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痣的数量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蜘蛛痣的出现与肝病相关,表明肝脏功能出现了障碍,影响了体内雌激素的灭活。需要了解的是,雌激素并非仅存在于女性体内,男性体内同样存在。 因此,许多肝硬化晚期患者会出现男性乳房发育的现象,这是由于雌激素灭活受阻所致。雌激素会引起毛细血管动脉周围放射性网状的改变,蜘蛛痣越多,说明肝功能越差。
肝硬化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硬化早期即在代偿期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的主观感受,或者生化指标上数字变化。 然而,如果肝硬化处于失代偿期,它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会出现门脉高压,也就是门脉血流回到门静脉的压力增高。这时就会出现脾脏的淤血,导致脾大脾亢,血小板降低就出现了。
肝纤维化的无创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肝脏瞬时弹力检测。 这种检测方式无创,类似于简单的B超检查,患者不会感到痛苦。然而,检测结果需要动态观察,因为早期纤维化可能难以监测。当肝纤维化程度较重时,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如果肝脏纤维化的病因难以确定,可能需要通过肝脏穿刺进行有创检查。
肝硬化出现腹水的治疗分为两个原则: 1、要补充腹水出现的原因,即肝硬化导致的低蛋白血症。当人体自身合成功能差,人血白蛋白低时,需要补充外源性人血白蛋白,即输血制品人血白蛋白。这样可以提高人血白蛋白含量,降低血液内水分外渗的概率; 2、当人血白蛋白低时,腹水、胸水和下肢浮肿都会出现,水还会进入第三组织间隙或胸腹腔。这时,需要通过利尿将这些水分排出。
肝血管瘤破裂非常危险。 肝血管瘤绝大多数患者终其一辈子都可以随访观察,不需要任何手术介入或药物治疗,随访观察即可。 如果是外生性的、巨大的肝血管瘤,在临床上最忌讳的是腹部受到创伤。因为这种病人如果腹部受到创伤,导致肝血管瘤破裂,就会引起腹腔大出血,甚至因大出血导致临床休克甚至死亡。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临床上病因不明的疾病。 它好发于女性,虽然男性患者也存在,但女性患者相对较多。由于缺乏确切的病因学,临床上追根溯源较为困难。 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针对症状,包括保肝、利胆、抗炎,甚至补充人血白蛋白、利尿等对症处理。
肝血管瘤破裂的症状主要包括剧烈腹痛和失血性休克。 肝血管瘤通常只有在非常大且外生性的情况下,受到外力撞击才可能破裂。自发性肝血管瘤破裂在临床上极为罕见,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能。 然而,如果巨大血管瘤遭受外部创伤或暴击,破裂的风险就会增加。破裂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外伤和右上腹部疼痛,随后可能出现腹部膨隆,这是因为腹腔内大量出血。最终,患者可能会因失血过多而昏迷休克。
肝血管瘤不会变成肝癌。 大家需要了解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病变,在医学上没有癌变风险。因此血管瘤患者无需恐慌。 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或周围朋友的肝血管瘤恶变成了肝癌,那么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之前的血管瘤诊断是错误的。患者可能原本就患有肝癌,只是其表现与血管瘤有许多相似之处,或者是医学检测不彻底导致的误诊。 总之血管瘤本身并不会癌变为肝癌。
肝硬化导致腹水的主要原因,是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降低,即肝功能异常。 当肝功能失代偿时,体内无法合成人血白蛋白,导致血管内血浓度降低,血管内水分渗透到血管外,进入第三组织间隙,常出现在腹腔、胸腔,甚至下肢,引起胸水、腹水和四肢浮肿。
肝硬化通常在中晚期出现蜘蛛痣。 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仍可代偿,因为肝脏具有一定的储备功能。早期肝病损伤的肝功能可以通过内在储备功能得到补偿。然而,如果补偿功能失代偿,即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就会出现晚期肝硬化的表现,如蜘蛛痣、腹水、门脉高压,甚至肝性脑病。 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意味着患者已进入肝硬化的中晚期。
肝血管瘤通常不会引起疼痛。 它是一种长在肝脏上的良性病变,可以通俗地比喻为皮肤上的一颗痣,只是这颗痣长在了肝脏上。皮肤上的痣通常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只是形态上的改变。肝脏上的血管瘤同样如此,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自己看不到,而是通过体检筛查发现的。 血管瘤在肝脏上一般不会引起不适,除非其体积非常大或呈外伸性,压迫周围脏器,才可能引起如压迫肠道、胃或膈肌等表现,但这种情况在临床上非常罕见。
肝纤维化的治疗需根据病因而定。 在我国,常见的肝纤维化原因包括乙肝,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原则上,乙肝的抗病毒药物需要终身服用,即使存在明确的临床治愈可能性,停药标准也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建议,不可擅自停药。 此外,酒精肝和脂肪肝等其他常见原因,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戒酒、减肥,并在适当时可服用保肝药物。
肝硬化腹水容易复发,主要因为肝病病因持续存在。 肝硬化的原因多样,包括肝炎、脂肪肝、酒精肝以及不明原因肝病。肝硬化是肝脏不可逆的阶段,导致肝功能逐渐恶化,恶化程度和时间跨度因人而异。 腹水的出现表明肝脏已进入功能失代偿期。此时,腹水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而非针对病因,因此容易反复发作。
肝硬化腹水并不是必须要抽出来。 肝硬化的腹水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抽出来的方式来治疗的。对于腹水的治疗,有两个原则: 1、补充人血白蛋白,补充后腹水产生会减少或消失; 2、在减少腹水产生的同时,增加腹水的排出途径,即通过利尿操作而非腹腔穿刺。 简而言之,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进行穿刺排水,因为这种操作的伤害性及治疗带来的后续结果较为严重。
不典型肝血管瘤,简而言之,是一种在医学上表现不明显的血管瘤。 虽然所有疾病都有其大体特点,但有些肿瘤的表现并不那么明显,例如不典型肝血管瘤。在形态学上,它可能不表现为动脉期强化、明确的动脉供血或海绵样改变,使得临床诊断相对困难。 然而,只要排除了肿瘤的高风险因素,许多不典型血管瘤可以通过随访观察来处理。
随着我国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体检的规律性血管瘤在人群中被发现的概率越来越高。但这并不是恐慌的原因,因为这种病可能以前就存在,只是由于缺乏体检而未被发现。 现在通过体检,人们能够发现它,但发现并不意味着需要治疗,因为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疾病。许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任何症状。 血管瘤在体积小、数量少时,不会引起任何不适,也不会改变肝脏的形态和功能。只有在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需要通过综合外科评估来选择治疗方案。 实际上,绝大多数肝血管瘤终其一生都不需要任何医学干预。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次数取决于治疗后的反应。 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微创,它可以通过穿刺血管阻断肝脏血管的滋养血管,使血管瘤的供血动脉断供,从而使血管瘤适当萎缩或生长速度减慢。 但瘤体不会消失,最怕的是介入后在其他地方出现粗大的动脉供血,这时可能需要再次介入。
肝硬化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就无法逆转。 我们必须明确,所有肝病在早期都是可控的,包括早期纤维化。但如果肝病发展到纤维化,再发展到肝硬化,特别是肝脏典型结构甲小叶的出现硬化就不可逆转了。 肝硬化的不可逆性类似于人类的衰老过程,不可能返老还童,只能尽量减缓衰老速度。同样硬化的速度也可以尽量减慢,但在临床上,想把肝硬化的肝脏变回正常肝脏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旦发生肝硬化,只能控制病因,尽量延缓硬化过程,时间越长越好。如果肝硬化失代偿,要想纠正,就必须进行肝移植。
肝血管瘤变大受很多因素影响: 1、女性同志在妊娠前后血管瘤的变化就很明显,因为血管瘤会受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影响。 2、血管瘤在某一段时间突然急剧长大,有可能血管瘤内部有一些胃出血的情况出现。 对于肝血管瘤突然变大,要到外科医生那里进行及时评估。如果体积足够大,可能需要在腹腔镜下进行血管瘤的切除手术。
肝血管瘤通常不会引发疼痛,患者若感到腰或腹部不适,这些症状并非由肝血管瘤引起。虽然较大的血管瘤可能会压迫周围脏器,如左肝血管瘤压迫胃壁可能导致饱腹感,但不会直接引起疼痛。 因此,若患者同时存在血管瘤和腹部疼痛,应明确疼痛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