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对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血管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恶性脑肿瘤是否必须要做手术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比如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 如果肿瘤较大,位于非功能区且较为表浅,同时病人的一般状况也较好,我们通常会建议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相反,如果肿瘤数量较多、位置较深,位于重要的功能区,或者病人的一般状况较差,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选择保守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颅内动脉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预防: 1、基础疾病护理。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进行控制。 2、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进食低盐、低脂饮食。 3、戒烟、限酒。 4、尽量避免受伤。车祸、摔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头部损伤,也可以引起创伤性动脉瘤。 5、其他因素。如炎症、梅毒,也可以引起动脉瘤。
脑动脉瘤可以保守治疗。 若动脉瘤较小、形态较光滑、数量较少、不是多发动脉瘤,且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定期到医院复查,暂时不用外科手段进行干预。 如果在医学观察即保守治疗过程中,发现动脉瘤逐渐增大、形态不规则,或者出现了几个动脉瘤,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外科进行干预。
区别脑肿瘤与颅内动脉瘤有以下方面: 1、病因。前者是颅内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团块状肿瘤。后者是血管壁形成的异常隆起。 2、症状。前者出现恶心、呕吐。后者破裂后出现肢体抽搐、意识障碍。 3、检查方案。前者做CT、核磁检查。后者做脑血管检查。 4、处理方案。前者做动脉瘤夹闭。后者做肿瘤切除或放、化疗。
颅内动脉瘤死亡率的高低,分为以下情况: 1、小型、无症状的未破裂动脉瘤。一般不会导致病人死亡。 2、如果动脉瘤较大、且位置较特殊。压迫脑干或重要器官,有可能引起病人的死亡。 3、动脉瘤破裂。一旦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 所以,颅内动脉瘤是否会导致病人死亡,主要看病人的动脉瘤大小及是否破裂。
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开颅好还是微创好,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1、开颅夹闭动脉瘤。适合颅内出血较多的病人,如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以及颅内有动脉瘤破裂、出血较多。 2、介入栓塞。如后循环的复杂动脉瘤。 3、联合手术。即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的联合治疗。
区别烟雾病与颅内动脉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病因不同。前者是颈椎动脉末端异常闭塞导致的疾病。后者是血管壁囊状或梭形膨起的病变。 2、症状不同。前者以缺血、出血为主。后者破裂后出现头痛、呕吐等。 3、诊断方案不同。 4、治疗方案不同。前者做血管搭桥、颞肌贴敷等。后者做动脉瘤夹闭或血管瘤介入栓塞。
脑动脉瘤手术后注意事项,需要分为以下阶段: 1、术后住院期间。(1)鼓励多进食、加强自身营养。(2)预防并发症。多咳嗽、翻身、拍背。(3)预防褥疮。(4)预防深静脉血栓。 2、出院后。(1)进行康复锻炼。(2)需要继续服药。(3)定期复查。(4)若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颅内动脉瘤头痛特点分为: 1、突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病一般比较突然。 2、剧烈头痛。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引起的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炸裂样头痛。 3、持续性头痛。一旦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头痛会持续很久。 4、有伴随症状。伴随有颅内高压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肢体抽搐、意识障碍等其他症状。
脑动脉瘤夹闭术是处理颅内动脉瘤的一种传统手术方式。 通过术前检查确定了动脉瘤的位置,在显微镜下找到颅内动脉瘤,用钛合金夹子夹闭颅内动脉瘤的瘤颈,让血流不再冲击动脉瘤囊,不再引起出血。 传统的手术方式在以前创伤较大,现在经过设备改进、技术提高,目前的开颅夹闭手术比较微创、切口较小。
脑动脉瘤夹闭术能正常过安检或做磁共振检查。 但是在过安检或做核磁时,向工作人员解释清楚,比如在过安检时,可以带上出院证,给工作人员展示。 做核磁共振时,向做核磁共振的工作人员说明自己曾做过动脉瘤夹闭术,一般做3.0T及以下的核磁是没有问题的。
颅内动脉瘤是否容易复发,要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分析: 1、颅内动脉瘤的类型。有梭形、夹层、蛇形、不规则动脉瘤。 2、动脉瘤的位置。如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处理难度较大。 3、处理方案。开颅夹闭术后的动脉瘤的复发率低于介入栓塞术后的动脉瘤。 4、病人自身有无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病人。
颅内动脉瘤患者能喝酒,但是要限制酒精的摄入。原因有: 1、会损伤肝脏。引起蛋白或凝血方面的异常。 2、会损伤心脑血管。 3、引起血压波动。也容易引起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 4、会引起病人的精神症状。病人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比如反应差导致出现头部受伤,这种情况也容易导致出现颅内动脉瘤的意外。
颅内动脉瘤要做腰穿的原因有: 1、怀疑颅内动脉瘤有破裂。可以通过做腰穿来明确有无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通过做腰穿发现。 2、如果是明确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处理完动脉瘤后,做腰穿可以释放血性脑脊液、加速恢复。 3、颅内有感染。做腰穿可以引流脑脊液、促进恢复,也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加速康复。
颅内动脉瘤患者头痛的原因有: 1、动脉瘤对脑组织、神经血管造成压迫。会引起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的头痛。 2、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引起的头痛。这种头痛通常发生得非常突然、剧烈,病人表现为炸裂样疼痛,这种疼痛病人通常难以忍受,同时会伴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昏迷等表现。
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是否需要治疗,需要参考以下因素: 1、对于小型动脉瘤、无症状、形态较规则的动脉瘤。可以进行医学观察、定期复查。 2、对于动脉瘤较大、形态不规则、有多发子囊或检查发现有较多的动脉瘤、有家族史时,需要进行外科干预。 3、病人虽然动脉瘤小,但是思想压力较大。患者要求处理未破裂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DSA检查时间做半小时到一小时,个别血管硬化严重或发育异常的患者,检查时间可能会长一些。 做脑血管造影时,病人一般采用平躺位,从桡动脉或股动脉打局麻后扎针,将导管放在脖子处,往里打药后进行连续照片。 通过X片、数字重建后显示脑血管影像,通过影像可以发现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如果怀疑有颅内动脉瘤应该做以下检查: 1、神经系统查体。看有无颅内动脉瘤引起的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体征包括瞳孔意识变化、颈项强直。 2、CT检查。以判断有无颅内出血或大动脉瘤。 3、脑血管检查。包括CT、核磁血管成像以及脑血管造影等。
颅内动脉瘤会导致面部麻木。 特别是后循环动脉瘤,随着动脉瘤的增大,可以压迫面部感觉神经或脑干。另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现破裂、出血,也会引起面部麻木。 后血管动脉瘤若出血或压迫脑干、面部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核,可能会出现口角歪斜,面部表情障碍、异常,若病人出现面部感觉和运动障碍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脑动脉瘤好发于颅底动脉环的各种动脉、动脉分叉部位以及血流方向改变的部位。 具体常见的部位包括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眼动脉瘤,以及发生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部位的后循环动脉瘤。 这些部位的动脉瘤容易导致血管壁受到损伤,使血管壁膨起形成动脉瘤,从而更容易引起血管瘤的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