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肺癌化疗的副作用一般不会特别大,因为在化疗之前会进行一些预防性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 这些预防性措施包括预防性止吐、护胃、保肝,甚至在化疗后立即进行骨髓抑制的预防性治疗。这些措施都能大大降低患者化疗的毒副反应,降低不适感,提高治疗的舒适度。
肿瘤患者在完成放化疗后,常常会遇到机体免疫力下降和身体虚弱的问题。恢复抵抗力首先饮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均衡饮食,并尽量摄入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同时,进食应采取少量多餐的节奏,以减轻消化道的负担。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轻体力的运动,以进一步增强抵抗力。
免疫治疗是一种近十年来新兴的药物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激活身体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它与化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化疗和靶向治疗等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目的是杀灭肿瘤细胞。
肿瘤患者吃不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1、从食物种类入手,选择容易消化且刺激性较少的食物。 2、可以通过自己的加工,例如使用破壁机等工具,将食物粉碎后再食用。 3、实行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次少吃一点,但增加用餐次数。 4、如果进食非常困难,可以考虑使用肠内营养补充剂。 5、如果连肠内营养都无法实现,不能经口服,还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输入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等,来解决营养问题。
老年肺癌患者实在不愿意接受治疗,或者身体无法承受化疗和靶向治疗,可以选择进行姑息性的对症支持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包括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以及在患者无法进食、营养状况差时输入营养液。这是一种最佳的对症支持治疗手段。 然而,对于老年患者,我们不能仅凭年龄来判断,而应考虑他们的体能状态、心肺功能和肝肾功能,并进行体能状态评分。 如果评分结果显示状态良好,实际上可以建议患者尝试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因为这些治疗的毒副作用相对较轻。
靶向药物可以治疗肺癌晚期。 靶向治疗是现在晚期肺癌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如果是非小细胞肺癌,我们都会建议进行基因检测。 如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相应的驱动基因突变,就可以针对这个基因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靶向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口服使用起来特别方便。 因此,肺癌患者对于靶向治疗的接受度非常高。
老人肺部肿瘤可以保守治疗,也可以进行积极的抗肿瘤治疗。这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体能状态、心肺功能和肝肾功能状态。 即使有些老年人年龄较大,但只要整体身体状态良好,仍然可以进行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手段。 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做一些调整,比如采用单药治疗或减少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可以采取止痛和营养支持等姑息性治疗手段,以减轻痛苦为主要目的。
肺癌靶向治疗出现耐药时,说明药物控制力减弱,疾病进展。对此,我们应进行规范化处理,即对进展的肿瘤再次进行活检。再次活检的目的有两个: 1、了解病理类型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患者原先是腺癌,可能会转变成小细胞癌,这将影响后续治疗方案; 2、进行基因检测,以了解耐药的具体原因,可能是其他基因位点发生突变,这对选择后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对于肺癌靶向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由于类型多样,我们需根据具体反应类型进行相应处理。
当然,我们确实有一些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后效果显著。 使用靶向药物并复查CT后,从影像学角度来看,原先的肿瘤或肿块会完全消失,这种情况被称为临床完全缓解。至于肿瘤细胞是否已经完全消失,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血液检测ctDNA以及进行MRD(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来进一步了解是否达到了完全缓解。
肺部瘤扩散了首先需要及时到肿瘤专科就诊。医生会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MRI、骨扫描,甚至PET-CT,以了解肿瘤在体内的扩散情况和涉及的器官。 如果肺癌治疗后有进展,建议再次进行肺部肿瘤活检,以了解肿瘤的基因状态,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决策。
肺腺癌患者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如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存在靶点,患者可以直接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如果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建议患者接受化疗。 目前,我们采取的治疗策略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由于非腺癌患者基因突变的概率较高,因此要求肺腺癌患者都进行基因检测。 如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驱动基因突变,并且市面上有相应的药物可供选择,患者可以不用化疗,直接使用靶向药物来控制疾病。当然,如果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仍然需要进行化疗。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治疗难度较大。在过去只有化疗的年代,一线治疗通常采用EP方案或EC方案,疾病控制时间大约为4-6个月,病情便会进展,总生存时间大约为8-10个月。 现在,随着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最新的治疗方案包括免疫联合化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这种最强的豪华治疗方案使得疾病控制时间延长至6.9个月,生存时间也延长到了19.3个月。
肺癌高强度化疗的周期数通常在3-6次之间,具体周期数会根据化疗的目的而有所不同。 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一般进行三个周期左右,目的是缩小肿瘤、降低分期,以提高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 对于手术后的患者,我们会根据手术病理分期和基因状态来决定化疗方案,一般进行四个周期。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周期通常为4-6个次,可以与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联合使用,主要目的是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患者在整个发病过程或治疗过程中,营养不良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对于营养不良,首先要进行评估,确定其程度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处理方式不同。 如果是轻度营养不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来改善。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可能需要添加肠内营养液。而当营养不良非常严重,且患者进食困难时,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营养来提供支持治疗。
早期肺癌的治愈率非常高。 早期肺癌的治疗不仅仅基于单纯的化疗,而是需要综合性的治疗。例如,一期肺癌在进行手术后,1B期可能需要根据基因状态来选择是否需要术后服用靶向药物,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可能需要加入术后的辅助性化疗,同样是为了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提高治愈率。 总体而言,肺癌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患者的生存率才会更高。
靶向治疗和化疗的效果各有千秋。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病人,他们没有机会进行靶向治疗,因此治疗方式主要是化疗加免疫治疗。最新的临床研究显示,采用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五年生存率达到了31%,也就是说,大约有1/3的患者能够通过免疫联合化疗的方式达到五年生存。 另外,针对局部晚期的三期患者,在进行同步放化疗后,使用免疫治疗进行维持,目前五年生存率也能够达到42%。
晚期肺癌可以免疫治疗。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首先会进行基因检测。如果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意味着患者没有使用靶向药物的机会。根据当前的治疗指南,对于这部分患者,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是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如果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高,即大于等于50%,那么这部分患者甚至可以不进行化疗,而单独使用免疫治疗,也能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肺癌的化疗方案主要根据其病理类型来选择。 肺癌从病理类型上主要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这两类肺癌在化疗方案的选择上有非常大的不同。对于小细胞肺癌,通常选用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或依托泊苷联合卡铂。 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化疗方案通常选择的是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对于鳞癌,则多选择紫杉醇联合铂类的一线治疗方案。 当然,如果患者在经过一线化疗后病情进展,还可以进入二线治疗,选择不同的化疗药物。
肝癌免疫治疗的持续时间会因患者的个体差异、治疗效果以及毒副作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尤其是那些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目前的标准治疗包括两种:一种是靶向治疗,另一种是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如果患者对这种联合治疗模式有反应,并且能够耐受其毒副作用,我们建议持续使用。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进展,那么就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肺癌化疗后疼痛应该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不同原因的处理方式肯定是不同的。 1、疼痛可能与肿瘤相关,我们称之为癌性疼痛,这是肿瘤导致的疼痛。对于这种情况,处理方法包括积极的抗肿瘤治疗,如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如果肿瘤得到控制,疼痛通常会缓解。在疼痛没有缓解之前,需要使用止痛药物来控制疼痛。 2、疼痛可能由化疗药物引起,可能导致神经毒性,如神经炎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或非甾体的抗炎药物来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