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胸膜炎的病因有结核病、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职业病(石棉肺、矽肺)等。治疗胸膜炎,主要是病因治疗。 胸膜炎常伴有胸胸腔积液。确定胸腔积液的性质,能够确定治疗胸膜炎的方案,比如说结核性胸膜炎我们则需要抗结核治疗;肺炎引起的胸膜炎则需要抗感染治疗;如不能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可行胸腔镜进行胸膜活检明确病因。
胸腔积液只是胸部或者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所以其病因的治疗很重要,治疗包括胸腔积液消除和病因治疗。 我们中国最常见的胸腔积液的病因,是结核病引起的,所以第一应该给予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如中等量的胸腔积液,或者存在压迫引起的胸闷气急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在进行了病因治疗及消除部分积液后,余留的积液会随着治疗进行慢慢吸收掉。
临床上气胸的治疗原则是:排除胸腔内的气体、闭合气胸的漏口、促进患侧肺的复张以及减少气胸的复发,具体则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排气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当患有气胸时,建议及时就诊正规医院,具体的治疗方案主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气胸的类型、有无并发症、肺被压缩的具体情况、气胸的原因等综合判断加以选择。
胸腔积液的病因较多,诊断应先确定胸腔积液存在与否,之后区分漏出液和渗出液,最后寻找病因。 胸腔积液按照病因来分可以分为感染性、肿瘤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物理性如创伤、化学性如尿毒症等。按积液的性质可以分血性、乳糜性、脓性等。按发病机制可以分为漏出性和渗出性。根据发病过程又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 感染性、外伤性引起的渗出性胸腔积液容易产生多个分隔,积液分布在多个腔内,造成处理困难。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与胸腔积液的发生有关系吗?肺结核患者是排菌是人型结核传播的主要来源。带菌牛乳曾经是牛型结核菌重要传染源,现在已很少见。主要为患者与健康人间经飞沫传播,排菌量越大,接触时间越长,畏寒越大,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飞扬,也可造成吸引感染,经消化道、胎盘、皮肤伤口感染均属罕见。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是经济不发达社会中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某些疾病如如糖尿病、矽肺、胃大切除术、麻疹、百日咳等常诱发结核病。肺结核病就能够引起胸腔积液产生。
胸膜腔积血称为血胸,与气胸同时存在时称为血气胸,如发生在右胸时也可称为右侧液气胸。胸腔积血主要来自于心脏,胸内大血管及其分支,胸壁,肺组织,膈肌和心包血管出血。 血胸发生后不但因血容量丢失,影响循环功能,还可压迫肺,减少呼吸面积,血胸推移纵膈,使健侧肺也受压,并影响腔静脉回流。 血气胸根据积血量多少采用胸腔穿刺或闭式胸腔引流术治疗,及时排出积血,促使肺膨胀,改善呼吸功能,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气胸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排气治疗和外科的手术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其中保守治疗应该就是大家平常意义上说的不需要治疗。 对于肺脏被压缩面积小于20%,第1次发病的、稳定型的闭合性气胸,就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一般在一周到两周,气胸积气可自行吸收,保守治疗就包括多休息、注意饮食、保证大便通畅。 对难以忍受的疼痛,可酌情使用镇静剂或和或止痛药。
胸腔积液的体征,与胸腔积液的量的多少有关系。 少量胸腔积液,没有明显的体征,或者仅仅因为胸痛,所导致患者的患侧胸部活动的受限,胸式呼吸减弱,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及呼吸音的减弱。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时,患者患侧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触觉语颤减弱。大量胸腔积液,由于积液压迫气管,可出现气管向健侧移位。
胸腔积液为漏出液时常在纠正病因后自行吸收,不需要抽水治疗,胸腔积液为渗出液时少量胸腔积液一般不需要进行胸腔抽液治疗。 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可适当进行胸腔积液抽液治疗,以减轻或解除胸腔积液对心肺的压迫症状,减少纤维蛋白沉着和减轻胸膜增厚减轻相关症状。 胸腔积液抽液治疗每次不宜超过1000毫升,不宜过快以免胸腔压力骤降,引起休克及复张后肺水肿。
气胸多久能够治愈,主要取决于气胸的类型、胸腔积气量、气胸患者有无合并并发症、气胸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及发病期间的护理好坏。 比如说闭合性气胸,当气胸时间较长且胸腔积气量较少,气胸较为稳定,肺被压缩体积<20%,自身身体素质较好无其它疾病,向这样的病人,无需特殊处理,胸腔内的积气一般可在7至14左右内自行吸收掉。