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客观上讲,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带瘤长期生存。随着治疗方法的增加,许多病人现在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期。通过规范的综合靶向治疗,肺癌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生存。对于那些PR高表达的患者,特别是表达率超过50%的患者,使用单药或联合化疗,有一部分病人甚至可以达到肿瘤完全消失,实现长期受控。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既没有靶向治疗的机会,免疫治疗效果也不好,他们主要依靠传统的化疗,整体生存预后相对较差。总的来说,晚期肺癌虽然不可治愈,但通过积极的分层治疗,患者可以获得长时间的带瘤生存。
在临床中,癌痛的滴定是指对于不同患者的初始剂量难以精确把握时,无论是初诊病人还是复诊病人,当他们疼痛剧烈而医生不确定最适合的止痛药物剂量时,所进行的药物剂量摸索过程。目前的滴定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即释吗啡类的滴定,这需要密切观察患者使用速效或即释吗啡的反应,以便在24小时内确定最终的止痛用量。另一种是目前临床上更常用的缓释片滴定,以羟考酮缓释片为代表,通过密切观察,可以在24小时或12小时内确定患者所需的具体止痛剂量。
血液肺癌检测主要指的是基因检测。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由于大部分已经发生了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移,尤其是血行转移,通过血液基因检测能够检测到血液中的ctDNA含量,甚至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从而反映肿瘤的特性和负担。然而,对于早期尤其是一期的患者,由于没有发生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移,血液中ctDNA的释放较少,因此通过血液ctDNA检测很难发现。但对于二期或三期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ctDNA检测,尤其是高通量深度测序检测,是有一定意义的,因为它能发现微小残留灶。对于普通人的体检来说,这种血液检测的意义相对较小。
当然,对于某些方面的肺癌是可以治愈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肺癌的分期,肺癌分为四期,即1、2、3、4期。其中,一二期属于中早期,比较偏早期,完全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加上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5年生存率是很高的,甚至很多病人获得了长期生存,医学上称之为治愈。对于晚期的,尤其是4期的患者,或者部分局部晚期,像3b、3c期的患者,目标不是治愈,而是带瘤生存,即和肿瘤一起取得长远的生存。但随着目前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即使晚期的肿瘤,也通过一些方式,获得了临床上的潜在治愈。例如,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出现,使得有的病人在5年以后,肿瘤还是完全消失的,这被称为临床上的潜在治愈。
肺癌在晚期时容易发生骨转移。晚期肺癌指的是肿瘤已经通过血液系统进行转移。血液转移后,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骨头、肾上腺、肺脏、肝脏和脑袋。因此,晚期肺癌发生骨转移的概率较高。然而,一期、二期、三期肺癌,即非晚期肺癌,通常不会出现骨转移,因为此时尚未发生血行转移。
WHO最早确立的癌痛三阶梯原则,主要针对癌痛的治疗。根据疼痛评分,癌痛被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梯:轻度癌痛、中度癌痛和重度癌痛。针对这三个不同阶梯的程度,会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 在第一阶梯,针对轻度癌痛,主要使用的药物是非阿片类药物,如恩赛类。第二阶梯,针对中度癌痛,主要使用弱阿片类药物,以曲马多为代表,并可能包含低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则是针对重度癌痛,这类疼痛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许多病人可能会因此大哭。在这一阶段,主要使用的药物是强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吗啡或羟考酮,来进行止痛治疗。这就是所谓的三阶梯止痛原则。
毛玻璃结节与肺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肯定不等同于肺癌。毛玻璃结节是身体中常见的一类结节。需要关注的毛玻璃结节首先是大于0.8公分的,0.8公分以上的毛玻璃结节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干预,甚至是需要密切的随访,甚至是需要直接进行临床干预,无论是选择手术还是介入治疗。对于小于0.8公分的毛玻璃结节,尤其是实性成分小于0.5的情况,大部分是良性结节。虽然可能有一部分有恶性成分的倾向,但对于这部分结节,只要小于0.8公分,密切的随访和定期的筛查随诊就足够了,也是安全的。
癌痛的一个总的原则,也是临床医生经常强调的原则,是无需忍痛。癌痛是因为肿瘤或肿瘤治疗导致的,其痛感程度与患者本身的感受直接相关,因此是可以控制和治疗的。在整个癌症治疗过程中,我们强调无需忍痛,患者应告诉医生自己的疼痛程度和具体情况,医生会据此进行评分,并根据疼痛的具体程度进行规范化治疗。
肺毛玻璃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在肺结节筛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情况,包括实性结节、混杂性结节和毛玻璃结节。许多毛玻璃结节,尤其是直径小于0.8公分的,是可以完全观察和随访的。对于直径0.8公分以上的结节,需要定期进行筛查。如果发现结节有增大的趋势,确实需要引起关注。特别是当结节长到较大,超过0.8公分时,需要进行临床的密切随访和关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早期肺癌的倾向性。
肺癌一旦发生胸膜转移,通常被认为是晚期。然而,胸膜增厚和胸膜转移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胸膜增厚可能由多种情况引起,包括慢性长期的炎症刺激。在肿瘤学中,胸膜的状况非常受关注。如果出现胸膜结节、普遍增厚,以及大量胸腔积液,并且在胸腔积液中发现癌细胞,胸膜的强化,特别是在CT扫描中有明显的强化和SUV值的升高,这种情况被称为胸膜转移,而非单纯的胸膜增厚。一旦确诊为胸膜转移,目前的临床分期将其归为4期,即晚期。胸膜转移通常是通过血行转移途径发生的。因此,患者需要在临床上区分普通的胸膜增厚和真正的胸膜转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个公分的肺结节,如果是恶性的,并且结节全部是恶性成分,那么可以说这个结节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都是阴性的,属于一期的病人,而且是分期非常早的,即1a期。肿瘤比较小,所以对于一个公分的肺结节,除了看大小和恶性程度之外,还要结合病理的具体情况,以及淋巴结的情况。大部分一个公分的肿瘤,淋巴结是没有转移的。然而,在临床中确实存在患者,只有1到2个公分的肿瘤,淋巴结已经出现转移,甚至已经出现了远处器官的转移,比如骨转移和脑转移。这样的患者属于晚期患者。因此,一个公分的肺结节,肿瘤到底属于几期,不仅取决于这一公分的肿瘤大小,也取决于淋巴结的状况,以及远处器官转移的状况。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就是一期1a期的患者。
肺条索影大多由炎症实变或其他情况引起的实变纤维化所致,总体而言,它们基本上不会转化为肺癌,相对安全。尽管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某些特别的炎症和残留异物在长期刺激下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癌性转变,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可以说,大部分肺条索影都是良性纤维化病变,与肺癌没有关系。
肺癌患者,以及所有肿瘤患者,主要的饮食结构应该是高蛋白、适当脂肪和低糖。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有一些东西是不能吃或者需要戒掉的。首先,戒烟和戒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烟草和吸烟是肺癌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而酒精对身体也有明确的致癌作用。除此之外,其他不健康的食物,如腌制的、熏烤的和油炸的食物,尤其是油炸食品,对于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时是难以消化的,这不仅对胃肠道反应不利,而且腌制或熏制的食物和烧烤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因此也不建议食用。另外,在化疗期间,患者应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并避免高盐和容易导致水肿的食物。
肺癌患者饮酒的问题,首先明确答案:肺癌患者当然可以喝酒。但是,从酒精的成分来看,重磅研究已经表明,所有的酒精,无论含量多少,对身体都是不好的,因此可以说所有的饮酒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推荐所有的肿瘤患者,尤其是肺癌患者,最好不要饮酒。至于饮酒是否会导致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或复发,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关联证据。
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取决于肿瘤的形状和大小,还与许多其他因素有关。因此,病理学和组织细胞学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肺癌在早期,如小结节阶段,可能只有一公分大小,这时可能难以准确判断。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密切随诊。有些不典型或强化不明显的结节,甚至可能被误判为良性病变。在诊疗工作中,对于超过0.8公分的结节,即使存在良性的可能性,也应认真对待并积极进行随访。患者朋友们也应意识到,一旦肺部结节超过一定大小,就需要密切关注,因为它们可能是肺癌,临床上确实存在一定的误诊或误判风险。
早期肺癌主要指的是一期或部分二期的病人,这些被称为中早期肺癌。对于这些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很多可以获得长期生存。5年生存率非常高,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特别是对于一期的病人,比如1a期的病人,治愈率非常高。即使是1b期不伴高危因素的病人,5年生存率也很高。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对于早期的1b、2a、2b期病人,术后辅助治疗也得到了增强。因此,中早期肺癌的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
癌痛控制的321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第一个“3”指的是癌痛的评分要降到3分以下。癌痛分为10分制,7分以上为重度,4到6分为中度,而3分以下则为轻度癌痛。因此,第一个“3”的目标是将疼痛控制在轻度范围内。 2. 第二个“2”是指每天的爆发痛不能超过两次。在规律使用药物的基础上,如果患者突然觉得疼痛加剧需要额外注射药物,这种情况被称为爆发痛。原则要求一天内的爆发痛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3. “1”则是指要求在24小时内控制住疼痛。这是所谓的321原则的核心,即在一天之内有效控制疼痛。 综上所述,321原则强调了癌痛评分的降低、爆发痛的控制次数以及在一天内对疼痛的总体控制。
癌痛的一阶梯药物主要是指NSAIDs药物,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解热镇痛药。这些药物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布洛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洛索洛芬,甚至阿司匹林,因为它们也属于解热镇痛药,所以也归入一阶梯的范畴。这些药物适用于较轻的疼痛,无论是癌痛还是非癌痛,都是一种适用的止痛药物。
肺癌的靶向药物根据肺癌的突变靶点分成不同类。最常用的是针对EGFR突变的药物,这些药物分为一、二、三代。一代药物以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为代表,二代药物以阿法替尼为代表,而三代药物,也是目前最常用的,包括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这些都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靶向药物。对于另一种被称为钻石突变的ALK突变,药物也分为一、二、三代。从一代的克唑替尼到二代的阿来替尼和布格替尼,再到现在的洛拉替尼,这些药物在临床上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是肺癌中经常常见的一种转移并发症。实际上,患者的生存区间取决于很多因素,并不只取决于胸腔积液。有胸腔积液,尤其是恶性胸腔积液,只能说明是晚期肺癌患者。但是,晚期肺癌患者能生存的时间到底能有多长时间,取决于肺癌的类型。总体来说,胸腔积液是肺癌常见的并发症,和生存并不能绝对挂钩。真正挂钩取决的是肺癌的类型,通过基因免疫的分层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