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肖志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擅长:外耳畸形,中耳疾病,面神经疾病,耳鸣眩晕,鼻窦炎,扁桃体炎,鼻咽癌及甲状腺癌等疾...

概述 出诊时间 联系方式 口碑评价
视频 文章 直播
游泳后耳痛?可能是这些原因预防和治疗小贴士
游泳后耳痛?可能是这些原因预防和治疗小贴士

游泳后耳痛的常见原因包括外耳道炎、耵聍栓塞或中耳压力导致耳朵损伤。外耳道炎常因水中滞留细菌如绿脓杆菌滋生,引发耳痛、瘙痒和流脓。掏耳朵和戴耳机可能会加重症状。中耳疼痛可能由于潜水时水压变化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或鼓膜受压。此外,泳池中的化学药物刺激或原有中耳炎也可能引发耳痛。 预防措施包括游泳后斜拉耳朵、跳跃以排出水分,避免频繁掏耳朵。若感觉水仍滞留,可轻轻用吹风机吹干。若疼痛或流脓持续,应及时就医,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中耳炎鼓膜穿孔:自行愈合还是手术治疗?
中耳炎鼓膜穿孔:自行愈合还是手术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常会遗留鼓膜穿孔,绝大部分这类情况都需要手术治疗,因为鼓膜基本上不可能自行长好。 有部分很小的鼓膜穿孔,可能出现膜性愈合,这个过程跟鼓膜穿孔的大小相关。小的穿孔可能经过几个月慢慢就长好了,中等大小的穿孔可能要几个月到几年,而且不是所有的中等大小穿孔都能愈合,大的穿孔则不可能自己长好。 中耳炎除了鼓膜穿孔外,还存在中耳炎的并发症,如肉芽、钙化、胆脂瘤、听骨链损伤等,这些都需要手术来处理。另外一种鼓膜穿孔叫外伤性鼓膜穿孔,小的穿孔多数可以自行愈合,但如果三个月后都没有愈合,则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外伤性的鼓膜穿孔伴随着听骨链的损伤,需要早期手术。手术可能通过自体的筋膜、软骨、软骨膜,还有一些生物材料来修复鼓膜,成功率都在80%到90%。如果听骨受损,可能需要做早期的听骨链重建术。术前要保持耳朵的干燥,2到3个月,术后要避免大力擤鼻、游泳等活动。

耳后小包别乱挤,可能藏这些危险信号
耳后小包别乱挤,可能藏这些危险信号

耳后长包压痛,常见的原因有耳后乳突区的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伴感染、耳部其他的皮肤性感染。 淋巴结炎多数是由于邻近部位的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咽喉炎或皮肤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两侧耳后乳突淋巴结的肿大和压痛,有时伴有发烧。皮脂腺囊肿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分泌堵塞形成的良性肿块,如果继发感染就会红肿疼痛,有时候有发烫的感觉。耳后乳突区的炎症也会因为中耳炎而扩散,导致局部的肿胀压痛,有时候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在手术的情况下,肿块可能是脂肪瘤或者其他软组织肿瘤。 如果包块持续增大,疼痛加剧,或伴有身体的其他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必要时候做超声检查或者病理活检。

宝宝耳廓畸形?矫正黄金年龄别忽视
宝宝耳廓畸形?矫正黄金年龄别忽视

先天性耳廓形态异常的最佳矫正时期是在出生后的1到2个月内,最晚不要超过6个月。 因为新生儿耳廓软骨柔软且可塑性强,此时进行无创矫正,如佩戴耳模矫正系统,成功率可达90%以上。如果错过早期矫正窗口,则需等到5至6岁时,耳廓发育至成人大小后,通过耳廓成形手术修复。常见的耳廓形态畸形包括招风耳、杯状耳和隐耳,不仅影响外观,严重时还会妨碍戴口罩、戴眼镜。 早期干预可避免儿童因容貌异常产生心理问题。无创矫正恢复快,即使后期手术,恢复也较快。若耳廓结构严重畸形,如小耳畸形,需进行耳廓再造手术。

儿童中耳炎反复: 别让听力拖垮语言
儿童中耳炎反复: 别让听力拖垮语言

儿童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会引起言语发育问题。中耳积液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使孩子难以听清楚细微的语音,尤其是高频音如"s"和"sh"。长期的听力模糊可能延迟词语积累、发音不准或语句结构简单,表现为语言发育的迟缓。婴幼儿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阶段,若中耳炎未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听力成长,导致学习困难或社交障碍。 家长需要警惕孩子抓耳朵、反应迟钝等信号。确诊后可通过药物、手术或听力康复等干预治疗。定期的听力筛查和语言评估对于预防日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耳硬化症有什么症状?耳鸣也可能是信号
耳硬化症有什么症状?耳鸣也可能是信号

耳硬化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听力下降,可以是双耳同时发病,也可以一侧发病,随后另一侧跟着发病。患者常出现听力逐渐下降,部分人会出现低音频的耳鸣,耳朵里有嗡嗡的声音,或者风吹一样的声音。少数患者在头部活动时会有晕厥感。 耳硬化症是由于内耳骨迷路的密质骨出现灶性疏松,导致蹬骨足板活动受限,这是该疾病的病理特征。疾病初期属于传导性听力下降,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合并感应神经性聋。 这种疾病在中青年中较为多见,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与妊娠激素水平的变化相关。确诊耳硬化症需要进行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

单侧耳聋:早期干预与治疗策略
单侧耳聋:早期干预与治疗策略

单侧耳聋的干预方式需根据病情和影响程度决定。例如,突发性单侧耳聋是一种急性病,在72小时内使用激素、扩血管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可能恢复全部或部分听力。永久性单侧耳聋,如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或突发性耳聋治疗后听力未恢复,会导致声源定位困难和在嘈杂环境中听不清,儿童可能影响言语发育。干预手段包括骨导助听器、对侧信号传导装置和人工耳蜗。 成人若工作需要双向交流,如司机、教师,更需辅助设备。儿童必须早期干预以保证言语发育正常。

中耳炎遗传风险增加:家族史与预防措施解析
中耳炎遗传风险增加:家族史与预防措施解析

中耳炎本身不是会遗传的疾病,但遗传因素可以增加中耳炎的患病风险。某些家族中中耳炎确实比较高发,比如说他发病了,他小孩也发病了,他父母也是有中耳炎,可能与遗传性的解剖结构异常相关,如咽鼓管的结构异常,免疫缺陷或者过敏体质。例如,父母如果有反复的中耳炎病史,子女可能因为这些结构和相应的免疫功能而更容易出现感冒。 此外,腺样体肥大也容易诱发中耳炎。环境因素中,二手烟、哺乳的姿势不对也可以出现中耳炎。中耳炎的预防需要减少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鼻窦炎。对于有遗传倾向者,应该定期去耳鼻喉科检查,避免病情延误。

孕期耳朵闷堵怎么办?这些缓解方法要知道
孕期耳朵闷堵怎么办?这些缓解方法要知道

孕期耳朵闷堵是常见现象,多与激素水平变化及体内液体储留有关。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充血,咽鼓管周围肿胀,影响中耳气压调节,产生耳朵闷胀感。孕晚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加重这一症状。多数情况下是生理现象,分娩后会逐渐缓解。缓解方法包括饮水、咀嚼吞咽动作和局部热敷。但如果耳闷明显,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眩晕,需要排除妊娠期突发性耳聋、妊娠期高血压或梅尼埃病等情况。为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这种情况需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耳朵大小影响听力?揭秘听力真相
耳朵大小影响听力?揭秘听力真相

一般来说,耳朵的大小与听力没有直接关系,听力主要取决于内耳、毛细胞和听神经的功能。 外耳主要负责收集声音,耳廓较大的人可能在声源定位上有一定优势,但不会增加听觉的敏感度。某些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者,耳廓基本没有,耳道闭锁,甚至中耳畸形,这肯定会影响听力。可以通过骨导助听器和手术来重建听力。老年性听力下降的患者,称为老年性耳聋,这是源于内耳的退化,与耳廓的变化没有关系。

耳硬化症:无声世界的幕后黑手了解它的真相与治疗
耳硬化症:无声世界的幕后黑手了解它的真相与治疗

耳硬化症是一种由于内耳骨迷路的密质骨出现灶性的疏松替代,导致蹬骨足板活动受限的病理表现的疾病。 疾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耳聋,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合并感应神经性聋,部分患者出现低频耳鸣,耳朵里嗡嗡的声音,风吹过一样的声音,少数患者在头部变位时可能出现短暂性眩晕。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发育因素、内分泌紊乱因素以及免疫因素和酶的代谢紊乱有关。 耳硬化症主要好发于20至40岁的青年和中年人,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大约是男性的2.5倍。患者表现为间歇性听力下降,多为一侧先发病,随后另一侧也发病,也可以两个耳朵同时发病,伴有低音调的耳鸣。手术患者会有头晕。早期的听力检查显示为传导性耳聋,晚期则变为感应神经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 早期可以通过助听器改善听力,但手术如果进行镫骨切除置换,效果也非常好,不过要避免术后头部剧烈运动,以防止蹬骨移位。

耳洞护理指南:更换耳钉的正确时机与注意事项
耳洞护理指南:更换耳钉的正确时机与注意事项

刚打的耳洞,也需要4到6周之后才可更换耳钉,具体时间因人而异。耳洞初步愈合大约需要一个月,但完全愈合可能需要2到3个月甚至更久。在换耳钉前,应确保耳洞没有红肿、没有流脓、没有疼痛。第一次更换耳钉时,建议选用比较安全、不容易过敏的材料,如纯金、纯银或医用不锈钢耳钉。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拉扯导致耳洞撕裂或炎症。如果换耳钉时感觉到明显疼痛、出血或流脓,说明耳洞可能没有完全愈合,甚至感染,此时应暂停更换耳钉,继续护理和换药。频繁更换耳钉或过早佩戴耳饰,可能会延迟耳洞愈合,甚至引发感染。

头晕几秒vs几小时?分清美尼尔和耳石症
头晕几秒vs几小时?分清美尼尔和耳石症

美尼尔氏综合症和耳石症都会引起头晕,但病因和症状不同。美尼尔氏综合症,又称梅尼埃病,是一种以特发性膜迷路积水为表现的内耳疾病,表现为反复旋转性眩晕,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或伴有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胀感。发作时可能会遗留平衡障碍。 耳石症是因为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的毛细胞,引起眩晕。眩晕仅在头部变化时出现,如躺下、起身或翻身时,出现几秒到一分钟内突发的眩晕,不会影响到听力。 耳石症通过复位可以快速缓解,但美尼尔氏综合症需要长期管理,如限盐、服用利尿剂、情绪管理。两者可以通过病史和专科检查区分。

耳前小孔藏隐患:为何反复发炎需手术切除?
耳前小孔藏隐患:为何反复发炎需手术切除?

耳前瘘管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是胚胎发育残留组织。平时没有什么症状,就是耳朵前方有个小孔。但一旦反复发炎,出现红肿、流脓、疼痛,就需要做急性期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如果脓肿形成,需要切开把脓液排出来。如果每年都反复发生两三次,或者形成慢性的瘘道或瘘管,长期流脓炎症难以控制,通常需要手术来切除。对于没有感染过的患者,不需要处理,但需要保持局部的清洁,不要去挤它。

耳石症会头晕目眩+恶心?典型症状看这
耳石症会头晕目眩+恶心?典型症状看这

耳石症确实会引起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其典型症状。耳石症的学名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由于耳石是一种内耳的碳酸钙的结晶,脱落至半规管之后,会随着头部变化,比如躺下或者仰身、抬头,会刺激平衡感受器,引起短暂但是非常剧烈的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每次发作通常在数秒钟至一分钟以内,不会伴有听力下降。 眩晕耳石症虽然让我们确实很不舒服,但是属于良性疾病,通过耳石复位治疗,大多数是会缓解。如果头晕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听力下降、头痛等症状,需要进一步的排查其他神经系统的疾病。

中耳炎久拖不治?耳膜危险了
中耳炎久拖不治?耳膜危险了

中耳炎长期不治,确实会有耳膜穿孔的可能。急性中耳炎若没有及时控制,炎症持续加重,会使中耳积液增多,压力增大,最终冲破鼓膜,形成鼓膜穿孔。患者会突然感觉到耳痛减轻,但会伴有耳朵流脓、听力下降。慢性中耳炎也有可能导致鼓膜穿孔,而且鼓膜穿孔久了,可能就不太会再长了,反而导致反复感染、听力逐渐下降,然后导致胆脂瘤的出现。 小的鼓膜穿孔,有的患者可以自行愈合,但大的鼓膜穿孔或长期流脓,需要手术治疗,简单可以做鼓膜修补手术。中耳炎长期不治疗,可能出现中耳炎的后遗症,如粘连性中耳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骨质硬化症、隐匿性中耳炎等。预防关键在于及时去治疗中耳炎,避免大力擤鼻涕以及耳道进水。

耳洞护理全攻略:4-6周愈合期的必知事项
耳洞护理全攻略:4-6周愈合期的必知事项

打完耳洞的愈合期通常需要4到6周,这段时间特别需要护理以防止感染。 首先要保持耳部的清洁干燥,每天用酒精轻轻擦拭消毒,防止耳道感染堵塞。避免频繁用手触碰耳洞,洗澡时尽量避免耳洞接触到洗发液和沐浴乳,洗完后立即用干净的棉签擦干,并再次消毒。睡前尽量保持平躺,或者不要压到打耳洞的地方。在完全愈合前,不要游泳或泡澡,以避免细菌感染。 如果出现红肿、流脓或剧烈疼痛,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应及时就医处理。此外,要避免使用过重或过长的耳饰,选择医用不锈钢、纯银或纯金的材料,可以减少过敏或炎症反应。

突然耳聋?这些潜在原因别忽视
突然耳聋?这些潜在原因别忽视

突然的耳聋,又称突发性耳聋,其原因不太明确,可能与内耳的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免疫异常、听神经损伤有关。具体诱因包括熬夜、疲劳、精神压力大、感冒、噪音刺激。部分患者会伴有耳鸣、耳闷、眩晕。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性全身疾病也会增加突发性耳聋的风险。少数情况下可能是听神经瘤、梅尼埃病或药物中毒引起突然的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属于耳科的急症,需要及时就医,通过听力检查等手段来明确诊断。治疗常采用激素(药物)、扩血管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或高压氧治疗等。越早干预治疗,恢复的概率就越高。如果延误了治疗时期,可能导致听力无法恢复。

听神经瘤的诱因?遗传与环境谁是主谋?
听神经瘤的诱因?遗传与环境谁是主谋?

听神经瘤的确切诱因尚不明确,但公认与神经鞘膜细胞异常增殖有关,主要是前庭神经。主要的诱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会因基因突变而出现双侧发病。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或头部外伤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肿瘤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细胞,生长缓慢,初期压迫听神经会引发耳鸣、听力下降,后期面神经功能、三叉神经功能甚至脑干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散发病例占多数,多数没有家族史。早期主要依赖磁共振检查,治疗主要选择包括手术切除、放疗观察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打鼾与中耳炎的隐秘联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打鼾与中耳炎的隐秘联系

打呼噜本身不会引发中耳炎,但长期的严重的鼾症,尤其是阻塞性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能间接地增加了中耳炎的风险。 打鼾时咽部的软腭震动,导致咽鼓管的功能可能会出现异常,影响中耳的通气,特别是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同时存在打鼾。而反复的中耳炎,因为肿大的腺样体可以机械性地阻塞咽鼓管的咽口,同时又有局部的炎症或者免疫因子,影响咽鼓管的炎症。成人的慢性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会导致打鼾,类似疾病也增加中耳积液的风险。 此外,打鼾也会增加负压,部分患者出现胃酸、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反流引发中耳炎。改善打鼾的措施,比如侧卧、减重、治疗鼻炎、鼻窦炎,有助于维持咽鼓管功能的正常,减少中耳炎的发生。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