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狭窄的症状比较多,具体分析如下: 1、早期患者一般会出现活动过后的心累、气促,一般走平路还不觉得很累,当爬楼梯可能也会有点累。 2、二尖瓣狭窄到中后期,病人往往会导致肺动脉压的增高,导致三尖瓣的改变,引起右心三尖瓣返流。不仅是导致左心衰的症状,还会出现右心衰的症状。
冠心病在国内的死亡率,现在应该是排在第二位的疾病,死亡率较高。死亡率高不高,还要看冠心病的分期。 早期稳定、冠状动脉不是很严重,死亡率应该不是很高。 若冠心病较晚期,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出现不稳定的心绞痛,或做冠状造影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这种情况如果不做规范的治疗,死亡率就会很高。
瓣膜置换是瓣膜性心脏病的病人到中后期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对于合并有瓣膜疾病的患者,比如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关闭不全或狭窄,如果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患者如果活动有症状,比如劳力性的心累、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建议患者做瓣膜手术,瓣膜手术包括瓣膜置换和瓣膜修复。
胸腔镜适合治疗心脏疾病的有以下几种: 1、目前大部分的瓣膜性心脏病都适合用胸腔镜来治疗,比如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部分双瓣置换、三尖瓣置换。 2、现在的冠心病,也可以通过左胸的小切口,用胸腔镜辅助来进行冠脉搭桥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顾名思义就是天生的,该疾病往往是在母体,即胎儿在母体发育前3个月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心脏发育出现的问题。 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先天性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另外还有法洛氏四联症、肺静脉异位引流,包括右室双出口,严重的包括肺动脉闭锁,这些都是心脏病的类型。
三尖瓣返流早期患者没有什么症状,诊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体检、心脏超声发现,而三尖瓣返流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些症状,医生可以通过听诊三尖瓣区的返流性杂音确定。 2、三尖瓣返流最终极的检查标准是通过超声来做筛查,因为心脏超声可以明确三尖瓣返流的程度、原因,这些也会为外科医生提供治疗方式的选择。
瓣膜性房颤一定要抗凝。药物首选华法林,用量需根据定期复查的凝血时间INR调整,若不调整,吃得过多可能会引起出血,过少达不到抗凝的效果。 瓣膜性房颤包括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 二尖瓣狭窄引起房颤以风心病最常见。 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瓣膜病变导致的房颤也逐渐增多,若不抗凝,发生血栓、中风的风险很大。
换生物瓣膜有房颤,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是否要吃华法林。 1、如果做生物瓣膜置换同期做左心耳的横扎、切除、结扎,这类患者一般吃华法林3个月到半年,再改用新型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片类药物。 2、生物瓣膜置换后合并房颤,若不吃华法林,要定期复查,根据凝血时间调整。若用新型抗凝药物,可以不做定期凝血时间复查。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不一定需要做瓣膜置换。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张首先做修复。首先修复不需要吃抗凝剂,并且免去了长期到医院随访凝血时间的麻烦。瓣膜修复后维持的时间往往比瓣膜置换要长。 二尖瓣关闭不全常见的病因还是退行性瓣膜病变、感染性病变、风湿性病变。
心脏瓣膜病就怕感冒,感冒会影响心脏,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它的特点是一旦感冒可能会心衰加重、双下肢水肿。心脏瓣膜患者抵抗力差又容易感冒,感冒又会加重心衰,这是恶性循环。 所以我建议患者在术前术后都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若保守治疗可能要注意别感冒、不能做剧烈运动,要适度的锻炼。
瓣膜修复手术需要开胸。不只是瓣膜手术,心脏手术都需要正中切开胸部,做一个较大的切口来手术。但是现在有一项新技术叫胸腔镜,可以通过小切口手术,但严格意义上讲也是开胸。 现在最新的技术是二尖瓣的介入手术,刚刚在中国以及大的医疗中心做试点,这是不需要开胸的,但这还不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
换瓣膜后有心衰、房颤能不能治好要分情况而定。一般瓣膜置换后,心衰肯定会好转,房颤要看术中是否处理。 1、如果术前有长时间的房颤,而术中没有做房颤消融,术后房颤往往会伴随终身。 2、如果术前有短期或阵发性的房颤,没做房颤消融,术后房颤消失的几率较低。所以建议房颤患者做瓣膜手术的同时做房颤消融手术。
对于瓣膜合并房颤的患者,主张做瓣膜修复的同时做房颤消融。 因为房颤和瓣膜是伴生的,在术中主张同时做房颤的消融和瓣膜的手术。对于关闭不全的瓣膜,尽量做瓣膜修复。特别是二尖瓣瓣膜,它做修复的效果比换瓣膜的效果要好很多。
生物瓣膜用30年,目前来讲可能性是不大的。影响生物瓣膜长久使用的几个因素有: 1、患者年龄。年龄越小,用生物瓣膜代谢越快,使用年限越短。 2、瓣膜放的位置。放到主动脉瓣位置比放在二尖瓣位置,用的时间会长一些。 3、瓣膜材质。最常见的有牛心包瓣、猪心瓣。牛心包瓣的耐久性更强,但是抗钙化能力差。
瓣膜修复手术风险包括:围手术期的风险、出血、脑梗、呼吸功能衰竭等,这些风险都会有,但也比较低,一般没有什么后遗症。 如果瓣膜修复得好,效果维持的时间都比较长,但也可能会出现功能失功、瓣膜反流等情况,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干预。如果做瓣膜置换,术后再干预的几率还是要低一些。
房颤是能做冠心病手术的。冠心病合并房颤也比较多,又是一个老年病,患者的占比一般在20%左右。 这类患者可以在做冠心病手术的同时做房颤消融,既做了冠脉搭桥,解除了心肌缺血,又做了房颤,也避免了术后吃抗凝药物。术后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并且同期做房颤也不会增加手术风险。
心肌缺血是由由冠心病引起,也就是冠状动脉粥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心肌缺血。患者可以通过药物、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改善心肌缺血而得到治愈。 冠心病治愈的只是心脏缺血状态。做冠状搭桥、冠脉介入治疗,只是把狭窄的地方打通,没有治疗动脉硬化。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家族史的患者没办法彻底治好。
可以做搭桥手术的患者有:严重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闭塞性病变的患者、左主干病变。 冠心病治疗分药物、支架、冠脉搭桥三种。搭桥手术主要是针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这类患者做内科介入支架治疗,长期效果不好,而做搭桥手术长期效果很好。
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若病人出现胸闷、胸前区疼痛和压榨感,需要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等检查,最有效的是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看出病人是否得冠心病、严重程度、是否需要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 冠心病治疗需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治疗方案。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度低于70%,建议药物治疗。
把心脏假设成一套房,有四间房、四扇门。四扇门就是心脏的瓣膜。门可能会出现门打不开、狭窄的问题,门打开又关不严实,就会形成反流。 正常的心脏瓣膜是单向流向,一旦出现瓣膜打不开或关不严的情况,就会导致心脏功能的损害,心脏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做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