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肿瘤内科常见各种实体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熟练掌握临床常见肿瘤的化疗、靶向、免疫等...
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较多,如癌胚抗原、CA153、CA199等,但不是乳腺癌特有标志物。恶变乳腺癌会有CEA、C125等升高,肺癌、胃癌等也会有标志物升高。肿瘤标志物可辅助检查,还需结合B超、X光等综合判断。在随访时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为肿瘤复发,需高度重视。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是浸润性乳腺癌早期。乳腺癌分为原位癌和浸润癌。浸润癌为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有血道、淋巴道转移等。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为1期,如1A期为肿瘤小于2cm,无淋巴结转移等。1B期肿瘤小于2cm,有淋巴结微转移等。
恶性肿瘤不是癌症的意思。恶性肿瘤包括癌症和肉瘤,范围较广。癌症来源于上皮,肉瘤来源于间叶。少数恶性肿瘤是病不是癌,如白血病。部分恶性肿瘤没有癌的含义,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易复发、转移。恶性肿瘤为内外因作用下,正常细胞无法正常生长,无限繁殖,恶性肿瘤包括癌症。
癌胚抗原(CEA)对癌症的检出有一定帮助。如体检发现癌胚抗原明显升高,进一步检查可能发现有肺癌或肠癌,起到提示作用。但临床上有些肿瘤是不分泌的,可能做CT、肠镜胃镜发现肿瘤,但CEA不升高。此外,良性疾病如肠炎等,也会出现CEA的升高。因此肿瘤单靠CEA诊断是不够的,要结合症状、检查等综合判断。
肾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常见有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肾癌治疗的靶向药物,基本是针对肾透明细胞癌治疗为主。阿西替尼、培唑帕尼是目前常用一、二线的肾癌靶向药物。此外还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还有单克隆抗体等,用于治疗肾癌。另外一个比较新的药,像M2抑制剂,依维莫司也用于肾癌。
新辅助化疗一般是2-3个疗程左右。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2-3次的化疗,使肿瘤缩小,使手术更容易,风险更低。且2-3个疗程,机体反应不大,能够经得起手术。若术前化疗疗程太少,肿瘤退缩不明显,或新辅助化疗太多,身体反应太大,可能手术的治疗耐受不了。因此,2-3个疗程是比较合适的。
晚期癌症的止痛药大致分为三类:1.非甾类的止痛药,如布洛芬等,主要针对轻度疼痛,NRS评分在3分以下的。2.弱阿片类的药物,如曲马多等。推荐疼痛的NRS评分在4-6分的使用。3.强阿片类的药物,如吗啡等,主要用于重度的儿童,NRS评分在7分以上的。此外也会结合病人的疼痛,联合其它药物来阵痛。
癌胚抗原查癌症,对部分病人是有提示。体检时发现癌胚抗原升高,检查发现有肠癌或者肺癌。但有些癌胚抗原升高,可能跟肠息肉等相关。息肉切除后,指标就降到正常。部分腺癌病人CEA也不会升高。因此CEA能够帮助进行癌症的诊断,但不能单靠CEA来做最终诊断。还要做B超、CT等检查。
乳腺癌的复发通常认为前两年是复发的高峰,可能大概是近1/3的患者是在2年内,特别是1/3的早期患者,有70%-80%复发是在2年。过了5年后复发的风险会降低,但并不是过了5年就不复发。临床上甚至见过有些15年或10年后复发,而且一复发有时候是出现脑转移,这时即使是过了5年,突发风险比较低也不能放松警惕,最起码每年的常规辅查跟体检还是需要的。
乳腺肿瘤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良性,一种是恶性。如果是恶性肿瘤,就不存在发不发展,本身初始就是恶型。对于乳腺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有囊性增生,常见还有一个纤维腺瘤,还有乳腺增生结节,这些良性肿瘤基本上很少会发生恶变。
关于乳腺恶性肿瘤的生存期,据2018年我国统计的一些数据,目前总体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达到83%,意味着100个人里有活过5年的病人可能就占80多。乳腺癌患者存活的时间,跟患者分期是密切相关的。可能在早期乳腺癌的患者,5年跟10年的生存率都超过90%,即使是中期,5年生存率也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