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床上对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不同,所以说是否采用服药治疗,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临床上首选的是心理治疗,自我调整,往往药物治疗作为二线治疗的方法。 在临床上心理治疗,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或者是精神分析疗法等,来改善患者的症状,达到有效治疗。 另外,对于中度或重度抑郁症患者,临床建议服药治疗,特别是对于这些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如果不能有效地服用药物系统规范的治疗,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说,服药治疗是基本的治疗的方法。

在临床上有一些轻度抑郁症患者如果不服用药也能够达到临床缓解,特别是通过心理治疗或者是自我调整的方式。 心理治疗主要是认知性为疗法,如识别自动化想法,纠正对过去的不合理认知,重新建立认知体系,制订活动计划表,放松训练等方式,而自我调整,包括运动,转移注意力,倾诉等内容,都是非常好的。 但是也有一些抑郁症,如中度以上的抑郁症,不服用药物往往不能痊愈,而且往往会对抑郁症的疾病的预后造成影响,所以说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对于中度以上的抑郁症治疗非常关键。

在临床上抑郁症患者通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往往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临床治疗中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为主,进行综合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从药物治疗的角度,首选的药物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通过足量足疗程,系统规范的治疗抑郁症往往改善良好。 另外,心理治疗以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人际关系治疗为主,特别是通过调整以后,患者的整个知情意获得良好改善。从物理治疗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于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等方法。

抑郁症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目前研究尚不明确,如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特别是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而且抑郁症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也要高。 从生物学的神经生化学来研究发现抑郁症与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密切相关。 另外在临床上也与某些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早年的成长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创伤事件、个人的人格特征等密切相关,所以抑郁症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说自己得了抑郁症,往往可以体验到的是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闷闷不乐,总感觉整个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的,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高兴的。 而且对原来感兴趣的活动话题,现在感受不到兴趣和乐趣,也没有劲头去参加这些活动以及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体验不到愉悦感,大脑反应迟钝,或者是空白。 感受到大脑像抹了浆糊一样转不动,对未来缺乏期待,主动性差,注意力,记忆力明显下降,能够体验到的是自我评价比较低,觉得自己无用,无能,活着没有意思。 而且把所有的事情都归罪于自己,饮食睡眠性功能受到影响,严重的出现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在临床上打嗝是膈肌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的,可以见于多种疾病特别是躯体疾病引发打嗝。 当然如果排除了躯体疾病,那么老打嗝可能属于抑郁症,也可能属于其他的疾病所致,打嗝不具备特异性。 在临床上如果说患者除了打嗝以外,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缺乏兴趣、乐趣丧失愉悦感、意志行为活动减退、伴随有自我评价低、自罪自责相关的症状而且患者有一些躯体的症状,如打嗝,胃肠道功能不适,出汗等症状可以是抑郁症。 但是打嗝绝对不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的或者是特异性的症状,所以说明确打嗝并非一定属于抑郁症,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临床上,青春期抑郁症的表现,主要的症状与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基本相似,在某些内容上又具有青春期的特点,特别是情绪低落,表现为闷闷不乐。高兴不起来,总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基调是低沉的,而且缺乏兴趣,乐趣,特别是对学习或者是娱乐的内容缺乏兴趣,即使是游戏,也不能引起患者的情绪体验不到愉悦的感觉。 大脑反应迟缓,而且经常有空白现象,记忆力,注意力往往受到影响,所以说在学习上明显落后,而且对未来缺乏打算,对于学习没有一些坚定的信念,而且自我评价比较低,觉得和其他同学比,自己是无能的,无用的,严重的患者出现自杀的行为。

在临床上抑郁症患者一旦确诊,临床上服用抗抑郁药物是比较有效快速缓解症状的方法,特别是通过应用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变化,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可以改善抑郁症的症状。 另外,在临床上也可以服用一些富含高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的食物,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免疫能力,对于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药物治疗是基础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表演型人格容易引发癔症,而并非是抑郁症。当然,表演型人格也可能会引发抑郁症。在临床上,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神经化学,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所以从心理社会因素来讲,抑郁症患者容易与早年的负性生活事件,创伤经历密切相关,而且容易受挫折的影响。 在临床上表演型人格往往以容易表演情绪波动为主,所以说容易引发癔症,而癔症是以转换和分离障碍为主的,所以说,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从西医的角度来讲,抑郁症患者并没有特别需要注意饮食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抑郁症患者能够增加食物的营养。 那么患者改善饮食状况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抑郁症患者出现了饮食比较差或者是暴食的情况,所以说保持均衡的营养对抑郁症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食用高蛋白、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的食物,对于抑郁症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通过食物的调整也可以对抑郁症病情有所改善,在临床上抑郁症患者一旦确诊,应该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更加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