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手足口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烧,同时手、足、口、臀部等部位会出现疱疹。 患者可能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皮疹,或咽峡部出现疱疹。典型的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通常不痛不痒,恢复后不结痂、不留疤。 然而,部分病例的皮疹可能会出现疼痛和瘙痒。手足口病的普通型患儿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1至2周内治愈。 少数患儿发病后可能迅速累及神经系统,出现抽筋、意识障碍,甚至发展成循环衰竭、肺水肿,这种情况下会有一定的病死率。
百日咳患者在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其次,要确保饮用足够的液体,以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再者,建议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以减轻胃部负担; 同时,要注意避免咳嗽后的呕吐,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此外,建议远离吸烟者,以减少烟雾对呼吸道的刺激;最后,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免加重症状。
得了百日咳后,要按照呼吸道传染病来隔离,首先要保证孩子营养的丰富,给予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钙剂。进食时避免误吸,并做好气道护理预防窒息。 对于百日咳的抗菌药物选择,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然而,国内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的耐药性较高,因此,对于大于2个月的儿童,如果存在大环内酯类的禁忌证、不能耐受大环内酯类或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可以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进行治疗。 在用药期间,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肾损伤、结晶尿、皮疹等不良反应。
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在护理上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口腔护理:孩子口腔内的疱疹会引起疼痛感,因此要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用白开水或淡盐水、生理盐水漱口,鼓励孩子少量多次地喝温凉的白开水。 2. 饮食调整:应尽量食用烹饪软烂、流质或半流质的易消化食物,以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烫、过咸、过酸以及辛辣、硬、脆等刺激性食物,鼓励少量多餐。 3.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建议使用32至37度的温水洗浴。穿着应宽松柔软,不宜过厚,保持皮肤干爽。建议剪短指甲以免抓破皮疹。对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儿,要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 休息与活动:注意休息,控制活动量,防止过度疲劳。 5.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建议用流动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 居家环境: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吸二手烟。 7. 婴儿护理:对于小婴儿,奶瓶和奶嘴需用煮沸的水消毒20分钟。衣物和被褥建议单独清洗,并可用6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玩具、用品和家具可用每升500毫克左右浓度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浸泡。
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需要注意隔离以避免交叉感染。 患者需要居家隔离两周,尽量避免非必要的外出以及与其他孩子的接触。在居家期间,应多通风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同时,要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避免吸二手烟,以减少继发感染的风险。
建议优先选用维生素D3制剂,因为维生素D3是皮肤接受阳光照射合成的维生素D,而维生素D2则是植物来源的维生素D。 在提高血清25羟D水平方面,补充维生素D3比维生素D2具有显著而积极的作用,因此建议优先选用维生素D3制剂。
患有流行性感冒的孩子,在发病的48小时内,建议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治疗,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可以口服抗流感药物,例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或RNA聚合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的疗程为5天,即使退烧后也需服够5天的药量,以防止病情反复。而玛巴洛沙韦为单次用药剂型。
感染了百日咳后,患者需要进行呼吸道隔离。如果患者及时接受了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那么至少需要隔离5天。而对于没有及时接受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则需要隔离至痉咳后的21天。 所谓的“及时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是指在发病的1至2周内,尤其是在卡他期内就接受了治疗。在这一时期内进行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
有过敏家族史或者过敏高风险人,在养猫狗之前,建议到过敏专科做一次过敏原评估,确定未过敏后再决定是否要养。 如果间歇性接触猫、狗时,出现过敏症状,就可能是对猫、狗过敏。建议至过敏专科评估确定是否是被致敏,根据过敏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规避过敏原。
哮喘突然发作需用到快速缓解的药物。 支气管扩张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可快速扩张松弛气道,解除阻塞,有快速缓解症状的作用,是哮喘发作的急救药,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雾化液、异丙托溴铵雾化液等。 吸入型速效β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最有效的缓解药物,见效最快、不良反应最小,建议随身携带,以应对哮喘急性发作。
尘螨引起过敏的物质主要来自于尘螨的粪便和脱落的皮壳。 由于尘螨脱落的物质很微小,常悬浮在空中,因此很容易随呼吸进入气道,导致呼吸道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尘螨还会引起眼睛的过敏,如过敏性结膜炎,会出现眼痒、发红和流泪等症状。悬浮在空气中的尘螨过敏原,如果黏附在皮肤上,也会造成湿疹等症状。
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接触牛奶蛋白后,可通过IgE或非IgE介导,亦或两者混合介导,在几分钟至数天出现皮疹、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咳嗽、气喘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至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可以理解为气道的慢性过敏性疾病。 慢性炎症形成后,气道敏感性增高,当接触过敏性因素时,气道变得狭窄,通过气道的气流受限,导致哮喘发作。哮喘的病因非常复杂,多认为是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孩子可以没有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咳嗽、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只有少部分感染者会发展为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如果孩子反复高热伴有剧烈咳嗽或者出现久咳不愈的情况,应积极就医,尽早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患有哮喘的孩子在家中进行自我监测方法有:使用峰流速仪进行监测、应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判断哮喘控制水平、记录哮喘日记等。 哮喘病情自我监测有助于评估孩子哮喘控制水平,及对治疗的反应评估,及时发现未控制的哮喘,认识哮喘恶化的早期征象,帮助医生选择或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及避免严重情况发生。
小儿的气道处于生长发育期,可塑性强,遵医嘱坚持规范治疗,大多数孩子能得到长期完全控制,甚至停药后也不复发。小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并延续至成人哮喘;极少数孩子在停药后出现哮喘复发,需重新用药控制。
肺炎支原体是会传染的。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还可能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以及通过接触带有支原体病原体的衣物传播。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是传染源,传染性强,潜伏期较长,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如下: 1、多见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儿童。 2、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 3、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干、湿性啰音,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特征之一。 4、对青霉素、头部类抗菌药治疗疗效不佳,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尘螨是一种微生物,它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尘螨非常小,肉眼看不到它,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它的外形是卵圆形,没有翅膀,通常是白色或者灰黑色,有八条腿,身体前面有一个嘴状的附体,坚硬的外壳,没有眼睛和触角。 目前有记录的尘螨分类有34种,与人类过敏性疾病最密切的是屋尘螨和粉尘螨。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如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以后可能还会再次感染。 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流行季节,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到公共场所时,可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学校、幼儿园也要注意室内通风,一旦有孩子患病,尽量居家休息,症状消失才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