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足跟骨骨折,大多数是由于高处坠落足跟负重引起的粉碎性骨折。 骨折之后局部会肿胀明显,皮肤青紫,严重的会出现张力性水泡。 所以说一定要患肢抬高,避免下垂,间断冰敷。 然后一定要拍片看一看骨折对位对线的情况,如果是跟骨结节角存在、跟距关节面平整光滑,可以保守治疗。 当然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情况大多数要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一般来说手术时机都是在骨折7~10天消肿之后,过早的手术引起皮肤坏死。
骨折之后需要固定减轻疼痛恢复肢体功能,如果需要手术的情况就需要内固定,目前内固定有常规的钢板螺钉固定还有髓内钉固定。 下肢骨折特别是股骨粗隆或者是股骨近端的骨折,是髓内钉固定的金标准,髓内钉固定避免了应力集中和剪切力使骨折更容易愈合。 这种固定方式接近于正常人体力线状态,所以说很少发生内固定折断松动的情况,并且术后下地负重时间要明显提前这就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手指末端骨折也就是甲粗隆及末节的骨折,这种骨折一般不会影响肢体的功能,大多不需要手术治疗。 由于这种骨折都是挤压伤所致,可能合并软组织甲床的损伤,所以说需要及时治疗软组织或修复甲床。 一般不需要外固定,但是注意手指末端不要磕碰,容易引起肿胀疼痛或者是引起引起骨折移位。 患肢要抬高避免下垂,一般一个月左右基本愈合结实稳定,可以适度的活动。
骨折之后大家都认为需要补钙,吃钙片,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欠缺。 首先一定要饮食上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含钙最高的食物当然就是虾皮和海带了,其次是奶类豆制品。 即使吃钙片一定要吃活性钙,比如说骨化三醇或者是络合钙,吸收效果好。 同时嗯也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鸡汤、骨头汤就可以了,也可以口服中成药物强筋壮骨,比如说接骨七厘胶囊、伤科接骨片等改善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血肿机化期,骨折之后周围会出现大量的血肿,约两周左右出现血肿机化。 第2个时期就是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周围的血肿逐渐变成内外骨痂和环状骨痂,这个时候骨折线会变成模糊,骨折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发生移位,这个时期需要4~8周左右的时间。 第3个时期就是骨痂塑形期,就是骨折周围,肥大多余的骨痂,由于通过力传导作用使多余的骨痂逐渐被那体内的物质吸收。可能需要3~4个月左右的时间。
胫腓骨骨折是下肢常见的骨折,根据骨折的情况,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如果移位不是很明显,属于稳定性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可以保守治疗石膏托固定。 患肢抬高,口服仙灵骨保胶囊等一系列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骨折严重需要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或者是髓内钉手术治疗。 可以使骨折达到较好的位置,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卧床并发症。 也可以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折术后大多数会出现肿胀是正常现象,因为局部有损伤有充血水肿,血液循环不好。 所以说术后一定要患肢抬高,避免下垂,非制动关节可以伸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肿胀的消退。 尽量不要下地行走,即使不负重也会加重肿胀,急性期过后可以局部热敷然后口服一些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的药物如活血止痛胶囊或者是迈之灵消肿。 当然一定要预防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肿胀,这种肿胀是突然发生的还会合并小腿的胀痛,需要及时治疗。
骨折之后如果移位不是很明显或者不是主要部位的骨折,可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骨折复位之后48小时是肿胀疼痛的高峰期,就是说当时夹板固定的不是很紧,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夹板就会出现捆扎过紧的情况。 这时就会出现夹板卡压到肌肉软组织出现疼痛的情况,这种情况一定到医院,将夹板松一下不然会引起末梢血液循环不好最严重的会出现坏死。 患肢要抬高避免下垂,口服一些改善循环消肿的中成药物。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创伤,骨折之后局部就会出现肿胀疼痛畸形异常活动等一系列典型的临床表现,肢体就会失去原有的功能。 治疗方法,如果选择手术治疗,大多数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就是切开使骨折复位之后,用钢板螺钉将骨折部位固定上,避免骨折活动。 坚强的内固定可以缓解骨折异常活动疼痛迅速恢复肢体的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也有应力遮挡效应,就是说骨折一年左右达到骨性愈合,最好取出内固定。
大多数的长管状骨骨折拍x片就可以显示骨折的位置和对位对线的情况,但关节部位的骨折或者是特殊形状部位的骨折比如手舟骨骨折等就需要做ct才能够明确骨折诊断,手舟骨骨折拍x片两周之内可能看不到骨折线而只有CT才能看到骨折线明确诊断。 还有椎体的骨折拍片只能看到椎体压缩的程度而看不到椎管内的情况,ct可以看到椎管内是否有骨折椎管受累的程度,为是否手术做参考。 随着医学的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关节部位的骨折,都需要三维ct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