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目前拥有多种治疗手段,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放疗和手术。尽管治疗方法众多,化疗在肺癌治疗中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一线治疗通常会选择针对特定基因的靶向药物。这部分患者看似不需要化疗,但如果对靶向治疗产生耐药性,许多患者最终还是会进入化疗阶段。此外,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目前的标准治疗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因此,化疗在肺癌治疗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房颤能做肺癌化疗。 房颤实际上是一种心律失常。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患者本身的心脏功能。如果心功能状况良好,患者仍然可以接受肺癌化疗。 不过,在化疗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化疗药物或靶向免疫药物可能引起的心脏毒性。在治疗的同时,我们要监测心功能指标,及时发现与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并进行及时处理。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常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适合接受靶向治疗。 基因检测结果将显示是否存在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如果有,就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即所谓的靶向治疗。然而,如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没有可用药物的基因状态,这部分患者则需要进行化学治疗。
当然不是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 因为靶向治疗需要找到靶点,然后才能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所以,建议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如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相应的基因突变,并且这个基因有对应的药物,那么患者就可以选择针对这个基因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但如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没有基因突变,或者突变的基因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药物,那么患者就没有机会接受靶向治疗。
肿瘤患者的营养补充,我想首先要求补充高蛋白,就是要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 1、优质蛋白,就包括动物蛋白,比如鸡蛋、牛肉、猪肉、鸡肉等,这些都属于优质的蛋白。 2、热量要一定足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还需要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这些可以通过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来进行补充。
我想表达的是,肿瘤患者的营养补充并没有所谓的最佳时机,因为恶性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它会大量消耗体内的热量和营养。 从诊断初期开始,到整个治疗过程,甚至在晚期的姑息治疗阶段,都需要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以提高他们的抵抗力,增强自身的免疫系统,提升抗肿瘤能力。 此外,充足的营养对于患者对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耐受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肺癌的靶向治疗需要寻找一个靶点,并针对这个靶点进行治疗。 这通常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如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这个靶点有相应的药物,就可以针对这个靶点进行用药。靶向治疗的特点是高效低毒,即治疗效果好,但毒副作用较轻。这是因为靶向药物主要针对具有特定靶点的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 此外,很多靶向药物都是口服制剂,使用起来特别方便。
如果一个病人只是单纯地患有5mm的结节,并且已经进行了手术,根据术后分期,应该是1A期。 按照目前的指南,对于1A期的病人,建议进行观察。然而,即便是1A期的病人,也有可能出现复发和转移的情况。因此,单纯依据指南,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有一些新的探索方法,比如进行MRD检测,即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通过检测病人血液中是否还残存肿瘤相关的DNA,如果指标非常高,可以根据这个指标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术后的辅助靶向治疗或化疗,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目前肺癌常见的敏感驱动基因突变靶点包括EGFR、ALK、ROS1、MET14跳跃突变、RET融合、NTRK、BRAF V600E,以及现在非常热门的KRAS-G12C。这些靶点都已经有相应的药物。 如果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有上述靶点的突变,就可以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效果是显著的。当然,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存在原发耐药,治疗效果可能不佳。
靶向药物治疗不是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化疗是两个概念。 靶向药物治疗针对的是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其进入体内后会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对于正常的组织细胞、器官影响非常小,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化疗药物是细胞毒药物,也可通过口服或是输液方式进入体内,也是一种全身性治疗。但相对靶向性不佳,毒副反应更高。
肺癌可能会咯血。 患者发生咯血是由于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侵犯了气道,引起破裂出血。 若患者出现咯血症状,需要到医院呼吸科或胸外科就诊,由于一些良性的疾病也会引起咯血,如支气管的扩张、肺结核,所以需要患者做相关的一些检查来明确咯血的原因,才能做下一步的治疗。
肺部穿刺对肿瘤扩散有风险,但风险非常低。 如果肺上肿瘤不做任何的穿刺,医生将无法判断肿瘤的类型,无法开展后续的治疗。 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完全不一样的,就算是非小细胞肺癌、腺癌和鳞癌,在治疗手段上也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如果发现肺上有占位,及时进行穿刺或者是纤支镜的活检是非常必要的。
肺部穿刺更多见的是占位,肺部的包块往往位于肺的外周带,此时纤支镜活检无法到达下层次的气道以及肺泡,往往需要在CT引导下用穿刺针经皮肤穿到肺上包块位置,通过穿刺针、活检枪,取包块内细胞和组织成分送到病理科做显微镜下的观察,以及免疫组化的检查,来明确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
肺癌最易转移的部位为骨头和大脑。 1、骨转移:肺癌骨转移以后会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剧烈的骨痛。 2、脑转移:脑转移的病人有可能最开始表现出来的是肢体功能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甚至出现手麻等症状。 肺癌的转移还包括肺内的转移,如左下肺转移到了左上肺区,或者转移到了右肺区,又或者是胸膜转移引起胸腔积液。
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区别: 1、小细胞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转移快、治疗效果差特点,目前无靶向药物可使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主要是以放化疗为主,而广泛期的小细胞肺癌主要是以化疗和免疫治疗为主。 2、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腺癌和鳞癌,腺癌患者有机会服用靶向药物,而鳞癌病人更多采用化疗加免疫治疗的治疗手段。
肺癌是做手术好还是化疗好,没有确切的答案。 因为每一个患者的肺癌病理类型、分期、分子状态(基因状态)不同,所以需要结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的考量,进而制定一个综合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早期病人,可能会优先手术治疗,术后再根据患者的分期以及分子状态,来决定术后是否需要做辅助化疗、靶向治疗。
怀疑自己患肺癌的人群,首先应该到医院做胸部CT的检查。 最初只需要做平扫的CT即可。如果患者发现有明显的结节或包块,经肿瘤科或是呼吸科医生考虑为恶性,可以再做增强的胸部CT检查结节内血管的情况,必要时再进一步的做纤支镜,或者是经皮肺穿的检查,去获取组织学、病理学的诊断,明确到底是不是肺癌。
靶向药物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靶向药物是专门针对于某基因所研发出来的药物,其针对性更强,对正常细胞的影响更小,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2、靶向药物往往都是口服药物,所以在使用起来特别方便,患者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以居家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只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随访即可。
肺癌的种类有几种: 1、根据包块在肺上生长位置,可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发生在肺段支气管以上,以鳞癌为主。周围型肺癌在肺段支气管以下,以腺癌为主。 2、根据病理学分类:分成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非小细胞肺癌还可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120万的是CART的治疗技术,CART的治疗技术目前主要用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白血病等疾病。 但是在实体瘤中包括有肺癌,CART的治疗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且在现有的研究中也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其原因在于实体瘤是实性的肿块,CART细胞进入到肿瘤的内部去的问题还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