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治
高脂血症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成分来进行分型,具体如下: 1、高胆固醇血症:单纯的胆固醇升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单纯的甘油三酯升高。 3、混合性的高脂血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升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也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高脂血症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具体如下: 1、继发性高脂血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其他疾病。 2、原发性高脂血症:病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遗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高血压的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是否需要长期服用降脂药物,取决于对患者的评估和危险分层。 如果高血压患者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性增加,需要长期服用降脂药物。 如果是单纯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还没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在经过饮食、药物控制以后,可能不需要长期终身服用降脂药物。
虽说高血脂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到的状况,但还有偏容易发生的人群,具体如下: 1、40岁以上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 2、有家族性遗传病史的人。 3、饮食、生活习惯、精神状态有问题的人群。 4、经常要大吃大喝,应酬比较多,且饮酒过多的人群。 5、不喜欢运动的办公室一族。 6、喜欢吃动物内脏的人。
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1、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酸螯合剂、pcsk9抑制剂等。 2、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包括贝特类、烟酸、高纯度鱼油制剂,这些药物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血脂检查需要空腹。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受进食的影响较大,一般推荐在空腹状态进行,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进食影响较小,非空腹也可以检测。 很多人认为,一次化验正常就是血脂正常,要纠正一下,一次化验结果正常,并不代表血脂一直正常,在做血脂筛查时,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干扰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在长期的管理中间,要关注危险因素的管理。 如果患者已经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但是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没有超过50%,在进行严格的生活方式管理之后,血脂达到安全范围,可以不用长期服用降脂药物。 如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已经超过了50%,建议长期服用他汀类的降脂药物。
对于冠心病病人血脂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通常冠心病最基本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降到 1.8mmol/L。 如果冠心病是多支血管病变,或者是多次发生急性心梗、心绞痛,或者合并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这个时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降到1.4mmol/L以下。 所以,冠心病人群血脂的管理有不同的目标值。
血脂是指血清中所含脂质的总称。 脂质是一大类化学物质,主要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磷脂、固醇等。由于脂类不溶于水,因而在血液中必须和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载脂蛋白)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就叫做脂蛋白,脂类在血液中的转运是以脂蛋白的形式。
目前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基本的临床实用检测项目。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的简称,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认识各个指标前,我们得有这样的基本认识。 对于任何需要进行心血管危险性评价和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群,都应进行4项血脂检测。
高血脂并不是胖人的专利,体型正常也可出现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的发生确实与饮食生活习惯关系密切,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类的食物,脂质就会储存在体内,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所以肥胖的人容易发生高脂血症,但是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基因缺陷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系。
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1、当糖尿病的病人合并高脂血症,需要将血脂降到至少2.6mmol/L以下。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降到1.8mmol/L以下。 2、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多个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降到1.4mmol/L以下。
血脂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 血脂主要是指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高胆固醇固然对身体不利,但胆固醇过低一样会影响健康,一定范围内的胆固醇非但无害,而是人体所必需,当胆固醇太少会导致一些激素合成减少,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
高脂血症人群主要危害是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一定要做一次血脂全套检查。 另外,如果发生了高脂血症,要注意是家族性的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继发性的高脂血症,有必要进行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腹围、体重检查来判断,是继发性高脂血症还是原发性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对人体有非常多危害。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最主要的是会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脂血症会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高脂血症也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导致脂肪肝、胆石症、胰腺炎、周围血管疾病等等。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需要长期终身服用降脂药物。 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血糖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之外,当合并出现高脂血症,就能够进一步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因此,对于糖尿病的病人要注意血脂管理,要进行全面检查,进行危险分层。
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管理不是单纯看到化验单上的正常值进行管理,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血脂管理目标。 1、4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高脂血症、吸烟就是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降到2.6mmol/L以下。 2、如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属于极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是降到1.8mmol/L。
检查血脂前患者需要空腹大约十小时到十二小时,检查血脂的前三天患者最好不摄入高脂肪的食物,这类食物可能会导致检查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同时在化验之前患者需要戒酒,否则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 1、空腹体检。 2、调整好状态:处于病理状态会影响结果。 3、慎重服用药品:例如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激素类药物等。
高血脂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个别人可能会有头晕、胸闷等症状,但大多数人可能没有症状。 高脂血症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危害,最大的危害是可以直接损害全身动脉,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也会间接促进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导致脂肪肝、胆石症、胰腺炎以及周围血管疾病。
高脂血症通俗的说就是高血脂。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临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