发股骨头血液供应异常。一旦股骨头血液供应出现异常,就存在股骨头坏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