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对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血管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颅内动脉瘤和中风的症状区别是: 出血性中风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意识障碍、昏迷等,缺血性中风的症状包括面部和肢体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瘫痪、语言功能障碍或平衡功能障碍、视力下降等。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没有任何症状,较大的动脉瘤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但很少出现意识障碍的症状。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 1、传统的开颅动脉瘤夹闭。根据术前检查找到动脉瘤位置以显露动脉瘤,用钛合金夹子夹闭动脉瘤瘤颈。 2、血管瘤介入栓塞。通过微创介入,向动脉瘤囊腔内填入弹簧圈,或在支架辅助下将动脉瘤栓塞掉。 3、联合治疗。即介入和开颅的联合治疗。 4、其他方式。如孤立-搭桥等手术。
脑动脉瘤的治疗有: 1、医学观察。当直径在3毫米以下、在不易破裂的位置、患者没有家族史的情况下,可以暂时观察、定期复查。 2、外科干预。当动脉瘤较大、形态不规则、进行性增大、有家族史,或动脉瘤处在易破裂的位置,需进行外科干预。 3、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颅内动脉瘤与中风有关系。 中风是脑血管突然闭塞或出血,引起大脑缺血后的损伤。它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在日常生活中较多见,是脑血管缺血引起的脑组织梗死。 出血性中风指脑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出血性中风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和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挂神经外科。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壁的异常膨起,膨起的形态可以是囊状、梭形、蛇形的,较小的动脉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动脉瘤逐渐扩大,血流冲击会增大甚至出现压迫症状。 压迫脑组织和周围血管神经后,病人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破裂会出现更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症状。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未破裂动脉瘤。未破裂的小动脉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不会对周围老组织造成压迫。大动脉瘤可能会对脑组织、神经血管造成压迫,产生一些症状。 2、破裂动脉瘤。动脉一旦破裂,会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全身大汗、意识障碍、昏迷、肢体抽搐等严重功能障碍。
颅内动脉瘤变大有以下处理措施: 1、定期复查。主要针对3毫米以下的动脉瘤,或通过脑血管造影发现动脉形态较规则、血流冲击不厉害的情况。 2、外科干预。若动脉瘤进行性增大,超过3毫米或更大、形态不规则,出现在易破裂的位置,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干预。 3、生活管理。如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通常情况下,动脉瘤破裂与颅内感染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它们有关系。 在颅内动脉瘤术后病人抵抗力较低时容易出现感染症状,若病人有感染,细菌随着血液循环或其他途径进到颅内,可以引起颅内感染。 部分颅内感染病人可以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损坏颅内血管,引起颅内动脉壁的异常隆起,形成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手术后仍有头痛可能正常,但也有可能不正常。颅内动脉瘤术后头痛的原因有: 1、手术切口。 2、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会有刺激导致头痛。 3、颅内压改变。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即便是术后颅内压也较高,所以会有头痛。 4、并发症。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会引起颅内压增高,从而引起头痛。
颅内动脉瘤术后还麻木有以下原因: 1、考虑是术前动脉瘤压迫或出血。对面部感觉神经或脑干感觉神经核的损伤或影响,包括感觉区域的损伤和影响,这种破坏对术后病人同样会有感觉障碍、面部感觉麻木。 2、并发症。如术后再出血、水肿、感染等引起颅内压增高,从而影响面部感觉神经或感觉传导束,导致面部继续麻木。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当中非常常见,占所有脑卒中病人的60%-70%。 我国每年新发的卒中人数大约有100-200万,发病率大概是每10万人里面有116到219个人。 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10万人里高达1000多人,意味着每12秒钟就有人发生卒中。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和检查: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脏听诊、神经系统检查等。 3、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部CT、核磁、CT血管成像、核磁血管成像等。 4、血管检查。包括脑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脑血管造影。 5、心脏检查。 6、血液检查。
孕妇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因为怀孕期间,孕妇体内的激素是变化的,这时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更容易凝固。血液凝固容易形成血栓,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条件。 另外,孕妇还可能面临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偏头痛等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疾病也可能增加孕妇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颈动脉斑块的护理主要包括: 1、饮食护理。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2、运动护理。如散步、慢跑、游泳等。3、睡眠护理。保持良好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4、心理护理。对焦虑、紧张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护理。5、用药护理。抗血小板、降压、降脂药物等。6、病情监测。7、戒烟、戒酒。
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时可以通过以下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就医: 1、FAST测试: (1)Face,微笑,左右面部是否对称。 (2)Arm,双手往上抬,有无手背下垂或无力。 (3)Speech,重复说简单句子,有无说话不清。 (4)Time,有以上症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症状判断。如言语不清、手脚乏力。
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有: 1、缺血性脑卒中。斑块脱落时,栓子会通过血管流到脑部,血管出现堵塞,从而引发脑血栓。患者会感到明显头晕、无力、四肢麻木等现象。 2、脑梗。颈动脉斑块逐渐扩大会引发脑梗塞,尤其是末端血管的血液。 3、视力影响。重度斑块导致脑部供血出现严重不足会影响脑部神经,从而影响视力。
颈动脉斑块的病因主要包括: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 2、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慢性疾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形成颈动脉斑块。 3、长期吸烟。烟草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斑块。 4、其他因素。遗传因素、肥胖、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等。
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不同: 1、发病机制。前者因脑动脉供血不足。后者因脑血管破裂。 2、病因。前者是心源性栓塞。后者是动脉瘤破裂。 3、临床表现。前者发展缓慢。后者突然出现。 4、影像学表现。前者CT显示低密度。后者显示高密度。 5、治疗和预后。前者是溶栓、抗凝。后者是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
颈动脉斑块会影响大脑供血。 颈动脉是心脏向大脑、头部、其他部位供血的主要血管,当颈动脉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或堵塞时,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颈动脉斑块是导致颈动脉狭窄或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颈动脉斑块增大或破裂时,会导致血栓形成,血栓也会堵塞颈动脉,使得大脑的血液供应受到严重影响。
颈动脉斑块通常不会遗传。 颈动脉斑块主要是由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长期吸烟、代谢异常等原因导致,与遗传基因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颈动脉斑块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但是家族中如果有颈动脉斑块病死人群,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家族中存在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