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过高首先要进行初始评估患者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具体如下: 1、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最常见于缺铁、感染、血小板减少症恢复期、炎症、无脾等情况。 2、疑似骨髓增殖性肿瘤:常见疾病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原发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需关注出血的问题: 1、若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外科手术时一般需要关注出血问题。 2、严重自发性出血较为罕见,最可能发生于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时,尤其是小于10*10^9时。 3、血小板计数相同时,ITP患者的出血风险可能略低于其他疾病患者。
血小板低的饮食禁忌如下: 1、因血小板减少,易出血,故不能吃粗和长纤维的食物,如竹笋、芹菜、菠菜、没煮烂的牛肉、羊肉等。 2、患有血小板减少的人,应该尽量避免吃虾、螃蟹等食物。这类食物会导致免疫功能影响,使病人的身体症状加重。 3、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虚火伤身。
导致血小板高的原因有很多: 1、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由巨核细胞以外过程引起。包括贫血、感染、非感染性炎症、脾切除术后等。 2、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等。 3、家族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罕见遗传综合征。
绝大多数免疫性血小板低不严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血小板疾病,ITP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损害血小板,其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部分患者极易出现瘀斑或出血。 ITP儿童只要没有大量出血或血小板计数很低,大多会在6个月内自行消退,但需要密切随访。血小板计数很低或出血的成人很可能需要治疗。
淋巴癌按照ANNArbor分期通常分为4期,所以4期是晚期。 1期:单个淋巴结区域受累。 2期:横隔同侧的两组或者多组淋巴结区受累。 3期:横隔两侧的淋巴结区域都受累。 4期:出现弥漫性单个或者多个淋巴结外器官受累,伴有或者不伴有相应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或肝或骨髓的任何部位受累。
耳前恶性淋巴癌的质地通常较韧,但随着病变发展,淋巴结之间可互相融合成较大团块,此时质地稍偏硬。炎症导致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质地偏软,而身体其他部位癌症转移到耳前淋巴结时,淋巴结摸起来比较硬。 耳前恶性淋巴瘤通常很难在早期发现,一般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长大的淋巴结肿大,病变开始时易被误认为是淋巴结炎症。
右侧脖子摸着有个凸起的包可能考虑为以下情况: 1、局限在皮肤要考虑是否感染所致,如疖、痈或皮下脂肪瘤。 2、若考虑为颈部包块,应注意其部位、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等特点,有可能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恶性肿瘤或淋巴结转移、血液系统疾病、囊状瘤、囊肿、肿大甲状腺及其来源包块。
检查淋巴结的方法是视诊和触诊,触诊是检查淋巴结的主要方法。 将示、中、环三指并拢,指腹平放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滑动触诊,滑动方式应取相互垂直的多个方向或转动式滑动。 检查颈部淋巴结时,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滑动触诊。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取坐位或卧位,用双行触诊,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造成婴儿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围生期因素:可通过减少出生时的铁储备或其他机制,而增加婴儿出生后3-6个月内罹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包括:母体铁缺乏、胎母输血、早产等。 2、膳食因素:膳食问题是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铁摄入不足、对未满12月龄的婴儿喂养普通牛奶等。
低血压是因为自主神经反射受损或血管内容量明显不足导致的血压降低。贫血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降低,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大及巨球蛋白血症、脱水、失血时,容易产生漏诊和误诊。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以实体瘤的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织器官中,最易受累及部位有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消瘦、盗汗及瘙痒等症状。 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 不同亚型淋巴瘤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对治疗反应和预后有很大差异。
长期贫血的引起的疾病如下: 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晕厥、失眠等。呼吸系统症状为气短、端坐呼吸。循环系统症状为心悸、心率快、贫血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的功能、结构改变。影响生殖系统的睾丸分泌、女性激素分泌。引起免疫系统改变。性腺、肾上腺、胰腺功能等内分泌系统被影响,改变红细胞生成素和胃肠激素分泌。
大人治疗缺铁性贫血需额外补铁,进食含铁量高的食物,与非血红素膳食来源相比,如蔬菜,血红素膳食来源,包括鱼肉、家禽肉和畜肉的铁元素生物利用度更高。 但往往进食含铁食物仍不能满足,可选择口服药片或静脉输注,但补铁药片出现副作用或补铁不足,可改为静脉补铁。 少数情况下,贫血严重可能需输血及治疗出血原因。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降低,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贫血的诊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克每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每升,孕妇血红蛋白低于100克每升,就定义为贫血。
淋巴瘤早期症状往往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在皮下可扪及,一般无痛。 深部淋巴结也可肿大并浸润压迫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会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腹腔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肠梗阻、肾盂积水,甚至产生尿毒症。此外,还会引起发热、体重减轻、盗汗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可以被治好。 淋巴瘤患者通常接受下述一种或多种治疗: 1、化学治疗:用药物杀灭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2、免疫治疗:帮助人体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控制与清除肿瘤的方法。3、放射治疗:用射线杀灭癌细胞。4、干细胞移植:用健康造血干细胞替换被杀灭的肿瘤细胞。
用手检查淋巴结方法如下: 将示、中、环三指并拢,指腹平放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滑行触诊,滑动方式取相互垂直的多个方向或转动式滑行。检查不同位置的淋巴结有不同的触诊方式。 检查颈部淋巴结,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滑动触诊。检查锁骨上淋巴结,取坐位或卧位,用双手触诊,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只要接受正规的、规范化的治疗,约有60%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以达到治愈,但仍然有40%左右的患者会走向复发。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作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分型,常用的R-CHOP方案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经典的一线治疗,该方案应用历史长、安全,也是目前对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金标准方案。
α类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α基因缺失或缺陷,导致了α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 正常人自父母双方继承2个α珠蛋白基因,患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遗传有缺陷α基因的数目。 根据α基因缺失的数目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静止型、标准型、血红蛋白H病及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