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复杂骨与关节损伤,手外伤,周围神经损伤,对运动损伤,足踝损伤与畸形治疗方面有独特...
走路小脚趾总被挤压,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很多人来就诊以后,会跟医生表示,自己在走路的时候小脚趾和第四个脚趾总是碰到一起,在第五个脚趾这地方会出现疼痛。其实它的原因就是因为这边的骨头突出了,小脚趾在鞋里面被卡到以后,它两个总是挤在一起,会出现疼痛。
先天足外翻是可以治疗的。目前的畸形,就是有一些孩子出生以后,可能会出现明显足外翻的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极度的背伸、外翻情况,这往往是和胎位是相关的,但经过手法按摩或者戴支具的治疗下,是可以恢复到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的。
足舟骨骨折的危害,其实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在骨折愈合前走得比较早,而固定得不是很牢固的情况下,这个时候有可能因为在走路的时候,会有个向上挤压的力量。
腓骨骨折不需要治疗的部分,是在小腿的中段。在这一部分,因为它周围的肌肉是比较丰富的,而且它的生理功能并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一段是可以考虑不治疗的。
第五跖骨骨折40天脱拐的情况,是需要根据情况来定的。如果是在基底部这个部位的骨折,在40天的时候其实是可以脱拐,但是这个时候还是要穿行走靴,能够进行一定的保护,是可以脱拐行走的。
跖骨骨折保守治疗的缺点,主要是要评估它是不是对后期的行走产生影响,如果会产生影响,就不推荐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缺点:第一个就是如果跖骨骨折出现了明显的移位畸形,可能会对足底的负重点造成影响,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跖骨骨折以后是可以恢复到和原来一样的,但是前提是跖骨骨折以后,骨折的两个端开始能够恢复到和原来一样,能够把它对齐,就是临床上讲的能够有正确的复位,它可以顺利的愈合,它是可以恢复到和原来一样的功能的。
拇趾外翻矫正器是没有明显危害的,但是它的矫形作用可能是有限的。市面上现在确实有很多的矫形器,患者刚把矫形器穿上以后,脚趾就变直,但是当佩戴一段时间以后,会发现拿掉以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右脚拇趾外翻和左脚拇趾外翻是一样的,都是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当然两侧脚趾外翻的角度可能会不一样,左右的拇趾外翻的程度可能会不一样,有可能是右脚会非常的严重,但左脚是不严重的,这就说明拇趾外翻不是双侧对称的,有可能两侧是不一样的。
腓骨骨折不处理,是需要根据情况来定的。如果腓骨骨折是在偏上的部位,就是在小腿的中段,这部分是可以不处理的,它不会对行走、对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左脚小拇趾骨折,一般推荐的是休息6个星期,但在这个期间是可以下地行走的,患者穿特殊的前足免重负重鞋是可以负重行走的,是没有问题的。
小腿骨折以后,如果长好了,是可以恢复到和原来一样的功能的。因为人体的愈合机制可以让骨折重新愈合,经过2-3年的塑形以后,会按照人体正常的力学刺激,会重新的去分布骨头的生长趋势,即使骨头有一点点歪,它还是可以按照原来的状态去生长。
近节趾骨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相对来说,它是比较微小的骨头,所以处理起来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如果不重视,它也可以变得很严重。
胫骨骨折大部分都是需要手术的,手术的目的有几点。第一,手术能把断裂的骨头,或者是移位的骨头把它重新接起来,给它创造良好的愈合环境,骨头顺利的愈合。
胫腓骨骨折的愈合标准,是指是否能行走。如果胫腓骨骨折以后,在扶拐杖的情况下,能够站立,感觉不到疼痛,或者是脱掉拐杖可以走大概3-5步,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感觉到疼痛,可以认为它是达到一定愈合的情况。
胫腓骨骨折以后是可以干重活的,因为胫腓骨骨折后经过正确的治疗以及积极的康复,最后骨头是会恢复到和原来是相差不多的状态,所以原来是可以干重活的,现在也是可以干重活的。
2-3-4跖骨骨折也是比较常见的损伤,临床上发现了它是比较严重的。这种骨折往往是因为被重物压伤导致的,所以当它骨折以后,如果出现了移位的情况,比如第3跖压得比较低,可能在负重的时候,就会在第3跖骨的地方形成过度负重情况,就会引起疼痛。
左足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一般是大概4-6周的时候就是可以走路的,但是前提是需要有穿专门的行走靴,在固定下来进行走路,在前期只需要进行一定的石膏固定,这种情况是对于基底部的骨折。
右脚中趾发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叫Morton’s神经瘤,它是指在足底有这样的一种神经,这个神经在足底的部位会有分叉的情况,在分叉的时候,正好这两个脚趾它活动度比较大的时候,就会造成一定的摩擦,摩擦就会让这个神经增大、增粗,受到一定的卡压,而且它正好是支配三趾和四趾的这部分的神经。
右脚比左脚大,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人体的器官都不是均匀的,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侧肢体会大一些,一侧肢体会小一些,相对来说是比较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