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分层和具体情况来分析。首先,淋巴结是分层的,不同层级的淋巴结分期可能不同。与肿瘤同一侧的肺门淋巴结是第一站淋巴结,称为N1。N1的患者可能处于1b期或2期,这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随着肿瘤的转移和发展,可能会影响到纵膈淋巴结,这些被称为N2。N2的患者大部分被分到3期。如果肿瘤进一步发展,影响到锁骨上淋巴结、颈部淋巴结、对侧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这些都属于N3,基本上都是3期的患者。对于3c期的患者,这是非常局部晚期的情况,通常没有手术机会。如果是远处的淋巴结,比如腹腔淋巴结,这些被称为远处转移,属于4期患者。总体来说,淋巴结的分期需要结合肿瘤的大小和具体情况,不能单纯依靠淋巴结来确定1234期。
CT是目前最常用的肺癌诊断筛查手段。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CT可以在临床上进行诊断性考虑,帮助发现肺部的恶性病变。然而,CT并不能确诊肺癌。患者需要明白,肺癌的确诊必须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之上,通过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定为腺癌、鳞癌或其他类型后,才能确诊肺癌。CT的作用是帮助发现肺癌及其分期,临床上的倾向度只是大概率事件,并非确诊性诊断手段。
肺癌切除术后出现新发结节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首先,要确定肺癌的分期,即肺癌是处于早期的1期或2期,还是晚期的3期或4期。如果肺癌本身是局部晚期,并且新发结节出现在同侧肺,那么这种情况需要非常重视,因为确实存在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然而,如果肺癌分期较早,且新发结节不在同一侧肺,或者对侧肺,那么这些结节可能只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常见的肺部小结节。因此,对于新发的小结节,应积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来甄别其大小、位置以及与原发肿瘤的关系。虽然确实存在转移或复发的可能,但在更多情况下,这些结节可能只是普通的良性情况。面对这类问题,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进行准确的甄别和判断。
肺癌的淋巴结转移非常常见,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站淋巴结是肺门淋巴结,包括和肿瘤同一侧的肺门淋巴结。实际上,这种分期是比较早的。如果只出现同侧肺门的淋巴结转移,很多人被分到1b期,甚至是二期的患者,完全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肺门之后的纵膈淋巴结转移,甚至是对侧肺门、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对于这部分患者,依然有手术的机会,但对于重度的患者,手术是很难进行干预切除的。如果是远处淋巴结,比如锁骨上淋巴结,是很难通过手术完全干预掉的。如果出现腹腔淋巴结的转移,基本上是晚期的患者,切除也没有多大意义,需要全身治疗。因此,对于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要区别对待。
咳嗽,尤其是干咳,是肺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然而,抽烟时咳嗽并不等同于肺癌。烟雾具有刺激性,而抽烟者往往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这些疾病本身就可能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有些人甚至合并有咽炎,因此在烟雾刺激后出现反射性咳嗽是可能的,这并不等同于肺癌引起的咳嗽。尽管如此,如果抽烟时咳嗽剧烈,确实应该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咽部、支气管还是肺部的问题,以及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因此,抽烟时咳嗽并不等同于肺癌的症状,但它是一个需要警惕的症状。
晚期肺癌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尤其是剧烈的、持续性的干咳,没有明显诱因,也没有太多痰,这种不停的咳嗽需要引起警惕。 2. 其次是咯血或血丝痰,如果发现痰中带血或一口出来都是血,就要重视,这通常是肺癌,尤其是综合型肺癌侵犯大血管的表现。 3. 气促或呼吸困难也是常见症状,这可能是因为肿瘤占据了肺脏或引起大量胸水,导致肺组织减少,从而引起活动性的气促或呼吸困难。 4. 胸痛或背部疼痛也是常见的症状,肿瘤可能长在或侵犯肋骨、脊柱,或肿瘤长大后侵犯肺脏的胸膜,这些都可能引起胸痛。 5. 胸膜转移也可能导致胸痛,伴有呼吸困难。 6. 其他比较少见的症状包括声音嘶哑,这可能是上纵隔肿瘤侵犯或压迫引起的。 7. 肺癌伴发的类癌综合症,表现为腹泻和面色潮红,这些症状相对较少见。 综上所述,气促、咳嗽、胸痛和咯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晚期肺癌临床表现。
针灸治疗癌痛在临床上确实存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癌痛。具体来说,针灸能够通过释放身体内的内源性止痛物质,如内啡肽等,发挥一定的止痛作用。针灸的更大作用在于,它可以通过特定穴位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改善精神的焦虑状态,并解除疲惫状态。这可能是针灸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总体来说,针灸并不是治疗癌痛的主要或规范方式,但在某些特定患者中,可以作为联合治疗或舒缓治疗的手段。
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干咳。虽然一直咳嗽可能是警惕肺癌的重要症状,但它并不等同于肺癌。如果咳嗽是由于感染因素,比如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急性期,那么出现的持续性急性咳嗽通常是良性病变。然而,如果没有明显的诱因,反复持续的咳嗽,特别是伴有消瘦和其他肺癌症状,如胸痛和咯血,这时就应该引起关注。需要去相关的临床科室进行诊疗,以区分或排除肺部肿瘤的可能性。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其恶性程度较高,容易转移,因此治疗难度较大。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10%到15%。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首先需要区分其为局限期还是广泛期。如果是局限期,通过积极的化疗可以迅速缩小肿瘤,再结合局部放疗,可能会获得相对较好的生存率。然而,广泛期的小细胞肺癌特点是非常容易转移,恶性程度很高,虽然初治时缩瘤效果还可以,但特别容易出现耐药和进展,导致总生存预后相对较差,治疗过程也较为艰难。
癌痛的规范化治疗中,总体来讲,止痛药物可以联合使用,但并不推荐多种癌痛药物的联合。在临床中,确实能看到多种镇痛药物的联合使用,有的人甚至会把同样三阶梯的药物进行联合,比如吗啡和芬太尼。这样的联合会导致调整速率不一样,比如吗啡或羟考酮缓释片是每12小时更换一次的,而芬太尼是三天换一次,必然会导致调整起来药物和血药浓度的不同。另外,这种联合容易造成药物的过量,甚至会造成副作用的增加,像便秘这些副作用的增加。但是,有的联合是合适的,比如对于躯体痛,用三阶梯或者二阶梯联合恩赛类的一阶梯,抑制了专门的前列腺素,这种联合相对来说副作用并不大,而且可以起到增效的作用。所以,不同药物联合止痛药物的联合副作用要分开来看,大部分而言,合适的副作用是轻的。
大部分肺炎在接受抗炎治疗后会完全吸收,并不会转变成肺癌。然而,对于少数情况,比如反复的诱因未能解除,炎症长期存在并发生变化,在特殊环境下受到长期刺激,确实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转化倾向。但对于大多数急性肺炎患者来说,经过抗炎治疗后,病情会完全吸收或者部分产生实变,这是非常安全的,也不会转化成肺癌。
总体来说,女性患肺癌的比例相对较少。那么,什么样的女性更容易患肺癌呢?首先,抽烟的女性,尤其是那些吸烟超过20年、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女性,她们的肺癌发生概率要比不吸烟的女性高很多,这是一个明显的肺癌高发暴露因素。同样,很多女性会接触厨房油烟,如果油烟、粉尘,或者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如接触镉、镍等特殊金属物质,这些环境都可能导致肺癌高发。此外,还有一类女性也是肺癌的高发人群,那就是吸二手烟的女性。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喜欢抽烟,长期吸入二手烟的女性也存在肺癌高发的风险。总的来说,容易患肺癌的女性主要与抽烟、被动吸烟、或者相关有污染的工作环境(如粉尘、油烟、特殊金属类)有关。
肺癌术后化疗的问题非常明确,部分患者肯定需要化疗。现在我们来讨论哪些患者需要化疗。首先,对于二期和三期的患者,在手术后,大部分是需要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尤其是那些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化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了术后靶向治疗,特别是对于有EGRF突变的患者,他们可能需要接受免疫再强化治疗。因此,在目前的诊疗过程中,即使是二期或三期的患者,如果存在EGRF突变,选择靶向治疗还是先化疗再靶向治疗,目前仍然是一个相对有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二期的患者,1b期的患者大部分是不需要接受术后化疗的,1a期的患者更是不需要干预。尽管有些激进的医生可能会对1b期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部分干预,但总体而言,二期或三期的患者是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
早期肺癌患者,尤其是在1a期和1b期,很多患者实际上可以长期生存,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对于一期患者来说,如果手术能够完全切除肿瘤,不需要任何额外干预,他们可以获得长期生存,并且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治愈。5年生存率在这些患者中是很高的。对于二期患者,结合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也可以获得很好的5年生存率。然而,对于三期患者,尤其是3a期这种比较复杂的患者,手术和综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复发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肺癌手术后的生存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阶段来具体分析。
肺结节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如果肺结节的大小在1公分到2公分,甚至部分病人的结节在3公分以下,且没有淋巴结转移,都可以被划分为早期肺癌。然而,在临床上,对于筛查的病人,0.8公分这个界限是比较受关注的。结节大小在0.8公分以上,是需要临床干预的。而0.8公分以下的结节,实际上可以处于密切随访的状态。从分期的角度来看,0.8公分到1.0公分的结节都属于很早的T1状态。当然,即使是1公分到2公分,以及2公分到3公分的结节,最后的临床分期依然可以划分到早期肺癌的情况。
癌痛镇痛药的最佳给药途径被称为无创途径给药,而不是最好的给药途径。所谓无创途径给药,指的是不通过静脉给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这些有创的方式,而是采用口服给药或通过皮肤贴剂给药。这些方法相对痛苦较少。在此基础上,有一个基本原则:能口服尽量口服。这是因为在无创途径的基础上,口服给药更为简单,依从性高,且容易调整。因此,口服给药是癌痛给药的主要途径。
肺结节和肺癌是两个相差很大的概念。近年来,临床医生特别关注肺结节这一领域。许多普通人,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群,由于长期肺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可能会出现肺结节。在这些肺结节中,大部分是良性的。因此,建议4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通过筛查,可以发现不同大小的结节。比如2到3毫米的小结节,可能是普通的炎性结节。而对于实性结节,特别是那些直径大于0.8厘米,实性成分超过0.5厘米的结节,就需要引起重视。这些较大的结节可能确实含有癌性成分,即早期肺癌的成分。所以,通过筛查发现不同性质的结节,根据结节的性质来判断其大致的倾向性,从而决定其可能的性质。总体而言,大部分肺部结节是良性的,但部分具有特定特征的结节存在恶性的概率。
X线在胸部筛查肺癌方面确实能够查出肺癌,但现在已经不作为主要的筛查或诊断手段。这是因为X线检查比较粗略,需要肿瘤达到一定大小才能被发现。对于小于一公分的肿瘤,尤其是比较小的肿瘤,X线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可以说X光是一种比较老的诊断和筛查肿瘤的方式。随着肿瘤肺癌治疗的发展,低剂量螺旋CT已经成为筛查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对于45岁以上的人群。在诊断方面,增强CT是评估诊断的主要手段,同时PET-CT也可以进行评估诊断。
肺癌的活检通常分为几个方面。第一种是通过支气管镜取标本,这常见于中央型肺癌。通过支气管镜的操作相对简单,尽管过程可能较为痛苦,但会给予麻药处理,因此创伤较少。镜子进入支气管后,通过钳夹或穿刺取得标本。对于不靠近主要气管的周围型肺癌,大部分是通过肺穿刺活检取得病理,可以是CT引导下,也可以是B超引导下,但大部分是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是有创的,也是非常简单的操作,通过细针穿刺取得病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气胸等症状。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当肿瘤很小或者只分布到胸膜上时,由于肿瘤小难以取得,需要胸腔镜手术进行活检或者部分切除以取得病理,相对来说创伤较大。
癌痛的发生可以贯穿癌症的早、中、晚各个阶段。实际上,最常见的癌痛主要发生在晚期,晚期患者的癌痛合并发生率在50%以上。相比之下,早期癌痛相对较少,早中期患者大约有1/4伴发癌痛。晚期病人是癌痛的主要人群,这与晚期病人的特点有关:肿瘤负荷大,侵犯范围广,容易转移的部位多,因而造成多器官神经的侵犯和压迫的概率高。总体来说,癌痛是癌症整个早、中、晚阶段的一种症状,但晚期病人的发生概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