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走不能治疗任何的脊柱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倒走并不能使已经突出的椎间盘回去,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是因为直走前行导致突出。 所以倒走的话,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因为倒走时眼睛不在脑后勺,没办法看清路,非常危险,所以不主张任何倒走的锻炼。
乳胶床垫一般来说更为柔软,而棕榈床垫相对来说,是比较僵硬的。对于不同的患者或不同感受的患者,都是可以选择的材料。 乳胶有一定的弹性支撑力,对身体来说是比较贴合的。而棕榈相对比较硬,腰部可以通过垫子来调节。实际上,乳胶床垫和棕榈床垫都各有利弊,最重要是个人的感受。 就算是选择得不太合适,也可以通过一些调整来契合到个人的需求。
脖子突然不能动,像头被卡住一样,最大的可能性是俗话说的落枕。落枕实际上是颈部肌肉挛缩。 首先,避免强行去转动脖子,防止损伤的加重。通过一些药物治疗,比如止痛药、肌松药,来放松肌肉。 还有,通过物理的方式,比如可以热敷,做筋膜枪理疗。然后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再缓慢地活动。如果这个症状没缓解,有可能是其他颈部的错位。 当然,这个是有前提的,比如之前颈部的寰枢椎有脱位的现象,或者之前已经有这种外伤,这种是另当别论的,要进一步做检查。
脊柱融合手术后可以弯腰,但早期需避免伤口疼痛,避免脊柱和椎间盘受力过大。有一定的腰围保护时期。 随着保护时期过后,可以缓慢做一些弯腰活动。手术后做融合这一段会失去部分活动度,其他节段的脊柱关节可以代偿活动。 如果过度弯腰,相应增加临近节段的压力,导致椎间盘加速退变。脊柱融合术后腰部能活动,但活动一定要减少,避免其他节段退变发生。
脊柱侧弯支具治疗期间,是能够运动的。鼓励和主张去做一些运动,因为长时间佩戴脊柱侧弯支具,它限制了肌肉的活动,如果不抽出一定时间去活动,躯干肌肉会受到一定的萎缩。 可以进行游泳、散步、快走、跑步,或者是核心肌群锻炼,这些对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增强脊柱肌肉的力量,促进脊柱健康都是有益的。同时,因为脊柱侧弯,也不可能去长时间参加其他更加激烈的活动。 如果太过激烈,有可能脊柱会损伤,或者椎间盘压力太高,对治疗造成一定的困扰和影响,所以不要参加激烈或对抗运动。
睡硬板床不可能矫正任何脊柱的形态。 驼背的原因很多,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后凸、休门氏病,中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或骨折导致骨头畸形,也可能因脊柱破坏如脊柱结核、脊柱炎症等导致驼背,还有脊柱侧弯、脊柱后凸畸形导致驼背。 强直性脊柱炎也是驼背的重要原因,整个脊柱都强硬了,不可能通过睡硬板床把它矫直。所以,如果有驼背,一定是背后有较大的隐疾,通常是结构性问题,需要手术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确实会导致瘫痪。一般来说,多数腰间盘突出都是比较轻微的,膨出比较多见,有突出也是单侧,会导致一侧下肢麻木。 如果严重,会导致下肢垂足。有些较大中央型的突出,它可以压住整个马尾,不但会双下肢无力、垂足,还会导致大小便失禁,这时候就跟瘫痪一样了。 对一些高位突出,比如高位椎间盘,胸12/腰1、腰1/2椎间盘突出,它影响的范围会更大,所以要看压迫的严重程度。
反弓的严重程度通常取决于影像检查结果和一些可能的症状。 轻度反弓可能只是导致颈部肌肉不适或僵硬。在严重的情况下,反弓可能会压迫脊髓神经根,导致上肢麻木无力,甚至走路不稳。 随着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数量增加,可能需要进行X光检查和MRI,以了解脊髓受压的情况。临床症状能够反映由反弓引起的严重程度。
腰痛时吃止痛药一般来说不会形成依赖。 在腰痛的情况下,多数医生会开出消炎镇痛药,这类止痛药在医学上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是没有成瘾性的,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胃肠道安全性也很好,也没有依赖性。 但是,有些患者疼痛比较剧烈,可能会使用到弱阿片类止痛药,这类药若长期使用,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药物依赖,但通常不会作为腰痛的首选。 如果确实是比较疼痛,也达到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一定要经过医生评估之后,看看是继续使用止痛药,还是及时去做手术治疗。
如果本身没有脊柱侧弯,背单肩包不会导致脊柱侧弯,但可能导致姿势或形体的异常。 因为长期背单肩包,身体为了保持平衡,会向另外一边倾斜,同时脊柱两边的受力是不均匀的,这个时候会导致姿势不良,也就是所谓的形体不正。 如果偶尔背单肩包,可以经常左右互换,通常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最好还是背双肩包,对脊柱的影响是最小的。
脊柱侧弯实际上是脊柱的表象,它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脊柱侧弯是否需要手术,并不是依据角度来判断的,起码有三个维度需要考虑。 第一,脊柱的病因,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主要思考的原因; 第二,患者的年龄,还要结合患者侧弯的角度。要从这三个维度去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做手术。 比如,先天性侧弯即使有半椎体畸形,判断是会加重的情况下,即使没达到40度,其实也需要尽快推进手术。但是有些患者特发性侧弯,他的年龄还比较小,即使是50度,还是会让患者佩戴支具,来推迟手术的时间。所以,角度并不是唯一考虑的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在病情的缓解期可以骑自行车,因为骑自行车能够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骑行时腰部的压力相对较少。但对于急性发作期伴有下肢症状的患者,不建议骑自行车。通常有腰痛、下肢疼痛时,强行骑自行车可能会增加运动的风险。
肥胖人群一般脊柱负重会比偏瘦人群要大,所以肥胖人群需要合理地去减重,不要因为过度活动造成脊柱负重。这是所要考虑的因素。 首先,要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能量、高热量食物摄入,然后再增加活动,科学地减重。 第二,要避免久站或久坐,定期起来活动,特别有必要的话,要增强四肢核心肌群的力量,因为肌肉是消耗热量的有效单位,增强了脊柱四周的力量以及躯干的核心力量,也能减轻脊柱的压力。 再者,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如有支撑力、弹性的鞋子,能够避免足弓塌陷、足弓疼痛,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 还有,要适度运动,如游泳、四肢力量锻炼、平板支撑、肌肉拉伸、慢走或能够出汗的快走,以及增强脊柱力量的其他锻炼,这些对维持脊柱正常形态和功能,以及减肥都有相当好的作用。
脊柱侧弯实际上有很多种病因。对于有明确病因的脊柱侧弯,很难去预防,比如先天性基因缺陷,导致神经肌肉疾病,那是没有办法预防的。 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有一定的发生率,也很难通过具体措施去预防。对于姿势性侧弯,姿势不良导致形态的异常,可以通过一些注意事项来达到预防的作用。 第一,青少年保持正确坐站姿,避免长时间的单侧用力,比如长时间背低侧的单肩包。 第二,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比如对称性的体育锻炼,游泳、跳绳等等,来增强四肢以及躯干的力量,平板支撑这一类都对躯干力量的增强非常有作用。 第三,保持充分睡眠、均衡饮食,能够促进骨骼的正常发展。 第四,要注意学习环境,比如桌椅的高度要合适,光线要比较充足,减少因为长久不良的姿势或者环境因素,导致姿势性侧弯或姿势不良这类风险的发生。
腰椎管狭窄是老年人比较多见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所谓腰椎管狭窄,实际上是腰椎管的空间减少,从而导致神经受压,出现一些症状。 它主要影响了患者行走的距离,是临床所说的间歇性跛行。跛行的距离随着病情的加重,距离会越来越短。实际上,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有可能是缓慢进展的疾病,通常不会突然加重,但是行走距离会缓慢地缩短。 这种情况下,每个患者对于行走距离缩短的耐受或者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个患者本身活动能力很差,活动范围很短,实际上这种腰椎管狭窄可能影响不太大。 另外,反过来说,有些患者活动范围很大,行走距离的缩短,对他们来说,可能生活质量下降会比较快。而对于特别严重的患者,可能有持续下肢麻木,持续下肢疼痛,甚至有些患者有大小便困难,这种情况下,是必须要及时做手术的。 即使是同一个诊断结果,每个人的耐受或者每个人的病情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要根据差异选择必要的手术,不能一味去保守治疗。
实际上每个人睡姿可能不一样,它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睡着之后,每个人也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睡姿。人体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姿势的变化,并不受个人意识的控制。对于床垫和枕头,有一定的讲究。 仰卧实际上有助于维持脊柱的力线,但是有些患者,比如鼻塞、容易打鼾,或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会出现症状。 侧卧对胃酸反流或者呼吸问题有帮助,但如果枕头太低,可能会增加颈部、肩膀或侧面臀部的压力。可以相应做一些垫子。小孩和婴幼儿比较合适俯卧,对于成人来说可能不太习惯,它有助于打鼾者,因为悬壅垂比较松软,容易打鼾的患者可以选择俯卧方式,但是会增加颈部、脊柱的压力,导致疼痛。 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提供脊柱和颈部足够的支撑。
热敷能促进腰背肌肉的血运,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紧张,减少疼痛和僵硬感,适用于肌肉劳损或肌筋膜损伤、筋膜炎等腰痛问题。 然而,对于骨头破坏、骨折等其他病因的腰痛,热敷并无作用。同时,热敷时需控制好温度,避免肌肉和皮肤损伤。
腰突患者因为要避痛,弯腰姿势实际上非常困难,因为弯腰时疼痛会加剧,这个情况下即使弯下来,也不能耐受。 还有,弯腰的时候会增加椎间盘突出的情况。这时,腰突患者需要佩戴护腰。另外,建议多卧床休息,也通过服用一些药物来减缓症状,比如口服一些止痛药。 要及时到医院去看医生,必要时做一下核磁共振,评估突出对神经压迫的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如果有必要手术,那就要尽早手术治疗。
脊柱侧弯不一定会遗传,因为脊柱侧弯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有很多病因。 例如特发性脊柱侧弯实际上跟遗传没有任何关系。有些脊柱侧弯确实有高遗传率,比如神经纤维瘤病,有明确的基因缺陷。还有马凡综合征,也会有一定的基因背景。这些类型的脊柱侧弯,有一定的遗传率,但特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弯,一般是不会遗传的。 特别是中老年人退变性侧弯,实际上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椎间盘退变侧弯,这些都不会导致遗传。所以,脊柱侧弯会不会遗传,不可一概而论,一定跟准确诊断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